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安徽全椒县:“四聚”赋能 激活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一池春水”

中共全椒县委组织部

2024年10月11日13:4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实施背景

近年来,安徽省全椒县聚焦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统筹整合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切实推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产业振兴的发展优势。

二、具体做法

(一)聚力强组织、赋势能,夯实“党建联盟”促“引领有方”

党委联建、定好路子。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将10个乡镇划分为江淮风景道区域联合党委和 312 国道区域党建联盟两个片区,集思广益、共谋共策。深入调研、摸清家底、理清思路,利用两个片区工业和农业资源、区域位置等优势,探索构建“党建+资产运营+乡村旅游”、“党建+农事体验+红色研学”格局,推动形成一区多亮点、一委一品牌、一村一特色。

联合抱团、优势互补。打造产业抱团型“党建共富联盟”,按照“党建引领、统一规划、组团发展、自主经营”的思路,一体化抓产业发展,将地域相邻的村(社区)统一纳入“劳务公司+企业”发展模式,打造出“两山”劳务、“企农同行兴”、“红色引擎”“新‘丝’路”等党建联盟品牌,初步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由“单村作战”向“抱团共富”转变。

科技指引、扩大效益。坚持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指导,一方面,加强与中科院、南农大等高等院所合作对接,开展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项目争取、人才培训和信息咨询服务,鼓励企业应用新工艺、新装备,技术改造升级。另一方面,以优势产业、主导品种、地方特色品种为重点,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三品一标”认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二)聚力优产业、赋动能,提升“造血功能”壮“产能筋骨”

绘实产业转型“一张图”。建立“支部+带头人+经营主体(涉农企业)+农户”联结机制,围绕“一只虾”“一颗果”“一粒米”等主导产业,推行联营、联耕、联种、联养。

下好村企联建“一盘棋”。坚持党建引、部门助、村企联、结对帮,全县101个村与75家企业结对共建,依托本地龙头企业,实施联建项目30余个。村企双方通过建立“组织互联、产业互联”的机制,形成“非公经济组织+党支部+农户”帮带模式,有效挖掘各村(社区)独特的区位、水面、产业、人才等资源优势,实现企业发展与群众致富深度融合。

打通农旅融合“一条线”。结合休闲农业发展打造产业品牌,坚持“一镇一主题、一月一活动”,举办“鲜桃采摘节”“龙虾节”“碧根果采摘节”“樱花节”等系列旅游节庆活动,打造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农产品采购为一体的旅游线,实现“村村有特色、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精彩”,为当地村民铺就一条农旅融合增收路。

(三)聚力抓资源、赋效能,推动“沉睡资产”变“增收活水”

盘活闲置资源,发展富民实业。提升废弃学校、仓库等闲置集体房产的使用效益,将部分国有闲置房产使用权和收益权授予集体,用于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整治利用,统一收储、规划、招商,建设集“加工—展示—销售”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村集体土地、水面资源流转给种养殖大户管理,大力发展“稻虾连作”等项目,实现“变闲为宝”。

整合土地资源,形成规模农业。闲置土地统一流转、收储到村合作社,通过政府三资平台将土地经营权转包给第三方经营。着力扩面积、提单产、优品质,精心打造“四高丰产片”“万亩油菜花海”。推行“土地流转+生产托管”模式,加快农村土地集约,打造2万亩全程托管“垦地合作”示范区、发展订单农业11万亩,提升土地综合效益。

筹建强村公司,壮大乡村产业。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创办社会化服务中心、劳务服务公司等各类实体,成立“强镇富村”公司,聘任新农人、种养殖大户等致富能手,发展农资配送服务、农业信息服务、统防统治服务、农机作业服务、农产品物流和营销服务、农产品粗加工等产前、产中、产后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四)聚力育队伍、赋智能,集结“乡土人才”筑“基本底盘”

注重选好“引路人”。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综合素质高、带动能力强的党组织书记队伍,积极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引导其带头领办专业合作社、创办股份合作社、成立村级集体企业,以“头雁先飞”带动“群雁齐飞”。

注重引进“专业人”。加强村院联谋,积极走访对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聚椒陵 促发展”产业博士全椒行活动,在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方面开展合作,为签约博士颁发“乡村振兴顾问”聘书。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扎实推进“百名专家联百村帮千户”,选派94名科技特派员、113名农业科技专家,行政村服务实现全覆盖。

注重培育“带头人”。加强村专联育,按照村级申报、乡镇遴选、县级审定三级程序,建立“新农”带头人队伍,遴选新型农村产业发展党员带头人133户。加大对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农”领域技术培训,提升“新农”带头人实用技能。目前已举办“新农”培训班6期,覆盖750余人次。摸排产业项目资金缺口,按照“发展资金、培育资金、贷款资金”三个类别标准,分别累计投入支持资金100万元、300万元和3000万元,支持“新农”带头人发展壮大产业,扎实推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

三、主要成效

一是村级集体经济实现突破。全椒县通过聚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持续谋新招、出实招、亮硬招,从组织、资源、政策、人才等多维度,实现了乡村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动发展,持续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源源“发展动力”。2023年,瞄准“20万元村清零、50万元村提质、100万元村升级”的目标,全县实现集体经济总收入7331万元,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达80个,占比79.2%,100万元以上达21个。

二是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壮大。全椒县把发展特色产业列为重点工作任务来抓,2023年,新增1个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南农大科教创新园、邦农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签约落地。全县稻虾连作面积发展到35.4万亩,小龙虾产量达5.3万吨。碧根果种植面积9.1万亩,居全国县级之首。陆续获得“中国碧根果之都”“全国绿色食品薄壳山核桃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全椒薄壳山核桃产业示范园区”等称号,获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三是品牌影响效应日益凸显。培育“全椒龙虾”“全椒碧根果”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绿色食品加工企业8家,“皖美农品”产品品牌3个,绿色食品品牌获证41家68个产品。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上海、合肥、南京等地举办的农产品推介会和农交会10余场次。

四是农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全椒县围绕特色产业,集中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大力实施经营主体培育工程,2023年以来,全县新增家庭农场168家、农民合作社11家,总数分别达2237家、859家,新增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个,共带动农民就地就业5万多人。通过开展股份合作,搞活经营机制,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和农户之间建立了紧密利益联结,引导土地整体流转,优化资产资源配置,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提高了农村经济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和一二三产业融合。2023年,通过规模化种植,实现粮食种植面积113万亩、总产43万吨;全县旅游基地接待游客400万人次以上。

四、启示探讨

(一)党建引领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方向盘”。办好农村事,关键在党。全椒县切实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第一要务”,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注重基层组织整体素质提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构建“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体系,切实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势赋能,促进产业发展、群众增收。因此,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激发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争做农村群众的主心骨,成为乡村振兴的“指挥所”和“先锋队”,通过组织动员乡村人才、聚焦乡村产业,把党建触角延伸到产业发展第一线,最大限度让基层“火车头”动力强起来。

(二)找准路子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驱动轮”。“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理清思路、选准路径是关键。全椒县充分分析自身短板及资源优势,变“单一发展”为“多线发展”,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通过党建联盟、招商引资、盘活资源、注入科技等多元发展方式,激活乡村资源、资产、资金、人才等要素,提高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化运作能力,实现乡村资源的全方位开发和利用,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全新动能。因此,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注重探索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探索多形态的村级集体经济合作模式,探索产业融合发展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通过因地制宜发展资源、加快经营方式转型升级、延伸项目产业链等,激活各类发展要素,深度挖掘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的附加值,找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径”。

(三)勇于探索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续航力”。遇山开山,遇水架桥。全椒县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利用一切可能条件,从资金保障、信贷扶持、加大帮扶、加强法制保护等方面争取资源,聚成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合力。因此,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勇于探索各方面资源条件,构建正向激励扶持政策,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强化精准扶持政策,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容错纠错”机制,切实让乡村党员干部大胆使用村集体经济资金,在谋发展、拓渠道、找市场、优产业上尽锐出战。

(四)用好收益是保障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安全带”。发展集体经济的最终目标是将发展的成果惠及民生,保障红利共享,实现共同富裕。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了,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在共同富裕、惠及民生上也有了最直观地体现。因此,在共享集体经济成果时要让集体成员最大可能实现公平正义的要求。通过采取资产折股量化推动集体收益进行合理分配,结合村情、家庭实际,采用家庭股、土地股、劳龄股等多种股份形式进行分配。坚持广覆盖、促公平的政策导向,推动形成公开公平、共建共享的收益分配机制。另外,可以建立公平普惠的福利制度,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真正实现成果共享、凝聚民心。群众集体经济意识提高了,农村经济活起来、群众兜里鼓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党建强、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

(责编:王珂园、秦华)
相关专题
· 党建专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