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兖州区兴隆庄街道党工委
2024年10月09日16:1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兴隆庄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突出“党建+”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创新思路举措,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的有效路径,有效推动资源在基层整合、服务在基层拓展、问题在基层解决、民心在基层凝聚。
一、背景
兴隆庄街道位于济宁市兖州区东南部,东临曲阜,西临泗河,南靠邹城,北与兖州主城区相连,是兖州、曲阜、邹城、高新四地交界的中心区域,总面积54.7平方公里,人口6.02万,下辖31个行政村,88个党支部,3014名党员。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示范镇、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山东省旅游强镇、山东省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街道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基层党支部分类管理模式。对辖区31个村党组织进行全面梳理,逐个“把脉会诊”,按照“3个1/3”原则创新实施分类管理:对A类村实施巩固提高,对B类村督促晋位升级,对C类村进行重点管理督导,全面提升各村党组织组织力。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制度,村支书每季度向街道党工委进行述职述廉述党建,并量化评议打分,强化结果运用,督促村支部书记之间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二)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网格化服务管理中的领导作用,全覆盖成立网格党支部53个,调整“多网合一”网格57个、微网格242个,2638名共产党员挂牌亮身份,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面覆盖、深度延伸。建立“周三说事”机制,每周三召开由包村干部、村干部、网格员、法律顾问、信访、公安、法庭、涉事部门负责人等参加的街道矛盾纠纷调处会议,整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多方力量,统一梳理12345政务热线、群众来访、网格员上报的群众诉求和矛盾纠纷,集体会商研判、合力调处化解,现场办结率可达95%。
(三)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推进到哪里,聚焦纸制品加工、光储一体为主导的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建立助企攀登“红色服务队”,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全力当好“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在街道北部,聚焦延链、补链、强链,打造了“1+3+3”纸制品产业发展体系,规划建设了占地2800亩的纸制品产业园,已初步形成生活用纸加工区、食品用纸加工区、印刷及其他包装纸区、物流运输区和综合服务区5大板块,并连续两年招引落地纸制品产业链下游项目。
三、取得成效
(一)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最硬实的“腰板”,“腰板”不硬寸步难行。兴隆庄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以济宁农高区花卉基地、兴隆花卉大世界为引领,大力整合辖区花卉产业特色资源,打造了江北最大蝴蝶兰花卉基地,现已培育“兖州之星”“泗河之光”“兴隆之光”等20多个高档蝴蝶兰品种,年产优质种苗1000万株,成花200万棵,带动相关村集体经济增收50余万元。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引领带动示范作用,做大做强蜜薯种植产业,年均销售红薯700余万斤,实现红薯销售额1000余万元,带动10个家庭农场年均增收20余万元,合作社农户年均增收6万元。大力发展西红柿、土豆、刚白菜、羊肚菌等特色蔬菜种植产业,种植面积达400余亩,带动相关农户年均增收6万余元。“蝴蝶兰美丽绽放、新春产销两旺”被中央主流媒体相继点赞报道。
(二)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依托机关党员干部、村党员、企业党员、教师党员等力量,形成了一支由100人组成的普法专员队伍,通过送法进村、以案释法、法治讲座等形式,积极开展讲法普法活动,引导群众办事靠法、做人守法。一网统筹“平安建设、社会稳定、公共服务”等事项,广泛收集摸排潜在各类风险隐患,并预警上报,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三)民生福祉更加殷实。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创新社区养老“微服务”模式,推行依德康“党建+养老”模式,建设滨河、兴隆、澹台社区等5处社区养老微机构“夕阳之家”,老年人食堂6处,精准提供日常配餐、健康知识普及、文娱活动、“7×24”全方位照护等服务,让老人在家门口幸福养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蒲公英夜堂”“五讲六进·百姓宣讲”、送戏下乡、文化惠民等活动,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活动有场地、健身有设施、娱乐有载体”要求,新建澹台新村广场2处,新增矿区健身设施60余套。成功举办兴隆庄街道运河之都首届音乐啤酒美食节暨乡村振兴特色农产品展销会,举办“村BA”篮球赛、广场舞大赛、社区运动会等文体活动50余次。
四、启示探讨
(一)提升组织力是基础。基层党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也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高质量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前提。因此,必须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村、社区、机关、学校、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多元联动是关键。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需要以党建为引领,凝聚多方力量,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形成多元治理的局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社会协同作为重要力量、群众参与作为逻辑前提,共同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创建“党建1+N”基层工作新模式,推进党建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深度融合。基层社会治理,只有“抓小”才能“抓好”,以基层干部的亲身实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推动“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三)制度建设是保障。密切组织与党员、党员与群众的联系,是激发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内生、增强自治能力的根本保障。以“民主提事、民众议事、民主监事、民主决事”为原则,通过微网格扎实做好群众走访调研工作,及时发现、调处、解决问题;在推进民生工作过程中,发挥百姓议事厅作用,对群众需求进行集体研究,制定措施方案,公开进度信息,通过不断地收集和反馈信息,及时协调解决问题。
相关专题 |
· 党建专题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