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广西桂林市象山区:党建搭台 先锋聚力 “漓江卫士党建红”引领漓江治理“生态绿”

广西桂林市象山区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

2024年10月09日10:3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广西桂林市象山区自觉把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作为“国之大者”,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创建“漓江卫士党建联盟”,吸引辖区178家企业、村(社区)、公益性组织加入,成员超过5000名,着力为生态环境保护赋能增效,以“党建红”引领实现漓江治理“生态绿”。

一、背景起因

象山区位于桂林市区中南部,辖区总面积89.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8万,地处漓江黄金岸线上、握着“桂林城徽”象鼻山这张王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区内自然风光秀丽、文物古迹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辖区流经漓江(象山段)、桃花江(象山段)、佛殿河等9条河流,水域资源、旅游资源丰富。2023年象山区游客接待量1018.67万人次,旅游收入137.13亿元,分别占桂林市的7.3%、8%。与此同时,其肩上的责任也十分重大。象山区把保护漓江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头号工程”,推动漓江西岸(象山段)沿线基层党组织实现组织联合、资源整合、治理融合,呵护、描绘出一江两岸的动人生态“山水长卷”。

二、主要做法

(一)严密联盟体系,构建漓江保护“红色矩阵”

构建全覆盖组织体系。实行横向联动、纵向延伸“1+X+N”组织架构体系,“1”由组织部门担任发起单位,“X”包括农业农村、城管、生态环境部门等成员单位,“N”即各成员单位所辖不同类型、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统筹区域内党建、人才、信息、阵地等资源,形成全覆盖、广吸纳、动态开放的紧密型党建矩阵。建立全方位运行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共商制,组织、农业农村、城管、漓管办及各街道党工委作为固定成员单位,按需邀请其他单位参加联席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做到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建立重大事项共推制,联席会议商议确定重点任务,制定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对照清单开展双向认领、双向服务,共同破解重难点问题;建立主题党日轮值制,年度主题党日计划由联席会议商讨确定,各成员单位结合自身优势轮流牵头开展,牵头开展的党组织负责筹划、召集、组织、考勤等工作;建立管理考评制,将保护漓江工作责任落实、作用发挥、党群共建等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范围。打造全链条队伍矩阵。推行党员河长制,通过在街道层面建立“碧水总支部”,在治水管水末端的社区层面成立“巡河护河支部”,在漓江设立党员先锋岗,构建“党组织+党员+河长+河段”的党建护河体系,常态化落实守护行动。协调区漓管办及漓江风景名胜区综合执法大队指派指导员18名,以加入党员先锋队等形式,提高守护漓江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

(二)突出重点攻坚,推进漓江保护“深度治理”

坚决重拳治乱。协调市漓管委、区漓管办及漓江风景名胜区综合执法大队开展执法互动,联合开展执法检查、暗访巡查,构建执法责任网格化、执法联动协同化、执法监管信息化、执法保护制度化的“四化”长效管理机制,加强行政执法效能建设。针对漓江沿岸“乱建、乱挖、乱养、乱经营、环境卫生差”等乱象,让漓江实现“长治久清”。坚持系统修复。开展城市建成区入河(湖)排污口排查工作,投入410万元,实施漓江入河排污口、西干渠和瓦窑河专项清淤截污整治工程,排查整治城市地下管网57公里,有效管控各类入河污染物排放。争取到南溪河(象山段)水质提升和生态修复工程自治区专项资金1400万元,实施南溪河(象山段)水质提升工程和梁丰河疏浚治理工程,确保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以上标准。严守生态红线。连续两年印发《象山区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专项监督工作方案》,运用“1+10+N”工作法,即构建纪检监察机关和行业主管部门协同发力的1条联合战线,聚焦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非法采矿、滥采乱挖山体等10项监督工作重点,深挖背后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系列作风问题,推动实现环保民生热点问题“应解全解”,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三)强化党群共治,筑牢漓江保护“先锋屏障”

争做生态保护“宣传员”。依托“百名讲师上讲台”“千堂党课进基层”“万名党员进党校”等平台,常态化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宣讲,开展对漓江保护法律法规知识、漓江保护先进事迹宣传宣讲。利用每年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及生态文明教育宣传周等纪念日、纪念周,集中开展生态文明主题教育,创办“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周”系列活动,如“保护漓江·法治护航”“共护漓江·水生象山”“护卫漓江我承诺”,让群众思想上有防线、认识上有提高、行动上有落实。争做生态保护“监督员”。设置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督长,从村(社区)“两委”干部、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等人员中筛选出3000多名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群众担任监督员,由点到面、分片联系,带动群众共同参与监督举报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共同营造联防联管、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争做生态保护“践行者”。组织“漓江最美守护者”“漓西守护信息员”等党群志愿者成立11支“漓水象山”志愿服务队,在象山景区、南溪山景区、万福广场等区域设置“党员服务点”“红色志愿代办点”“流动服务车”和“党员义务咨询台”,号召志愿者开展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漓江沿岸垃圾清理、生态文明理念传播和环境保护知识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500余次,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时长37000小时,覆盖群众3万多人次。

三、实际成效

(一)提升生态治理,宜居宜游群众满意。5年来,象山区辖区漓江干流水质达到II类水标准,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一直保持在100%。通过开展沿线绿化治理,改造提升沿岸建筑风貌,启动漓江沿岸慢行系统与生态护岸改造,建设慢行步道7.5公里、骑行道6.9公里,改造生态护岸5.5公里,漓江品质不断提升。此外,南湾河、宁远河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成功列入桂林市漓江流域山水林田综合治理项目,并获得国家治理资金3300余万元,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图景已然成为漓江西岸(象山段)常态。

(二)赋能文旅发展,生态富民成效显著。备受呵护的绿水青山,逐渐成为澎湃而出的绿色新动能,为象山书写出高质量发展答卷。近年来,象山区通过激活文旅产业,成功打造国家3A级旅游景区“桂林侗情水庄”民俗风情园项目,开发建设了青莲旅游综合体、青普文化行馆·花间堂、金鞍马术、金藤葡萄园等一批有知名度的农旅融合项目,打造了茶店路网红铁路、四合诗画田园等一批乡村网红打卡点和乡村民宿、旅游驿站,充分释放绿水青山生态价值。2023年,象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5亿元,全年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消费同比增幅均在40%以上,带动限上旅行社营收同比增长159.5%。一份漂亮的“经济卷”,是象山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绿色发展的证明。

(三)做强绿色品牌,转型发展稳步推进。象山区以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统领,全面吹响“梦幻漓江·水月象山”的全域旅游品牌号角。漓江之畔的象鼻山多次入选全国十大“最美赏月地”;举办全国古生物科普研讨会暨地学旅游(桂林·象山)论坛、桂林首届“嗨唱歌圩节”山歌会等活动,圆满承办环广西自行车赛、桂林国际马拉松赛、桂林艺术节水剧场等赛事活动;2022年,象鼻山景区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标志着象鼻山及周边景点景区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型升级;2023年全区游客满意度综合指数及主要指标均排名自治区第一,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验收达标入库,在桂林城南大地描绘出一幅全域旅游时代新画卷。

四、经验启示

(一)坚持党建引领统筹,是系统加强生态保护的有力支撑。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不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注重统筹兼顾、协同推进。象山区以龙船坪片区为主阵地,以漓江西岸(象山段)环境整治为主要内容,以漓江西岸沿线村(社区)党组织为主,由包联村(社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辖区两新组织党组织共同参与,成立“漓江卫士党建联盟”,通过各联盟成员的信息联通、制度联建、资源联享、活动联办等组织优势,逐步改变过去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条块分割的情况,形成了漓江保护“1+1>2”的治理效果。

(二)建立清单管理机制,是生态保护良性闭环的有力抓手。确保工作常态长效,需要充分发挥制度管根本、管长远的作用。象山区通过明确各责任单位职责,出台联席会议共商制、重大事项共推制、主题党日轮值制、管理考评制4项机制,促进“漓江卫士党建联盟”运行规范。其中,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确定了环境综合整治执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党员先锋志愿服务“三大行动”,并细化党员河长及信息员日常巡查排查维护等32项行动措施,强化了资源统筹、工作安排,有效提升压实联盟措施落地见效。

(三)激发党群共治活力,是生态保护长足发展的重要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惠及民生,公众是受益的主体,也应当是建设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公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公众全面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生态文明建设才有稳固的基础。在推动漓江生态保护工作中,象山区注重凝聚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漓江保护中的先锋力量,推动基层党建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充分地实现党建优势和生态优势叠加赋能。

(责编:王珂园、秦华)
相关专题
· 党建专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