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浙江义乌市:“有事找社区、就近找网格”模式推动城市治理“无微不至”

中共义乌市委组织部

2024年10月12日14:0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义乌是全国经济外向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市域面积1105平方公里,超100万外来人口在义常住,经营主体110万户,每年入境流动人员超55万人,1.5万境外人员常年活跃在社区。改革开放以来,义乌赓续红色根脉,坚持和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城镇化率由1980年的不到20%提高到2023年的81.6%,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100平方公里,成为改革开放全国18个典型地区之一。近年来,义乌市深入推进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聚焦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发布城市基层党建二十条标准,深化“有事找社区、就近找网格”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综合试点,承办省级现代社区建设现场会,走出了一条大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子。2023年度获评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和浙江省社会治理十佳县市区双榜单第1位,“以外调外”工作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典型案例。

一、起因与背景

义乌市现有城市社区103个,社区总面积1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2.9万人。其中,56个社区常住人口超1万人,77个社区人户分离率50%以上。这些社区人口密度大、社情民情复杂、利益诉求多元,对基层治理提出了巨大考验。

一是社区业态集聚、形态多元。义乌商贸经济活跃,经营主体超110万,占浙江省超1/10,活跃的经济带动下,商务楼宇、专业街区、工业园区、商圈大量涌现,一个社区中往往叠加着多种业态。如,北苑街道四季社区辖区面积4.2平方公里,下辖3个居民区、2个电商园区、2条餐饮专业街,涵盖760家生产经营单位和1.3万常住居民,商住混合现象普遍;稠城街道词林社区拉链、年画挂历、圣诞用品、印度餐厅4条专业街区穿插在5个开放式小区中,周边外贸公司、电商快递点集中,治理场景复杂多样,如何实现精准治理亟待摸索。

二是人口体量大、密度高。义乌城市发展进程快、商贸业态发达,吸引了众多外来建设者和国外友人前来创业务工,15%的市域土地上集聚着62%的全市常住人口。据统计,95个社区存在人口倒挂现象,其中上潘社区、黎明社区、望道社区等10个社区流动人口数与户籍人口数之比超过10:1;廿三里思源社区人口密度达到1.8万人/平方公里,租住人口是户籍人口的7倍。大量的人口在社区集聚,也带来了环境、安全、公共服务等一系列城市管理难题。

三是居民来源广、结构杂。义乌市场吸引了众多外来建设者和境外人员前来创业务工,190万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超100万,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和136个国家、地区,85%以上在社区范围居住。复杂的人员构成使得不同的语言、文化、习俗在社区交织交融,融合治理将成为义乌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必答命题。

二、主要做法

1.“网格重塑”破两个覆盖不全之难。义乌立足社区人口结构复杂、商贸业态多元实际,不断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将网格分为居民区网格、街区网格、商圈网格、园区网格、学校网格、医院网格6大类,出台网格划分专项工作指引,分类设置划定标准,103个社区划分网格1062个,平均每个网格覆盖220户,形成市域治理“一张网”。同步推动组织体系向小区、楼道、网格延伸,通过小区单建、下派帮建、楼宇联建等形式,推动网格党组织全覆盖,其中单建小区党支部479个,有效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延伸到治理末端。优选1936名“群众口碑好、责任心强、网格情况清”的党员担任网格党组织书记和党小组长,推出网格事项准入清单,明确网格党组织收集社情民意、开展便民服务等“十项职责”,以强大的组织优势聚合治理优势。

2.“力量聚合”破治理合力不足之难。聚焦城市社区治理体量与治理力量严重不符的难题,义乌把专职社区工作者配备作为加强社区工作力量关键一招,连续两年招录专职社区工作者720名,全市社工配备达“万18”标准。全覆盖选派复杂社区第一书记,针对“两委”干部缺配较为明显的社区,增配党委班子成员1至2名,强化班子战斗力。全面做实社区“大党委”,99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103个社区签订“双向服务”协议,1.2万名在职党员、爱心商户、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等编组入格,成为网格治理中坚力量。同时,全面推行楼道(栋)长制,确定一批威望较高并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党员、业主代表作为楼道(栋)长,纳入微网格治理团队,推动社区力量倍增,有效凝聚了社区服务合力。

3.“积分管理”破管理对象复杂之难。义乌中心城区社区内超50%以上为出租屋,企中企、户中户、街中街现象较为普遍,来自五湖四海的租客、商铺店家等管理对象多样。义乌建立房东、商业街区“十二分制”机制,通过压实房东、商户主体责任推动精细化治理。“房东十二分制”管理以自然年度为一个周期,每个房东赋分12分,明确人口管理、消防治安、用电安全等7项17条负面行为扣分项目;商业街“十二分制”管理对照规范经营、文明经商等方面的38种负面行为进行扣分,并动态更新“一铺一档”。每月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开展专项考核,并根据结果建立“房东转优学习班”“黄旗房东”“红旗商铺”等正反激励,激活末梢网格治理的“原生动力”。机制实行以来,流动人口自主申报率从70%提高到95%;“黄旗房东”“黄旗商铺”占比从最初的45%降至10%。

4.“联动办事”破服务供给不优之难。义乌市创新城市治理模式,大力推行“联动办事”机制,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通过打造一个准物业站点、开通一条社情民意热线、建立一套微信群、上线一个问题直通平台“四个一”受理群众“急难愁盼”。社区党委综合考量问题性质、涉及领域、触及权限等因素,实行分类督办。一般服务诉求事项,由专职网格员直接办理、即时反馈,如绣湖社区一居民家凌晨2点水管破裂,网格员带领准物业志愿者30分钟内上门抢修;涉及群体利益或矛盾纠纷事项,由社区党委牵头协商解决,如向阳社区党委牵头城管办、小区物业重新选址垃圾分类投放点,解决居民“心头大事”;涉及跨部门的复杂事项,由“大党委”召开联席会议,整合辖区资源共同解决;超出社区能力范畴的事项,上报镇街,形成清单,攻坚销号。

5.“以外管外”破外来人口融合之难。针对大量外来人口流入、多元文化交融对城市治理提出的新考验。义乌大力推进“以外管外”,在外籍人员集聚的社区建立中外居民之家,吸纳流动党员、新就业群体、外籍人员担任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健全党员联系外来建设者机制,通过“党员老乡联老乡”“党员老乡帮老乡”“党员老乡带老乡”,积极推动外来人口从“流入”向“融入”转变。创设民情议事会,“社区大事”和“邻里小事”都由本地居民、外来人口、爱心商户、外国友人商量着提、商量着办,共建美好第二故乡。同时,以文化共融凝聚人心,全市社区年均推出“邻居节”“红色集市”等服务项目2000余项,在“老乡”纽带的连接和服务活动的催化下,社区有了烟火气、生活更具人情味,居民生活圈、朋友圈也在一次次活动中逐渐趋于共融。

三、工作成效

义乌市通过推行“有事找社区、就近找网格”治理模式,探索实践出一条大城市基层党建新路,实现了党的坚强领导,资源力量全面整合,党员群众广泛发动,推进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治理精度提高——从“粗放管理”到“精细治理”。网格重塑有效优化了城市社区治理颗粒度,全市网格数量较原体系增加143%,基层党组织“建制”进一步落细落小落实,纵向到底、横向成网的治理体系日趋完善。如银苑社区网格从原先的8个增加至18个,网格管理更加精细精准。房东、商业街区的“十二分制”管理,有效推动了安全生产、文明创建等措施“一竿子插到底”,为复杂单元治理提供了破题思路。

2.协作对象拓宽——从“社区独奏”到“大家合唱”。以党建为纽带,377名各领域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爱心商户、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骨干等多方资源力量加入网格治理团队,政法、民政、行政执法、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单位入格参与联动处置,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在队伍壮大中得到不断延伸。社区普遍表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早已不是“单兵作战”,组织优势聚合了强大的治理优势,激活一呼百应的共治力量。

3.服务能级跃升——从“被动接诉”变为“靠前服务”。“联动办事”机制,通过构建畅通渠道、分类研判、实时反馈的工作闭环,靶向定位群众“急难愁盼”,今年以来,超2万件“关键小事”落地解决,群众满意率达98%,全市初次信访事项化解率97.3%。“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落地了”“智慧化卫生室投用了”“家门口的路平整了”……一张张“问题清单”变成了“幸福清单”。不少群众点赞,随时都能“看得见网格,找得到干部,办得成事儿”。

4.居民距离拉近——从“相互分离”走向“相融共生”。通过发挥乡音联络、搭建自治平台、打造文化活动,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一同住下来、融进来,外来人口在城市的价值感、归属感不断提升。比如丹溪社区打造系列“友好节日”,10年时间,活动场次从每年10场发展成为每年1000场,其中的“邻居节”被不少“新义乌人”誉为“自己的节日”。

四、经验启示

1.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必须坚持“微网实格”的工作导向,推动重心下移效能上提。网格重塑将网格架构与基层组织体系深度融合,全面增强了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实现支部建在网格、资源聚在网格,有力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提升,使党的建设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这启示我们,要坚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只有把党的组织触角延伸到最小单元,组织体系、治理体系一体严密,才能最大程度地支撑起基层治理。

2.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必须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推动各方主体在网格高效协同。义乌统筹社区、房东、商铺骨干、社区合伙人、社会组织等资源,激活社区的每个细胞,社区网格可调配力量提升近一倍,社区治理实现从单向发力向共管共育转变。实践证明,党建引领必须全域统筹、深度融合、各方协同,才能使效能最大化、最优化,在基层治理中各类主体参与越多、越广泛、越直接、越有序,基层就有了应对风险挑战、开创发展局面的不竭智慧和力量源泉。

3.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推动多元需求就地解决。联动办事机制让疑难问题有了“把脉会诊”,网格心理负担少了,服务群众精力多了,居民各类诉求也从居民跑着“等待办”变成干部跑着“上门办”。很多干部反映,以前因为陌生“进不了门”,现在聊着家常“出不了门”。这启发我们,只有站稳人民立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办好居民“身边事”“关键事”,才能让每位居民都能感受到党组织在身边,建设人人享有的美好幸福家园。

4.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必须坚持“以外调外管外”的方法路径,推动他乡变故乡。义乌有37万境外客商和23万少数民族同胞在义常住,“以外调外管外”的工作机制,通过创新同业同籍同族群体管理,搭建“鸡鸣夜话”“楼栋议事会”等平台,创办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实现了社区大小事由“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一起商量着办,本地人、外地人、外国人“一家亲”。这充分体现,只有增加党组织与群众的互信和感情,动员城市外来人口这一关键群体融入社区,才能凝聚党心民意,实现“来了就是一家人”。

(责编:王珂园、秦华)
相关专题
· 党建专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