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福建宁德市:坚持“以县为单位”激活农村集体经济新动能

中共宁德市委组织部

2024年10月08日17:2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

近年来,福建省宁德市建立市级统筹、县级负责、乡村实施的工作机制,坚持以县为单位,加大县乡两级统筹力度,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村集体收入“破壳、清零、消薄、壮大”。全市213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4年底,68%的村不足1万元、90%的村低于10万元,跃升至2023年底,66.6%的村高于20万元、31.9%的村超过50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三级统筹,让发展动力强起来

坚持把村财增收作为书记工程,各级党委书记亲自上阵、靠前指挥,既当“一线总指挥”、又当“施工队长”,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市级层面,市委推行“三年一规划、一年一目标”,2014年开始先后实施4轮三年计划,把抓村财增收作为书记领办项目,久久为功、长期坚持,逐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有关问题,每2至3年更新优化扶持政策,每年召开现场推进会,定期汇编典型案例,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合力推动”的工作格局。

县级层面,以县为单位制定发展规划和三年计划,将发展村集体经济纳入县域经济整体布局,县委书记带头组建工作专班,带头研究扶持政策、整合资金资源,实施国企代运营、飞地抱团等统筹兜底增收项目53个,带动偏远村、薄弱村年均增收5万元。

乡镇层面,结合基层党建“全面体检”,乡镇党委书记带队村村走遍、村村排查,摸清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一村一策”研究发展方案,实施厂房、交易市场等增收项目3200多个,确保每个村都有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都有稳定收入。比如,霞浦县推动村集体融入“摄影+民宿”产业,5年时间村均集体收入从9.2万元提升到33.7万元。

(二)激活集体“三资”,让发展基础实起来

充分发挥农村生产要素流转平台作用,摸底清查、盘活开发村集体闲置资金、资源、资产,推动资源变产业、资产变资本、低效变高效。

深挖山海资源。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合同不规范问题专项整治,摸底清查、清理收回被违法违规侵占、长期低效出租的集体资源2200多处。结合海上养殖综合整治,集聚整合海上养殖区域、土地资源、项目资金等,改造升级养殖渔排,实施海产品加工厂、交易中心、餐饮民宿等项目,霞浦县100多个沿海村每年创收2000多万元。

盘活沉睡资产。大力实施闲置农房激活计划,在特色产业链条延伸拓展中,盘活办公用房、校舍、集体茶园等闲置资产,采取拍卖竞价、重新开发等形式,谋划新兴业态1500多项,让沉睡资产变成增收活水。供销社联合乡村党组织盘活基层供销社资产,发展农贸市场、农业综合体等项目14个,带动70个村集体年均增收3万元。

整合各类资金。用好用活中央、省级扶持资金,2019年以来,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2.48亿元,打造集体经济试点村496个;市级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财政资金,重点扶持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市、县财政联合宁德时代新能源公司成立总资本10亿元的闽东时代乡村振兴基金,投资锂电新能源产业项目,每年收益近5000万元,全面消除近千个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

(三)拓宽增收路径,让发展模式活起来

坚持因村施策、因地制宜,大力推行产业带动、支部领办、整村运营等强村共富“八法”,不断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

突出产业带动。延伸拓展茶叶、水产、旅游等“8+1”特色产业链条,引导村集体实施光伏+菇棚、产业小微园、冷链仓储、厂房等强村富民项目4500多个,让村集体和群众享受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古田县持续延伸食用菌产业链条,引导村集体建设光伏菇棚、冷藏烘干设施等1200多处,推动集体经济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推行支部领办。全市成立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571家,覆盖全市1/3的行政村,坚持股份合作、联合生产、规模经营,村党支部整合集体“三资”,带动群众以闲置房屋、土地、劳动力等入股,构建村集体与群众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截至目前,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4.2万元,还吸引1万多户群众入社,户均增收3200元,形成支部领着群众干、带着群众富的良好局面。

创新整村运营。以金牌旅游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为契机,乡村党组织统一收储资源、规划开发、招商运营,打包形成“一份清单”,招募624名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以及文创人才经营团队等,运用新理念整村运营,打造周宁苏家山“乡村迪士尼”、蕉城金蛇头“夜经济”、霞浦半月里“民俗体验”等网红旅游村,美丽乡村催生出美丽经济。

(四)深化党建联建,让区域发展聚起来

深化党建联建共建机制,采取片区联合党委、产业链党建联建、飞地抱团等方式,推动集体经济“从散到聚、从弱到强、从少到多”。

村村抱团聚合力。采取强村带弱村、大村联小村、中心村辐射周边村等形式,在地域相邻、产业相似、模式相近的农村区域组建片区联合党委173个,覆盖全市39%的行政村,发展多村抱团项目490多个,带动960多个村增加收入3100多万元,促进产业联营、治理联抓、民生联促。

村企抱团激活力。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全市发动361家非公企业挂钩帮扶418个村,推动福鼎白茶、古田食用菌、霞浦民宿、屏南文创等特色产业链党建联建,实施订单农业、收益分红等项目430多个,聚力发展优势产业,打造十亿强镇24个、亿元强村50个。

异地抱团添动力。突破地域限制,采取自愿结对、推荐结对等方式,在全市范围内筛选185家建制村结成100对共建共促对子,立足土地资源、项目资金、交通区位、人才技术等不同优势,明确联村产业发展方向,统筹产业布局,把特色产业做强做大。

三、主要成效

一是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通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党组织带着群众一起创业致富,村党支部与群众建立了经济联结纽带,成为了产业发展、强村富民的引领者,群众跟村集体同唱一台戏、同使一股劲,农村党支部的组织力、威信力明显提升。

二是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坚持“三年一规划、一年一目标”,以县为单位加大县乡统筹力度,紧密结合县域优势产业、农业特色产业,大力推行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模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增收项目,促进村集体持续健康发展。2023年底,全市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达66.6%、50万元以上的村达31.9%,百万村达77个。

三是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农业特色产业,村集体大力实施标准化厂房、冷链仓储、交易市场等产业链配套项目,创新实施旅游民宿、生态康养等新兴业态,有力减轻企业发展压力,促进特色产业发展。2023年村集体兴建仓储、冷库、厂房等设施520处,年均收益20万元。

四是促进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坚持群众参与、群众受益理念,通过订单农业、合股联营、务工就业等形式,群众钱袋子鼓了,有了更多获得感。同时,村集体发展壮大后,采取建设孝老食堂、幸福院、代缴医社保等形式,对党组织的认可度进一步增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更加坚实稳固。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9年的1.78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2.48万元,增长了39%,增速位于全省前列。

四、经验启示

(一)突出党建引领,建强战斗堡垒。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党的领导是根本。宁德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能在较短时间实现倍增,关键是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形成全市“一盘棋”的发展态势。实践证明,发展集体经济一定要建强支部、选好书记,使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成为检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过程。

(二)突出产业带动,增强造血功能。宁德市坚持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与集体经济增效相统一,立足“8+1”农业特色产业,在延伸产业链条、抱团融合发展、拓展产销渠道、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定向发力,让村集体和群众享受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实践证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与农业产业的振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把集体资金、资源、资产投入产业发展,既能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又能增强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提升集体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三)突出抱团发展,促进共同富裕。针对乡村资源分散、乡村特色产业单打独斗发展难等问题,宁德市加大县乡统筹力度,通过推行“统一流转土地、统一生产发展、统一经营销售、统一打造品牌、统一分配收益”的模式,形成规模集聚效应,促进农村资源的集约化利用,让集体、群众获得最大程度的收益。实践证明,推行党建联建共建,有利于破解村庄“空心化”“空壳化”、村多村小资源分散等问题,推动农村区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抱团发展,更好地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四)突出群众主体,实现强村富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群众受益既是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只有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才能实现共商共议、共同富裕。宁德市建立健全“产业发展、村集体、村民”共谋共促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集体增利、村民增收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提升党组织凝聚服务群众的能力,把党员群众拢在一起自力更生、抱团发展,增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践证明,强村与富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村集体强起来能更好地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群众富起来、产业发展起来,能吸引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集体经济发展中。

(责编:王珂园、秦华)
相关专题
· 党建专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