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常州高新区工委(新北区委)组织部
2024年10月11日17:2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围绕汉江路街区聚力打造“高品质国际街区”的目标定位,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凝聚多元主体力量,积极探索“四融”街区治理模式,持续推动公共环境优化、公共资源共享、公共区域共治,用绣花功夫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精细化、精准化程度,将一条传统美食商业街打造成“国际范、生活味、高颜值”的城市文旅新地标,一个具有时代特点和鲜明特色的“美新善治”新北样板已经清晰可见。
一、背景与起因
坐落于江苏省常州市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华恐龙园西侧的新北区三井街道汉江路街区,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末,伴随着2000年左右常州高新区的建立和发展,汉江路周边吸引了一批海内外企业在高新区落户。众多外企高管、员工在此集聚,一批居民小区也拔地而起。20余年里,从阡陌纵横的城北郊野到高楼林立的摩登街市,全长约15千米的汉江路成为了常州高新区(新北区)改革与发展的缩影。
然而,随着岁月变迁,汉江路街区外立面和景观形象逐渐老旧、业态功能与实际需求不匹配、基础设施配套落后、街区特色不够明显等问题日益突出,难以满足周边居民不断升级的消费、生活需求。同时,四分之一在常外籍人士工作、生活在汉江路周边,如何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具吸引力的创意休闲场所,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优化城市结构、提升城市品质,常州高新区(新北区)结合汉江路街区高度开放性和“一站式”黏合性,于2021年7月正式启动汉江路改造更新项目,历经80余天焕新归来,并于10月9日在2021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上由常州市委领导正式授牌为“汉江路国际街区”。在此之前的9月,已经组建成立汉江路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机制,在撬动汇聚各类资源、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增进居民群众福祉上持续下功夫,推动形成了“社区+街区”“创新+发展”多重合一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二、做法与经过
在汉江路街区焕新改造完成之后,汉江路社区积极探索“四位一体”融合发展模式,通过社区与街区开放共融、人治与数智功能互融、圈内与圈外资源相融、生产与生活发展交融,打造了一个以高质量经济为动力、高颜值城市为支撑、高品质生活为归宿、高效能治理为保障的“高品质的国际化街区”。
(一)社区与街区开放共融,共建“焕然一新”的街区生态
在内外部环境升级“焕新”之后,如何进行后续的治理与发展,是汉江路街区面临的重要课题。社区通过建强织密组织体系、网格体系和力量体系,使党的组织触角延伸到治理空间的最末端、最前沿,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一是夯实网格基础,优化治理机制。实施“精网微格”工程,深化“一网格一支部一阵地”建设,按照建设标准,社区共划分综合网格7个,微网格33个,并明确汉江路街区作为专属网格同要求、同治理,有力推动网格链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二是完善组织链条,夯实红色堡垒。以社区党总支为“圆心”,织密“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建立综合网格党支部7个、微网格党小组33个,推动党的组织触角有效延伸到街区治理“神经末梢”。三是配强街区力量,带动共建活力。建立社区干部和街道在职党员服务力量“双下沉”街区治理工作机制,大力推行“群众(商户)点单、街区派单、单位(党员)接单”服务模式,有效破解了街区在党建联络、便民服务、矛盾化解等方面的短板,共同打造功能集成、宜居宜业的便民生活圈。
(二)人治与数智功能互融,共赴“体贴入微”的街区生活
社区按照“一刻钟国际味生活圈”规划,构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街区游客中心—红色网格站点”三级服务阵地矩阵,各类阵地全面覆盖商户、外卖员、保洁员、儿童等各类人群,实现“全年无休、延时开放”。一是共享幸福空间。围绕党群服务、潮流体验、网红打卡、政策宣传、邻里互助、绿色生态、创新创业、共享空间等八个“幸福触点”,搭建“专属网格党群直通站”“网络主播加油站”“奋斗者驿站”等一批红色站点,切实打通了街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二是联动纠纷调处。设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站,深化“网格+警格+义格”联动机制,3年来累计闭环处置发生在街区内的矛盾纠纷300余件;联合辖区博爱星等知名律所,利用“井井小剧场”“反诈摊位”等新载体,提供“点单式”法援服务60余次,切实解决了居民商户的操心事、烦恼事。三是深化数智服务。社区联合中国银行在街区60家以上商户开通外卡便捷支付智能化设备,极大方便商户经营和在常外籍人士生活。不断发挥“社区点单、部门响应”工作机制作用,运用“网格智能针”和“乐活三井”APP小程序,以大数据跟踪督办强化联动效率,全年处理网格事件5571条,办结率达99.8%。依托“城市大管家”服务模式,搭建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实现车位管理、收费结算、经营分析等数字化管理,解决原先道路拥堵、混乱的问题,不断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
(三)圈内与圈外资源相融,共享“生机盎然”的街区活力
社区通过梳理街区各类群体的不同需求和各项资源情况,形成清单,进一步将区域化党建、楼宇党建结合起来,挖掘和储备街区能人库,向各方招募“街区合伙人”,通过人才和资源的输入,为街区治理持续赋能。一是聚拢“近邻合伙人”合力。社区党总支按照“党建引领、区域联动、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总体思路,“外引”公安、城管、文旅、医疗、教育等共建单位进“资源库”,各展其长、各显其能、各得其所,全年开展反诈宣传、专家义诊、文艺表演、垃圾分类宣讲等各类活动60余场,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由“串点成线”迈入“强片拓面”新阶段。二是激发“商户合伙人”动力。成立全市首个街区治理委员会,“内培”新城吾悦、娜舍文化、美团外卖河海站和部分商户代表为委员,在党建引领的“纽带”作用下,制定一套街区治理公约,将此前“礼貌性接触”“感情化维系”的单位纳入“契约化共建”,并积极开展商业资源探店、抖音直播培训等各类丰富活动,助推全领域“破圈”融合。三是挖掘“新兴合伙人”潜力。聚焦街区网约配送员、代驾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活跃特点,引导112家商户提供充电休憩等10项“四季暖新”服务。发挥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熟悉楼宇的独特优势,鼓励他们成为街区治理的“一线观察员”,以“随手拍”“随时处”的方式第一时间反馈、处置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各类隐患,实现社区党组织和新就业群体的“双向奔赴”。
(四)生产与生活发展交融,共创“日新月异”的街区未来
街区治理和发展始终牵动着居民商户的“幸福神经”,因此,社区注重倾听并关注他们以及常住周边的600多名外籍友人的“心里话”,针对生活、经营等方面的痛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多元协商模式,不断焕活街区内生动力。一是搭平台,聚力打造善治街区。社区党总支将常规的“19点议事厅”升级打造成“家门口的议事平台”——汉江路街区井然议事亭,通过搭平台、拓渠道、建机制,引导商户和在街区摆摊的外籍友人全过程参与活动策划、摊位招募、业态调整、环境美化等一批重点关注项目,实现“人在街区走、事在街区办、情在街区聚”。二是扫“盲区”,开启街区“管家”模式。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和商户“领头雁”作用,累计协调解决噪音扰民、违规装修、停车困难等问题事项120余件,服务辐射商户80余家,逐步消除制约治理与发展“盲区”,极大提振街区安全经营、放心经营信心,商户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明显提升。三是看前景,厚植街区常青沃土。30多年来,星宇车灯、宏微科技等企业在汉江路扎根播种、茁壮成长,核心技术攻关、关键环节突破、空白领域填补、科技创新驱动成为从企业到区域都在坚定走的“一条路”,这条路的“含新量”也逐步变为“含金量”。截至目前,9家上市公司集中在一条路及其周边区域,总市值近600亿元。社区还积极联合专业第三方机构,施行“拎包创业”扶持模式,并持续提升国际美食文化季、汉江嗨啤夜、井井有条街等国际化、品质化、主题化市集活动品牌效应,2023年全年客流量突破330万,同比上涨34.1%。
三、成效与反响
近三年来,汉江路社区在街区治理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给汉江路街区带来了硬件上的更迭翻新,更催生了街区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昔日的纸上设想,如今不断照入现实,互帮互助、守望相助已成为当前汉江路独具一格的新风尚。
(一)党建引领扩大“朋友圈”。社区党组织以健全基层党建运行机制和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为着力点,坚持区域化系统化思维,发挥好党建“黏合剂”作用,打通各领域、各层级壁垒,有效整合了分散的党建资源,将群众所需所求与各方资源进行有效对接,项目化推动难题落地解决,实现区域共建共治共享,也充分展现了街区包容开放的姿态。
(二)完善治理优化“生活圈”。社区以“街区合伙人”机制为抓手,团结广大居民群众、社区能人、街区商户、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扩充基层治理队伍,共同构建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的“可持续治理循环”模式。社区先后获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培育单位、首批“江苏味道”美食街区、全省新建“三全”示范社区、常州市“五星”级村(社区)党组织、常州市首批品质型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常州市儿童友好社区等荣誉。
(三)整合资源提升“服务圈”。社区以项目化运作盘活汉江路存量资源,增强街区文化功能属性,打造“转角音乐会”“古典音乐会”“民谣小歌会”“汉服巡游”“魅力非遗”“主题灯光秀”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文艺品牌活动。同时,通过在街区打造的政务服务智慧小屋和游客中心,日常履行“你吹哨,我报到”模式,时时关注居民群众关心期盼的每一件小事,积极回应商户与游客需求,进一步提升了居民商户的归属感。
四、经验与启示
面对街区共融发展这一基层治理新课题,汉江路社区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出发,精心策划、攻坚克难,对“人民城市人民建”做出了生动诠释。
(一)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创新街区治理发展的根本路径。把党建引领街区治理延伸到最前沿,面对居民商户、外籍人士人员成分多元的情况,社区党组织需要根据新的社会特征进行相应的组织建设转型,主动优化与多样化人群交往互动的嵌入结构,丰富组织动员的场域和载体,把党的工作从内循环转变为内外双循环,在汇聚资源、解民忧惠民生中赢得群众信任、实现自我赋能,进而筑牢党的执政根基。
(二)坚持把群众参与作为提升街区治理能力的关键一招。传统的“包揽一切”治理方式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角落”,因此,必须最大限度激发街区“原住民”的主人翁意识。社区党组织要充分用好民主协商、自我组织、熟人效应等方式方法,把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治理发展的“金钥匙”,充分调动街区各商户主体开展协商议事、民主决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自我管理和服务,合力提升街区治理水平。
(三)坚持把系统谋划作为贯穿街区治理过程的重要保障。城市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新陈代谢过程。按照新北区三井街道的规划,新时代“汉江路模式”的复制推广已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未来,汉江路街区与公园、音乐房子、酒店、园区企业将相连成片。在实际操作中,需协同运用各方人才、阵地等存量资源,获取人居环境提升、营商环境优化、生态环境改善、交往环境和谐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向着“泛汉江路共同体”的目标不断奋进,从而以全新的姿态探索城市新美好。
相关专题 |
· 党建专题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