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重庆市荣昌区清升镇:党建引领助力川渝毗邻乡镇融合发展提质增效

重庆市荣昌区清升镇党委

2024年10月08日10:2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重庆市荣昌区清升镇坚决贯彻重庆市关于加快打造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升级版、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体系的决策部署,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携手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石桥镇以“党委联席会议制度”为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融合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以“古佛山-道林沟”景区为重要载体,全力打通“党建+”发展路径,坚持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实现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活动共联,在破除毗邻地区之间的利益藩篱和资源壁垒上作出了积极探索,着力打造“两山”价值实践区、共同富裕样板地。

一、背景动因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自建设以来,重庆市委、四川省委以及荣昌区委、泸州市委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资源要素等领域深化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乡镇作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如何推动国家重大战略走深走实,怎么融入区域发展大局,用什么方式促进自身发展,是摆在川渝毗邻乡镇面前的重要课题。清升镇与石桥镇一衣带水、一山共享,古佛山与道林沟同为一座山脉,各占半边山体,两地交通道路便捷、人文风貌相近、产业布局互补、景区景点互通,在融合发展上优势明显。两地党委紧抓发展机遇,立足实际、明确站位、找准载体,切实把政策优势、组织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持续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川渝毗邻乡镇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二、主要做法

(一)红色引擎强引领

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事业强。两地党委坚持问题发现靠党建、问题发生查党建、问题解决看党建,积极搭建合作载体,着力解决“各自为政”的问题。一是党建联盟“搭台子”。将村级党建联盟放大至镇级层面,健全合作机制,建立党委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打造联合工作室,探索建立学习小院、联合党组织,推行“党组织+旅游产业协会”党建模式,推动第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多方共商“开方子”。打造清升—石桥人大代表联合之家,制定人大代表联合接访、视察、学习3项制度,为两地融合发展建言献策。建设荣昌清升—泸县石桥同心协作工作站,建立“135”统战协作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组织开展多样化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三是监督前哨“压场子”。根据群众高频诉求、基层工作重点,建立川渝毗邻地区纪检监察协作一体化工作机制,对两地联合项目、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等开展“点题”监督,推动监督工作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通过有效的载体建设,引导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力量参与志愿服务、政策宣讲、学习交流等活动,为两镇高质量发展集聚力量。

(二)文旅破题促融合

巴山蜀水风光无限,两地党委将生态旅游和人文旅游深度融合,抢抓文旅活动、文旅项目、文旅品牌融合新赛道,携手打造“古佛山·道林沟”4A级景区。一是抓项目、增底气,让景区“有得看”。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矿区环境整治、悬崖栈道地质灾害排危整治、半山商业街民宿提档升级等项目,建成游船观光码头、修缮环湖步道、打造梯田花海,有效串联两地自然景点和人文景点,推进景区转型升级。二是抓活动、聚人气,让游客“有得玩”。坚持“以节为媒”,做好传统节日、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主动链接荣昌区“一都三城”文旅品牌,轮流策划承办赛事活动,打造文创基地2个,打响“古佛山·道林沟巴蜀栈道越野赛”、“樱桃采摘节”、“桐花节”等品牌,点亮文旅消费“新场景”。三是抓品牌、汇商气,让农户“有得赚”。因地制宜走“土特产”路子,依托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老字号白酒、富硒农产品、精制茶叶等品牌,开发春茶、林果、食用菌特色产业,创办特色农家乐和民宿32家,吸引经果产业大户21户,带动周边农户就业100余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产业联动激活力

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两地党委抓好产业发展“牛鼻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着力打造产业振兴“升级版”。一是集聚抱团发展优势。深入推进生态效益价值共享,共建万亩茶竹、万亩油茶、万亩果蔬、万亩稻渔以及生态越野赛道,共同打造古道优品、古道优产、古道优业“三优”品牌,打响古佛山·道林沟生态IP,加快形成“一山一水兴产业、一条赛道联风光”的“赛道经济”。二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深入实施“三变”改革,发挥“集体经济组织+业主+农户”、“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组织+引入社会资本”等发展模式优势,推进土地“确权、确股、不确地”多元化利用,通过“保底收益+预期分红”、产业联营,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是反哺民生设施建设。按照效益优先、分配与积累并重、服务与发展并行等原则,完善《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制度》,通过“集体经济+”,将集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产业模式创新、产业项目开发、基层治理等融合,拓展工程建设和农产品销售等社会化服务功能。

(四)区域共治惠民生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两地党委深化跨区域协作,提升全域应急联动和处突能力,打造区域共治“生态圈”,夯实高质量发展安全根基。一是打通协作通道。积极探索清升古佛山—石桥道林沟景区森林防灭火、食品安全监管等领域联防联控实践,建立信息通报、风险监测、交叉检查、协作执法、应急演练等5项制度,完善协同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切实提高跨区域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快速反应和整体协同能力。二是打造信息矩阵。共享辖区生态环保、食品安全、重点人群、应急资源等信息,依托联合警务室,建立完善预警联动工作机制,科学研判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趋势。三是打破阵地壁垒。依托景区网格,组建一支33人的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储备兼职应急救援队员200余人,在交界处共建森林防火检查站1处、应急蓄水池1处,在边际联防联控上有效破除安全治理盲点,共筑平安边界。

三、取得成效

两地党委切实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融合之势,创发展之兴,带动两地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在“双圈”建设上打造出了生动的“泸荣样板”。

(一)组织体系更加健全。构建清升镇—石桥镇景区融合发展党建“云”图,以党员联合工作室为核心,统筹人大代表联合之家、同心协作工作站、景区联合警务室、新时代文明实践共建站等力量,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5支,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志愿者等群体作用,让“自家事”变“大家事”。

(二)景区建设更加完善。古佛山景区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拥有各类旅游资源单体40个,其中,四级旅游资源单体1个、三级旅游资源单体4个;道林沟景区2024年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有27个景点,其中,22个自然景点、5个人文景点,两地联合共建4A级景区有较好基础。

(三)发展底子更加深厚。清升镇获评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全镇有樱桃、枇杷等经果65000亩、澳洲龙虾等水产1000亩、茶叶3000亩;石桥镇获评泸州市乡村振兴先进镇,全镇有茶竹3500亩、果蔬5500亩、油茶2000亩、稻虾稻鱼等水产6500亩。2023年,清升镇1975.9亩土地被认定为富硒土地,两地积极打造“三标一品”,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四)基层治理更加有效。两地在边际联防联控上探索出了共用一个阵地、共建一支队伍、管好两地事务的治理路子。在全镇范围内,清升镇建立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将全镇划分成39个网格、75个微网格,充分发挥网格员“前哨”“探头”作用,及时进行前端预判和先期处置风险点。石桥镇巧用“积分”,将乡村治理从“规定命令”变为“激励引导”,让村民主动从“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石桥镇洪安桥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四、经验探讨

(一)党建要强。两地融合发展如此顺利、成效较好,首先得益于两地党委的坚强领导。通过搭建交流载体,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有效地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真正做到党建促业务、业务强党建,在基层工作中找到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有效结合点。

(二)思路要清。毗邻乡镇融合发展,关键在于“合则两利”,要立足发展优势。两地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古佛山·道林沟生态资源优势和农业优势,探索确立了党建引领的总体思路,主动链接国家重大战略,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有效统筹各方资源。实践证明,两地的发展思路既符合国情、镇情、民情,又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三)产业要实。只有发展好产业、改善和加强基础设施,才有足够的支撑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两地依托文旅产业,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拓展社会化服务功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而反哺社会公益事业。指导大户带动散户,发挥老字号、知名品牌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化“三标一识”创建,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安全优质品牌,带动产业不断迭代升级。

(四)治理要好。安全和发展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边际区域的共治、网格化的管理、积分制的运用,都是基层治理的有效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既要“摸着石头过河”,也要搞好顶层设计,依托数字化手段,人力算力互补、数据流驱动决策,信息更全面、反应更迅速、处置更快捷、协同更有力。推进基层智治体系建设,才能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础。

(责编:王珂园、秦华)
相关专题
· 党建专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