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09:35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基层事务繁杂,推动工作总感觉力不从心,成效不明显。开展减负工作以来,我们的感觉是小马变壮了,车子变轻了,干事更有劲了。”这是山西省大同市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工作开展以来,乡镇一线干部王小保的切身体会。
近些年来,随着古城保护、新区建设、区划调整的大力实施,大同市城市化进程加速,社会群体结构和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居民群众对社会治理精细化要求越来越高。针对基层治理人力、物力、财力相对薄弱问题,大同市推动力量往一线下沉、资源在一线整合,通过优化治理体系、明确权责清单、创新基层“智”理等举措,努力实现基层机构轻装减负,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优化治理体系
“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关键在于为基层赋能,而赋能的关键在于做加法。”大同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党建办主任赵奇楠说,通过政策激励、经费保障等措施,为基层“小马”注入新动力,让其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为此,大同市建立由市委书记为总召集人,市委副书记和组织部长为副总召集人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组建3个工作指导组、7个工作专班和5个蹲点调研组,高位推动减负工作。
聚焦优化基层治理体系,壮大基层队伍力量,重新核定编制数量,各县区通过“减上补下”,从县区事业编制周转池划转名额到乡镇事业编制周转池;市县两级联动,以阳高县为试点,将40%作为基础用编,其余60%根据常住人口数、国土面积、行政村数量和个性化因素4类指标优化调剂,力求编制数与乡镇工作相匹配。
强化村社经费保障,各县区根据人口多少,差异化确定村级运转经费。以广灵县为试点,针对累计5年、10年和15年考核优秀的村书记,分别参照事业干部、事业副科和事业正科落实待遇,提高村“两委”干部报酬。畅通自下而上通道,推行“以分定绩、以绩定星、以星定酬”考评机制,以公开考试和日常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择优将330余名网格员转变为村社区“两委”成员。近年来,全市累计面向村社区“两委”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招录公务员20名、事业编制人员135名。
明确权责清单
近日,走进平城区水泊寺街道文兴社区,门口的挂牌被摘下的痕迹还很明显。“墙上的牌子少了,开会少了,我们有更多时间入户走访,工作更接地气了。”文兴社区党委书记李秀蓉说。
立足释放基层治理动能,有效减轻基层负担,大同市明确履职事项清单,围绕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等主要职能,科学合理划分职责权限,10家市直执法部门对55项赋权事项全面评估,动态调整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确保基本职责全覆盖,有关职责接得住。规范减负长效机制,对外标识牌农村不超过6块,社区不超过5块;亲属关系、居民就业状况等22项证明内容,不再由村、社区出具。
优化信息系统建设,开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专项整治,清理“僵尸类”微信群、QQ群等工作群组2192个。加快政务服务平台向乡镇街道延伸,推进“7×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工程,目前已有21个街道、60个乡镇配置自助设备。
创新基层“智”理
“在‘智享平城’小程序上,在职党员可以线上报到,还能根据自己擅长的领域选择志愿活动。”谈及小区“智”理,山煤·上德府小区党支部书记常利君说。
大同市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探索“智慧+便民”模式,上线“智享平城”小程序,引导在职党员线上认领岗位,线下参与服务,用服务换积分,用积分兑物品。常态化推动在职党员干部认领志愿服务岗位,每年到社区服务不少于4次,累计不少于20小时。积极推进小区阵地亲民化改造,坚持“标准化、亲民化、可进入、可参与”理念,以空间换服务,用场地换资源,实现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场所最大化。系统推动网格管理,划分普通网格5379个、微网格26567个,将党建、治安等融入网格中,实现所有要素入网、所有事务进网、所有力量进网。
(本报通讯员 段进祥 马彦波)
相关专题 |
· 党的建设数据库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