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贵州凯里市大风洞镇:探索“三到户”推动基层治理提档升级

中共凯里市委组织部

2024年10月04日14:0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

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大风洞镇辖区人口3.7万人,主要以苗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为主,地形属中山、中低山区,村民多靠传统农业为生。随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逐年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矛盾纠纷调解、产业发展等诉求日益增多。为有效解决群众诉求,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大风洞镇致力唤醒农村党员的第一身份,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精准发力,有效破解基层“赚不到钱”“叫不动人”“办不了事”等问题,探索党员联系到户“连民桥”、民情走访到户“解民忧”、产业联结到户“帮民富”“三到户”,推动基层治理提档升级,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二、主要做法

(一)党员联系到户“连民桥”

将基层党建工作与网格服务、社会治理、文明创建、乡村振兴等在网底结合起来,构建起网格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服务管理新格局,激活基层党建一池春水。一是织密“一张网”。结合网格化管理“多网合一”机制,实行党员干部包片联户“1+1+1+N”工作模式。镇部门包村,17个村划分65个网格,明确村干部为网格长并分包一片联户网格。同时,根据党员分布状况和群众居住情况,遵循“居住相邻、就近就便”原则,将党员纳入全镇65个网格,网格内的党员“对接”联系多个农户,织密基层治理网。通过将党员包片联户网格和综治中心“多网合一”整合成“一张网”,筑牢党在群众工作中的基础。目前,全镇65个网格386名党员联系农户2205户。二是用好“六大员”。抓好党员干部在联户走访中充当民意调研员、政策宣讲员、矛盾调解员、群众服务员、文明监督员、致富帮带员“六大员”作用,通过民情日记等形式收集民情民意,依托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妇女儿童服务协会等自治组织,实现村情民意联排、政策法规联宣、矛盾纠纷联调、邻里互助联动、家风文明联树、致富项目联建,形成纵向到网格、横向到党员群众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最大限度打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最后一公里”。三是用实“两张表”。每月党员干部走访联户农户并收集民意诉求,村“两委”汇总诉求建立清单,并在微信QQ百家群、党务政务公开栏进行公示。每季度末村“两委”将采取走访反馈、会议反馈、公示反馈的方式把办理情况台账向群众反馈,让群众第一时间了解诉求办理情况,切实把“诉求清单”变成群众的“满意清单”。目前,全镇公示民意诉求收集清单和民意诉求办理情况221次。

(二)民情走访到户“解民忧”

按照“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的原则,围绕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帮助解决群众的各类问题及矛盾纠纷。一是定期走访。通过坝坝会走访、敲门行动入户走访、群众主动反映等收集群众诉求,对能够直接解决的问题和诉求现场即办,变民意“肠梗阻”为“直通车”。截至目前,召开坝坝会330场次,收集诉求374条,现场解决诉求72条。二是定期研判。村党支部每月利用党员大会听取党员、干部收集诉求情况,通过支委会研判,按照“五定工作法”限时完成任务。对短期内难以解决或需多方协调的问题反馈至村,村党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召集本村乡贤、能人、寨老等召开协商议事会,一事一议,精准施策。村党组织每月将无法解决的难题呈报镇党委,镇党委定期召开会议研判民生诉求,找准问题突破口,明确责任部门、办理措施和完成期限,做好跟踪及销号工作。村级办理并答复群众诉求125个,镇党委研判办理民生诉求21个。

(三)产业联结到户“帮民富”

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引领,结合各村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深入推进“三变三转”改革,让产业利益联结到户,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一是土地流转拿租金。村“两委”积极动员农户流转闲置土地,帮助村民获得流转费,再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承包给合作社或公司发展凯里平良贡米、水晶葡萄、白茶、油茶、蓝莓等产业,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目前,全镇流转土地3200亩,发放租金94余万元,惠及群众700余户。二是基地务工挣薪金。土地流转出去后,解放部分劳动力。按照“组建一支队伍、带动一批就业、成就一片产业”为目标定位,由村“两委”牵头,通过优先选用脱贫户、监测户等困难群众成立村级职业劳务队,劳务队可就近到本镇基地务工,也可以接收镇外劳务订单,企业开展免费的田间技能培训,解决农户不会干、不能干的问题,推动普通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变,增加农民收入。今年来,开展技能培训7场次,农民就近就业430余人次,发放务工费172万余元。三是发展产业分红金。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党员致富帮带员作用,支持鼓励党员带头发展产业,以党员为纽带吸引在外乡贤回乡创业。注重龙头企业、大户带动,采取“党支部+公司+脱贫户(农户)”方式,按规模大小把帮扶资金注入规模企业和种养殖大户,以年底分红方式给脱贫户、监测户、普通农户等进行分红,实现培育大户、带动散户、保底分红脱贫户的目标,形成抱团发展新格局,帮助脱贫户增加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三、成效

(一)有效构建基层治理体系。大风洞镇17个行政村共计有65个网格8282户,村“两委”干部担任网格长,农村党员为网格员,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基层治理机制。同时,通过唤醒农村党员第一身份,发挥他们“人熟、事熟、理熟、有威信”的优势,协助开展基层治理,并带领村民自觉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庭院美化、护林防火等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促进乡村更加精致化管理。

(二)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采取党员定期走访和领导常态下访的方式,建立诉求收集与解决台账,全镇累计收集诉求568个,通过村党组织研判、镇党委协调、帮扶单位支持、社会力量助力、群众自发参与等多种渠道,访民情,解民忧,办实事。目前,已经解决367个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矛盾纠纷调解类诉求,增强群众幸福感和对基层党组织的认同感,基层党组织的好形象在基层树起来,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三)有效拓宽增收致富渠道。秉持产业富民思路,聚焦“两地两茶一果”产业,全力盘活闲置低效项目,以产业振兴带动群众租金、薪金、红金三增收。“凯里平良贡米”采取“五个统一”模式,2023年新米销售近40万斤,同比增长30%,都蓬、都力、都辉、平良、石板、下寨6个村寨抱团种植户亩均增收600元以上,人均年收入均超万元。

四、探讨

(一)吸引人员回流,储备后备力量。针对在读大学生、毕业返乡暂未就业的大学生、退伍返乡暂未就业的退伍军人等优秀年轻人才,各村要加强摸排掌握,将他们纳入村级后备力量动态管理台账,安排1名支委成员和1名老党员结对帮带。通过聘岗、提供实习证明等方式,吸引鼓励青年同志到村工作,参与基层治理,为建设美好家乡添砖加瓦。对于表现良好的,择优吸收入党,加强党性教育,为“三到户”工作注入新鲜血液。

(二)加强业务指导,强化对内宣传。梳理指导和督促工作清单,镇党建办每个月选择到一个村党(总)支部指导党员大会,邀请包村部门和包村领导列席,听取党员收集诉求情况和村党(总)支部书记汇报诉求研判及解决情况,用“土话”宣传“三到户”是什么、党员如何发挥作用,同时统一制作联户长联系卡,张贴到所联系户的家门口,提高联户长知晓率,让群众有诉求时能第一时间找到人反映,提高诉求收集率,提升农村党员对品牌的认同感和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意识。

(三)强化横向沟通,减轻基层负担。坚持“三到户”工作和镇六办七中心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业务部门多沟通,全镇工作要统筹,让基层干部和村干部把更多精力用在壮大村集体经济、服务群众上,让“三到户”党建品牌推动基层治理的工具,而不是一项工作负担。

(责编:王珂园、秦华)
相关专题
· 党建专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