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江苏镇江经开区:深化党建引领末梢疏通工程 以“三联四通”构筑基层治理新格局

中共镇江市经开区委组织部

2024年10月11日17:4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动因

镇江经开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2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4万。下辖三镇两办,共有23个行政村、29个社区,基层党组织628个,党员12000多名。作为镇江大开发大建设主阵地,经开区村社区情况复杂,基层治理难度增加。

一是基层风险治理的短板。经开区以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生命健康四大产业为主导,集聚了奇美、金东等国内外企业。区内除农业村镇,涉及靠近主城区的居住型、生产生活一体的工业型、回迁安置的过渡型和外籍人士、少数民族聚居的多元型社区。产业密集、人口聚集、经济要素富集带来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矛盾汇集且动态变化,风险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亟待提升。

二是“小马拉大车”的困境。一方面,村社区大规模合并导致“两委”成员、网格员的服务人数激增,形成事多人少局面。一些地区,几名“两委”成员从服务几千人变为服务几万人,1名网格员需联系200多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供给与基层有限的人力物力间矛盾愈演愈烈。另一方面,群众参与基层管理的空间不大、渠道不畅,部分群众呼声得不到倾听、矛盾问题难以解决,因此产生的信访举报给社会稳定带来严重隐患。

三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挑战。过去以行政命令为主导的基层治理方式无法有效协调地区、部门、群体间的新型利益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面对风险挑战加大、人员力量不足、治理要求提高,如何做好基层治理工作以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经开区的必答题。

二、做法

近年来,镇江经开区深入推进党建引领末梢疏通工程,一体整合党组织体系、网格工作体系、集成管理体系“三大体系”,做实以“领导联系、部门联动、资源联合”、“组织贯通、人员联通、信息直通、处置畅通”为主要内容的“三联四通”,将基层“末梢”转变为治理“前哨”,积累了大量化党建优势为治理优势的实践经验。

(一)党建引领促进组织贯通,党建力量聚“点”成“网”

针对末梢组织不够健全有力、网格功能发挥存在“中梗阻”等问题,强化党建引领的统揽统筹作用,让党建工作从每个“点”、每条“线”,组成覆盖辖区的一张“网”。

1.责任统一压实,织密育强组织体系。经开区党工委发挥“轴心龙头”作用,横向整合政法、科信等20多个部门和镇街道,成立党建引领末梢疏通工程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分工负责制,实现责任捆绑、功能互补。纵向深化“抓管带”机制,构建“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小组)—中心户(信息员)—村居民(工商户)”一贯到底的组织体系,压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第一责任,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2.治理统一推进,聚合优化网格体系。在打通组织体系基础上,融合“党建+网格”,推动网格功能的充分发挥。推动综治、集成网格“两网合一”,新划设综合网格283个;改建村社区党支部68个,实现党支部设在片区网格上、党小组设在精微网格上。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全面掌握网格动态,落实联系服务、政策宣传、矛盾化解、治安巡防,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建+网格化”管理体系,力争“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

3.资源统一下沉,优化党建阵地体系。面对基层服务保障不健全、联系交流不密切、幸福感获得感不强的问题,以党建阵地集成党员活动、民主议事、群众休闲等多元服务。下沉阵地资源,构建“5分钟党群服务圈”,联合公安、律所等打造53个援法议事品牌,形成全领域全覆盖党群阵地服务集群。下沉服务资源,开展在职党员社区报到、“三新”群体“双报到双服务”活动,抓实党员“先锋亮绩、积分管理”工作,全区8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1800余名党员干部到社区网格报到,常态化开展“家门口的党日活动”2000余次。

(二)领导联系促进人员联通,党群关系由“远”及“近”

针对村社区“事多人少”,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协同差、力量散、渠道窄的问题,构建以“党员中心户”为核心,领导联系、党员靠前、群众共治的“一核多元”运行机制。

1.以联定向,变“上访”为“下访”。践行“浦江经验”,推动领导干部直奔基层、直面群众,把矛盾化解在萌芽中。结合委领导定期巡访等制度基础,建立委领导联系镇、街道、园区—镇、街道、园区领导联系村、社区、企业—村社区联系网格的三级推动机制,极大提升问题解决效率。党工委主要领导先后实地调研16次,主动征求汇集万余条居民意见,规划平昌中心社区300套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方案,实现1分钱充电8小时。

2.以联聚力,变“各干各”为“一起干”。改变政府唱“独角戏”、其余力量分散的格局,以中心户(信息员)为末梢纽带,聚合热心村居民(工商户)力量参与治理。经组织推荐、村居民推选、个人自荐,在属地党员、乡贤能人、“五老”人员中选出1781名“中心户”和以热心群众、物业管理人员、“三新”群体等组成的3256名“信息员”,每名中心户带领2至3名信息员,每名信息员直接联系服务30户左右村居民,形成“你说事、我办事、你放心”的良好局面。

3.以联求新,变“同质化”为“差异化”。针对村社区集聚类型复杂、群众诉求多样的现状,因地制宜完善以村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公益资源为补充的新型基层治理机制,打通商品房、失管小区、商业街区、企业园区治理堵点,推动末梢疏通工程全域化延伸。比如,丁岗镇新茂社区创建“新风茂”“守更人”等5支志愿服务队,引导28个爱心商家融入社区服务;丁卯社区以政企助力推进街区党建,依托580(“我帮您”)议事机制,解决商铺漏水、占道经营等问题153件,化解率100%。

(三)部门联动促进信息直通,数据处理去“粗”存“精”

针对基层信息管理粗放、动态流通不畅等问题,聚焦“谁来报、怎么报”,建立职责、任务、事项“三张清单”,促进数据收集、信息处理、问题响应精确化、精细化、精准化。

1.“到进访”精确收集数据。明确中心户、楼栋长、信息员日常走访、信息收集、现场处置、发现上报、代办服务等5大类20项职责。根据职责清单常态化开展网格走访,做到“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依托“三色管理”,将村居民按照红黄绿三色分类建档,统一制订“民情记录本”,提供个性化服务,累计走访居民11.03万户、21.6万人,采集针对性信息3万多条。以人员进驻网格、服务嵌进网格,保障数据出自网格,精确掌握基层动态。

2.“点线面”精细处理信息。信息采集后,点对点授权使用,在村社区、镇街道集成中心各设1名联络员,区集成中心设多名受理员,专门承办各类反映事项。村社区对中心户、信息员反映问题每日一梳理,镇街道集成中心每周一分析,区集成对镇街道上报事项、办理情况每月一通报。经分析、会商、研判,由区一级找出全区面上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为全区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3.“数理化”精准响应问题。坚持“数据说话”,实现“事事有人理,矛盾及时化”。围绕综合执法、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民生服务、生态环保五大领域,制定3级70项网格上报事项清单,以“信息员—中心户—党支部书记—村社区—镇街道—区”的全链路信息反馈机制为载体,确保“两安全”“三重大”“四涉及”“五群体”等重要信息数据上报到位。以“一事一册”形式建立督查台账,按照“谁提诉求、向谁反馈、由谁评价”原则,及时向群众反馈事项办理进度,直至“案结事了”。

(四)资源联合促进处置畅通,事项闭环化“零”为“整”

针对群众诉求多元、处置责任不清等问题,聚焦“谁来办、怎么办”,对矛盾风险分级管理,明确“三级六办”流程(村社区直办、镇街道核办、镇街道协办、区直部门领办、区级部门联办、委领导研办),实现事事有人抓、件件有着落。

1.三级事项村社区直接办,主动闭环“身边事”。对于小区违建、噪音扰民等三级事项,力求由村社区直接办。中心户、信息员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及时向村社区反馈日常走访发现的问题、掌握的线索。党支部书记做好核实研判,对易解决事项直接闭环,化解身边矛盾1614个,解决“三乱”、绿化、狗患等高频共性事项2758件,处理管道堵塞、水电气故障3905次。

2.二级事项镇街道牵头办,集成闭环“疑难事”。村社区层面难以推进的“疑难事”,由镇街道牵头制定攻坚方案,将矛盾闭环在辖区内。镇街道配备承接员,二级事项的处置按照责任划分设有牵头部门,遇有疑难问题报请本级分管领导,由镇街道层面统筹协调推进。比如,镇街道层面解决平昌临时菜市场疏导点环境脏乱、大港新禧路商业街区管理混乱等问题204个,二级事项问题响应率、处置率均达100%。

3.一级事项区级统筹办,提级闭环“关键事”。对于居民最关切的“年度大事”,提级到区级统筹办理。镇街道综合研判后推进困难的矛盾风险,确定为一级事项,派转至相关区级部门牵头处置。单个部门难以闭环的,由区级部门或属地牵头、多部门联办。经多部门联办,依然难以处置的一级事项,将列为重大事项,从增长趋势、区域分布、疑难协调等方面形成专报,由牵头部门提交经开区分管领导进一步研究商榷。

三、成效

(一)向末梢聚焦,打通了“最后一米”。通过打通基层“末梢”这个任务密集、工作薄弱的“最后一米”,构建了党的工作要求从上到下直达每户村居民、每户村居民的诉求问题从下至上及时反映的闭环治理机制。将末梢疏通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切入点,建强了党的组织体系、网格工作体系、集成管理体系“三个体系”;落实“三联四通”,全力打通了组织体系、社会治理、安全环保、风险隐患防范处置的“四个末梢”,切实以党组织的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实现基层治理的质效提升。

(二)向末梢聚力,凝聚了“最多力量”。通过抓好“三支力量”,建设了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一是组织“抓管带”。改建党支部68个,设立党群服务站325个,调整村社区二级党支部书记102名,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93.3%,党员组织生活参会率提高25.7%。二是党员“做先锋”。开展“末梢疏通、建功有我”活动,截至2023年年底,党员认岗领责、社区报到参与率提升33.2%。三是群众“齐发动”。开展“最美中心户”评选,广泛动员“五老”人员、“三新”群体参与基层治理,培育志愿队伍189支、爱心商户153个。

(三)向末梢赋能,赢得了“最大拥护”。以赢得群众的最大拥护为出发点,推动了“三个畅通”:一是联系服务群众更加畅通。推行每日巡、经常访、及时记、随手做、实时报“十五字工作法”,梳理出11类4910名特殊对象。二是风险防范处置更加畅通。依托中心户、信息员的及时反映和集成管理系统的分级处置,2023年上报事项同比增加29.1%,主动处置类工单同比提高32.4%,解决群众难题6376件。三是党群连心更加畅通。末梢疏通让群众心气更顺了,2023年全区投诉类工单同比首次出现下降,推行小区的物业费收缴同比实现提升,全区越级进京访量登记较2019年下降78.3%。

四、探讨

(一)实现各层各级统一思想、统一步伐离不开党建引领的“一贯到底”。组织体系是基层治理的“骨架子”,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关键在于系统构建权责明晰、功能合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经开区坚持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党组织书记齐上阵,全面建强组织链,做实党支部,实现各层级思想统一、步调一致。

(二)实现治理力量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离不开多元主体的“一体融合”。做好群众工作,必须依靠群众力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就是团结多方力量形成党群同心、全民同行的新气象。经开区在健全居民自治上大做文章,推行“物居业”三方联动治理,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社会组织孵化等创新机制,通过规划联定、项目联促、服务联享、治理联动,推动驻区单位、社会组织、企业联在一起、干在一起。

(三)实现风险矛盾即时响应、即刻处理离不开制度体系的“一网兜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顶层设计和问题倒逼相结合,构建符合地区实际的体制机制。经开区鼓励各村社区坚持效果导向、创造性落实文件,走出符合各自实际的社会治理路径,以分级分类信息流通机制为支点,以“三级办理”机制为杠杆,以中心户(信息员)积分管理、金哨奖机制为推动力,撬动形成基层治理“大格局”。

(责编:王珂园、秦华)
相关专题
· 党建专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