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常州高新区工委(新北区委)组织部
2024年10月09日15:5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为常州市唯一的临江板块,近年来,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始终以“党建强”引领“发展强”,构建党建联盟汇聚攻坚合力,大力度破解“化工围江”,加快修复沿江生态,加速沿江产业转型升级,将沿江地区打造成既有产出价值、又有生态颜值的高质量发展区。
一、背景
长江常州段岸线总长25.8公里,为江苏省最短的长江岸线,全部位于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从20世纪90年代起,常州市为了给城市腾出发展空间,将一批小化工企业集中搬迁至长江边。截至2018年年底,沿江片区以全市3.5%的土地和人口,产出了常州市6%的GDP和8%的进出口总额。但因规划粗放、能级较低,沿江企业亩均税收不足10万元,并产生诸多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常州高新区(新北区)紧紧围绕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把长江大保护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建长江大保护工作指挥部,牵头成立长江大保护258党建联盟,创新开展长江大保护党建示范圈建设,实施党建引领长江大保护示范工程“1+3”党建模式,大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长江大保护”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全面打响破解“化工围江”的生态治理攻坚战,聚力打造长江最美岸线,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当沿江45家化工企业被拆除、近百亿元的年工业产值全部“清零”后,该区主要经济指标不降反升,并连续三年跻身江苏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区)跻身全国高质量发展先进区第15位。相继获得“全国国家高新区建设20周年先进集体”“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绿色园区”等荣誉称号,连续4年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区,营商环境综合评价连续三年位列全省城区前三。
二、主要做法
(一)高扬“党旗红”,构建大保护强磁场
坚持将党旗插在一线、阵地建在一线。成立长江大保护党总支,建强冲锋在前、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凝聚共抓大保护的强大合力。
一是激活党建联盟“强引擎”。由常州市委办、市委组织部、常州海事局、长江大保护指挥部、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春江镇)、孟河镇和区级机关等42家单位组建长江大保护“258党建联盟”,紧紧围绕“党建强、发展强”两大目标,全力打造“党群共建”等五类平台,健全“联盟单位准入制”等八项机制,建成全省首个工业遗址式长江大保护展示馆,拓展党群服务、宣传教育、志愿活动等功能。筹建长江文化馆、地方民俗馆、化工展示馆,同时,积极推进常州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聚力塑造以“八个一”项目为支柱的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创新集聚区,以“红色堡垒”凝聚起大保护“红色力量”。
二是打造红链共进“强支撑”。发布“红链聚能 高新共进”的产业链党建品牌和党建惠企政策,五个重点产业链“党建+科创”联合攻关体签订党建共进协议,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新增链上党组织20个,30家党建链主企业培育品牌标杆型4家,示范引领型占比超60%,有效助力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并获评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破难攻坚三十六计”。
三是完善政策惠企“强保障”。成立滨江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联盟,助力企业对标一流、提质转型。积极对接山东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浙江独山港经济开发区、辽宁锦州滨海化工园区等化工园区,全力帮助搬迁企业抢抓新一轮异地升级发展机遇;加快落实惠企暖企“政策包”,针对停产关闭企业,采取政策倾斜、税政服务、以奖代补等形式,切实降低企业负担;高度重视腾退关停企业员工再就业,制定帮扶政策,坚决兜住民生底线。针对保留转型企业,聘请环保、安全领域专家作为转型升级顾问,引导企业“一企一策”高质量转型。
(二)当好“先锋队”,建功大保护主战场
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在长江大保护工作中积极作为、干在实处、冲在一线。
一是系统化谋篇布局。牵头编制长江经济带(常州沿江地区)生态优先绿色转型发展规划(2018-2035年)、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和各年度工作要点,形成远、中、近三期落实体系。同步编制国土空间、产业定位、综合交通、生态景观、城市设计、跨江融合等六大专项规划,形成“1+6”规划体系,确保了长江大保护工作方向更明确、路径更清晰、任务更具体。
二是专班化攻坚推进。组建工作专班,成立长江大保护指挥部,下设7个工作组,实行集中办公、挂图作战。每月召开长江大保护工作例会,现场督查工程建设,专题听取工作汇报,协调解决困难问题。成立化工产业管理局,全面整合环保、安全、市场监管、税务、国土等力量,强化园区运行管理;协调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局在化工园区设立专职执法所,以最大的决心、最坚决的态度推动化工园区整治提升。
三是多元化汇聚力量。打造长江大保护志愿服务基地,组建38支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护渔护江”“环保公益”等志愿活动,形成政府、企业、群众齐抓共治格局。将“长江一号”趸船打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通过法治科普、文化活动、道德讲堂等形式,向全社会传播长江大保护理念。成立长江经济带(常州)产业创新研究院,共建高质量转型发展示范区和高水平生态化工示范园区,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强大智力支撑。
(三)答好“必答题”,走实大保护示范路
要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才能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变为现实。
一是争当产业转型“排头兵”。全面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毫不动摇做好“无效供给、低端产能”的减法和“高端产业、绿色产业”的加法。系统推进“停、转、拆、绿、提”五大行动,自2020年以来已累计“关停并转”低质低效化工企业48家,腾退土地4000余亩,实现沿江一公里范围内低质低效化工企业“清零”。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发挥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市唯一)示范效应,加快推动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和南师大常州合成生物产业研究院建设。
二是争当创新发展“主力军”。积极构建“党政产学研金”一体的产业发展综合保障体系,专门发布《党建惠企服务手册》,开展问需、问难、问计“登门三问”活动,绘制企业需求、部门资源、行动项目“三张清单”,累计走访链上企业598家,召开各类推进会76场,帮助解决用能、用地、用工等诉求200余个。出台配套基金管理办法,聚焦5条重点产业链设立产业发展、人才孵化等各类基金超10亿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迭代打造“招推服一体化”2.0模式,实现项目招引、建设、投运、评估的全闭环建设培育,今年以来,完成“拿地即开工”项目9个,办好“链上有约·邻里配套”产业沙龙,推动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
三是争当绿水青山“守护者”。全面提升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稳步实施沿江复绿工程,开展“三废”专项整治,加快沿岸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治理,系统整治码头船舶污染,持续提升入江河流水质。2020年以来,累计完成143条黑臭水体治理,建成投运固废、污水处置项目60余个,打造滨水休闲廊道100余公里,建成沿江岸线5公里生态廊道、沿江堤300米的生态复绿和景观湿地,累计复绿面积超3600亩,生态岸线跃升至80.6%,位列全省第一;建成开放拥有各类乔灌木10万余株,绿化覆盖率超过70%的万亩新龙生态林,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人工生态林和城市绿肺。严格落实中央“长江十年禁渔”要求,妥善做好退出渔民转产安置,帮助3500余人实现再就业。
三、工作成效
(一)党的领导基础不断巩固
一是长江大保护指挥部党总支作用日益突显。一直以来,指挥部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统领全局、协调各方力量,这对长江常州段大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将继续发掘大保护“三不”精神内涵,充分发挥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做到挂图作战,倒逼任务完成。二是长江大保护“258党建联盟”成效突显。目前联盟已扩大至42家省市区镇村企等党组织,各成员按照职责分工,围绕打造“五大平台”,创新灵活运用“八项机制”,积极探索工作的长效发展机制,始终高扬“党建红”,绘就“生态绿”。三是地方性法规日益完善。市区两级针对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对策建议,逐步形成地方性长江大保护的法规制度,为长江大保护的立法、执法、司法和普法等提供保障。
(二)党员队伍得到锤炼
一是党员政治坚定性不断增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主动加强研讨学习、率先垂范,坚持“项目责任化、责任清单化、清单节点化、节点并联化”地推进工作,形成了服从、服务和践行落实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二是党员干事前瞻性得到提升。通过系统推进“停、拆、绿、提、转”五大行动,引导党员在毫不动摇做好“无效供给、低端产能”的减法同时,积极做好“高端产业、绿色产业”的加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三是党员示范先锋性不断强化。为广大党员树立先行先试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创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智慧化工园区”和“绿色化工园区”三块牌子,探索转型发展、生态建设、安全环保监管等方面的新路径,对标创建要求精准施策、高水平提升,努力打造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典范样本。
(三)形成一批示范阵地
一是建成高品质“生态保护党建示范带”。在长江沿岸生态绿地建成一系列嵌入开放式、多元化、综合性的党建驿站或党建文化景观,同时融入运动休闲、生态旅游、历史传承等元素,突出生态内核、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成标识度高、代表性强、影响力大的长江生态环境特色示范段。二是建成“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示范路”。在龙江北路沿线布点8个党建示范点,涵盖“党性教育、实业典范、综合服务、生态景观”等多个方面,充分展现了党建引领企业发展、景美人和的和谐景观。同时,坚持党建引领产业链发展,着力引进了一批产业链带动性强、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新项目,形成新增长极路线。三是建成“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片”。以新华村和青城村为典型,深入挖掘长江文化、齐梁文化等文化内涵和底蕴,进一步深化遗产保护、文脉传承和资源利用,建成具有长江文化特色的党建教育阵地,为乡村振兴注入党建文化内涵,传承、保护和发扬好带有常州烙印、具有常州特色的长江文化品牌。
四、探讨和启示
常州长江大保护的工作需要政府和公众积极参与才能取得成效。需要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的工作架构和工作机制,统筹组织协调优势,整合各方资源,打造命运、责任和经济共同体,实现体制机制创新。
(一)发挥顶层设计制度优势。要以共抓长江大保护为平台协同发力,探索体制机制创新路径,又要发挥地方政府主体责任优势,建立统一的协调调度机制。注重发挥社会资本方专业细分优势,在投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等环节实现联动,充分挖掘优势项目资源,扩大项目合作力度。
(二)层层传导、压实责任。长江大保护工作,贯彻落实是关键。将其作为工委(区委)书记的“书记项目”,由一把手亲自协调、亲自推动,同时将其列入滨开区党工委、街道党工委、相关局办党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基层党建重点项目,并建立起专班推动、定期督导的机制,形成了区镇村三级联推的浓厚工作氛围。
(三)发挥社会公众舆论监督作用。坚持依法、有序、自愿、便利的社会公众参与原则,社会公众可以通过电话、信函、传真、网络等方式向政府及其环保、水行政等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督促各主体履职尽责,及时协调解决项目规划、前期、建设和运营全生命周期各项重难点问题。
(四)发挥社会公众力量参与大保护。建立常州长江大保护常态宣传机制,依托“我为长江出份力”志愿服务品牌,充分动员中小学生、企业职工、普通群众等群体参与,通过开展“公众开放日”“公园里的思政课”等活动,广泛凝聚大保护共识,努力营造热爱长江、保护长江的浓厚氛围,践行长江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
相关专题 |
· 党建专题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