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莫让“软钉子”扎人心

侯和昌

2024年10月12日09:0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近年来,群众到部门单位办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情况少了。然而,“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却照样难办”的现象却在一些地方不时出现。群众无奈称之为“软钉子”,态度诚恳、语气温和让人暖心,但事不好办、事办不成却像钉子一样“扎心”。这类换上“新面孔”、穿上“新马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尤需引起警惕、重视和防范。

“软钉子”之所以“软”字当头,是因为除了事没办成,其他所有办事环节和沟通行为,让人乍一看挑不出毛病、找不到破绽,但到了具体办事上,却出现种种“软阻力”。有的大门敞开、微笑接待,寒暄后却说“来得不巧”“办事人不在”“下次再来”;有的人前人后两副面孔,当着群众的面满口答应,走后便置之不理、抛之脑后;有的装模作样办点填表登记的简单事,后续却把流程繁琐当作“劝退”群众的挡箭牌;有的遇到办理复杂的诉求,强调困难、不想办法,甚至还会明里暗里设置一些貌似合理的障碍。凡此种种,更具欺骗性、隐蔽性、伪装性,让群众“扎心”又“寒心”,不仅透支政府公信力、破坏党群关系,还会助长“只要态度好、不办事也行”的歪风邪气,影响政治生态。

“软钉子”的出现有机制不科学、责权不明晰、流程不优化的原因,但根本还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没有树牢,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存在缺失。为官避事平生耻。干部光对群众态度好还远远不够,把群众的事办好才是正道,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和防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各类变种,摘下那些“只微笑不服务”的“假面具”,拔除那些“只说好不办好”的“软钉子”,以真办事、能办事、办成事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口碑,更好地密切党群关系、凝聚民心力量。

拔除“软钉子”需要硬措施。要有机制上的硬保障,让党员干部有办法、有底气为群众办事。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理顺权责关系,挤压产生“软钉子”现象的人为操作空间,优化流程机制,推动部门单位创新办事方式方法,特别是利用好先进技术手段打通部门间信息壁垒,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努力实现“一次办好”。要有规定上的硬约束,让干部有敬畏、有动力为群众办事。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对沾染“软钉子”作风的干部严厉惩处,让那些只微笑不办事的“表演派”“躺平者”在刚性的纪律规矩面前无处遁形、付出代价。要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把实际办事效果、群众口碑评价作为衡量干部业绩的重要标准,与薪酬待遇、提拔晋升等挂钩,激发干部想事干事的责任担当。

当然,拔除“软钉子”并不意味着政府部门“有求必应”、大包大揽,群众的诉求并非全都合理,政府部门照单全收、全部解决也不符合实际。判断是不是“软钉子”,要弄清楚到底是主观不为还是客观不能。对于确实不能办的事,可以解释清楚,争取群众理解,特别是对涉及资金来往、人情请托等越过红线的事,一定要守住党性原则,坚决不能伸手。对于明明能办、只是办起来“麻烦一点”的事,要多站到群众的立场上考虑,想方设法把事办好,为群众带去方便、让群众留下笑脸。

(责编:王珂园、王先进)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