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安徽黄山市黄山区:党建引领信用村 “四力齐发”赋能乡村振兴

中共黄山市黄山区委组织部

2024年09月22日14:2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

2022年起,黄山区坚持先试点、再推开的原则,扎实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通过信用等级评定、实施信用积分嘉许、推广信用“四进”、打造信用场景等方式,促进金融循环、产业循环、信用循环,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聚焦党建引领,“靶向发力”撬动振兴支点

一是实施高位推动。健全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区委副书记,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双召集人”,强化前线指挥、一线指导。印发《黄山区推行“党建+信用”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结合20个联席会成员单位职能,分解5个方面39项工作任务,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结合重点工作定期调度,在信用礼遇出台、涉农数据归集、结果运用共享等方面聚力攻坚。二是强化队伍建设。抽调农水、财政、民政、金融等部门业务骨干组建区工作专班,同步成立乡镇、金融机构、村三级工作专班全力推进工作。结合“千名干部下乡助力乡村振兴”工程,强化产业、科技、金融人才服务基层,建立产业服务团和乡村建设服务团,选派49名金融专员担任“金融副乡(镇)长”和“金融村官”,为基层产业发展配备“金融顾问”。三是浓厚宣传氛围。充分运用云广播、一封信等载体,制作“信用礼遇”兑换指南、指尖金融手册等内容丰富的海报H5,全方位多形式宣传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重要意义、目标要求、惠民举措,引导广大群众、主体积极支持配合,全面开展加强信用意识教育、金融知识普及、风险防范宣传。

(二)着眼产业发展,“多点助力”推动振兴步伐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制定《黄山区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风险补偿准备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设立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信贷风险补偿准备金200万元,委托该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专户管理,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由区担保公司提供增信担保的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降低担保门槛,风险补偿纳入政银担风险分担体系,承担比例为准备金20%、银行20%、担保公司60%,专项用于引导银行、担保公司对信用集体经济组织提供信贷担保支持,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全面护航。二是搭建银村桥梁。引导各金融机构持续落实“金融八条”措施,践行《黄山区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农村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共用公约》,主动加大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定期将村级产业发展项目与金融产品共同“展出”,“相亲式”结对,引导信用主体根据实际合理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在区银村对接平台的推动下,汤口镇冈村、焦村镇汤家庄村、三口镇白果树村等先后通过信用贷款,购买老粮站地块、收储闲置农房、更换新型建材设备,解决村民出行、就业等问题的同时,也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三是推动普惠金融。组建12支“党建金融联盟”,金融机构党组织和村级党组织常态化开展结对共建,共同谋划发展思路。结合茶季、笋季等关键节点,深入核心产区开展实地走访,了解农户用信需求,实现“活动共办、资源共享、难题共解”,切实找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着力点,进一步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将党建资源转化为信用村创建资源。为79个村(社区)配备金融村官工作室(台),综合运用信用等级评定结果,优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完善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服务管理,不断满足群众需求,畅通服务“三农”的通道,为乡村发展注入“金融血脉”。此外,大力普及金融业务和信用知识,针对非法集资、非法中介活动,开展防范引导宣传,增强农户信用意识和金融意识。

(三)融入基层治理,“齐心协力”驱动振兴引擎

一是拉长惠民清单。围绕各类主体的关注重点,不断对礼遇政策进行调整优化,整合区级礼遇大礼包15条,覆盖医疗、教育、加油、燃气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扩大礼遇范围,将“梦幻黄山”体验馆观影礼遇提升为安徽首个省级礼遇,将信用农资、信用教育等礼遇范围拓宽至乡镇,与“徽采云”乡村振兴绿色农特产品旗舰店达成合作,AAA信用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市场监管部门认证的农产品可以直通旗舰店,享受专架展示和市场价优先采购,此外积极鼓励乡镇、村结合区域资源优势探索群众喜闻乐见的礼遇内容和形式,提高各类信用主体获得感。二是引领向上向善。扎实开展乡风文明评议,为“看不见”的农户道德文明赋分,既树立身边榜样引领文明风尚,也为一些存在短板弱项的农户找出改进方向。通过数据归集、巡回指导、观察员制度等各种形式,不断规范程序,建立完善包括遵纪守法、家庭和谐、邻里友善在内的八个方面清单,结合区域特色,积极推动结果运用融入基层治理。如作为产茶大区,将清洁化生产、茶园绿色防控纳入评议指标,并将结果与村企茶叶收购、管护技术指导、生产示范户评选等挂钩,有力有效助推绿色生产。又如针对“新乡人”与原住村民潜在矛盾,鼓励村民将家门口的美化与周边民宿统一风格,营造主客共享、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三是推动治理有序。从乡村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探索信用积分嘉许机制,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村级治理的热情。结合各村实际修订村规民约,并以之为基础建立村级事务管理积分制,紧扣乡风文明评议八个方面要求,推出“信用+基层治理”“信用+志愿服务”“信用+乡风文明”等积分激励具体措施,依托“腾讯为村”平台进行线上计分、评议、公示和意见建议收集,持续关注记录村民日常行为。信用评级情况与村级信用场景礼遇、社区集体股权分配等挂钩,以“信用菜市”“信用夜市”“信用好·生态美”超市优惠券等形式对村民信用积分进行兑换,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村级发展、治理各项事务。

(四)激发群雁活力,“凝心聚力”拨动振兴强音

一是先锋引领。充分发挥“一约四会”及村团委、妇联等基层群团组织作用,旗帜鲜明反对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对红白喜事等作出具体规范,让农民群众既改变行为又提升认识,全面提升村民自治水平。出台《黄山区农村党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暂行规定》,明确农村党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礼金、礼品和宴请标准,通过党员以身作则引领乡村新风尚。二是个性施策。摸清辖内产业布局,重点针对区内“五个一”特色产业,鼓励金融机构不断优化“游易贷”“名茶贷”等拳头产品的同时,紧扣农村电商、文旅休闲服务等新产业新业态个性化施策。三是精准攻坚。结合本地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资源优势,2013年,我区统筹区内规上茶企、产茶大村、金融机构等,借助安农大皖南综合试验站技术优势,推动“三茶党建联建”,探索高效发挥产业服务团作用助推产业发展的新渠道,有效解决茶农在提升土壤肥力、茶叶包装销售、市场宣传开拓等方面的困难。

三、主要成效

一是定期联系服务群众,组织建设有了“新载体”。基层干部在入户信息采集、乡风文明评议等工作中,通过为群众“零距离”“面对面”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建立闭环式落实机制,切实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基层组织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是引流金融活水,产业发展有了“新动能”。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按照“一次核定,见证即贷,随贷随用,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方式管理,给予信用主体在利率、额度、周期等全方位优惠。8家金融机构全面优化振兴快贷、助农E贷等16款信用专属金融产品,确保真正服务于农村主体生产需要。

三是丰富工作载体,基层治理有了“新抓手”。以信用治理为牵引,统筹形成治理合力。在“双网融合”基础上,进一步建强信用网格,将“作退一步想”工作法与信用村建设相结合,将生态美超市与信用好超市并轨,打造乡风评理堂、村民说事室等载体阵地150余个,助力基层治理端口前移,连续三年入围“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市、区)榜单”。

四是树立文明导向,和美乡村有了“新风尚”。深入挖掘“诚信重义、以诚待人、以信接物”的徽州优秀传统诚信文化,建设信用文化广场、长廊等阵地,形成评选“信用之星”、张贴“红黑榜”、信用超市集中兑换等系列做法,目前累计投入资金支持50万元,实现22.5万积分兑换,有效地将“看不见”的文明具体化,从小处着手引导群众积极向上向善。

四、经验启示

一是搭台唱戏,主角定位是关键。作为促进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以信用治理为牵引,一体嵌入自治、法治、德治,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基层治理关键是让群众参与进来,缺少了群众,任何治理手段,都将成为空中楼阁,不切实际,要借力现有平台,尝试通过线上线下手段让农户主动参与进来。

二是工作推进,平衡互促是旋律。前期党建引领信用治理各类政策礼遇制定导向是让四类信用主体参与进来,可以有效借医疗保险返还、城市公交免费、区域景点门票折扣等优惠政策吸引人气。当参与度达到预期后,需要逐步转变思路方向,做足“加减法”。评议权限可下放到乡镇甚至村级,更好地将镇村重点工作、难点任务有效融入,以正负面清单为引导,推动各项治理措施落地落实。

三是乡村振兴,内外兼修是目标。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增添了颜值,而我们正在开展的党建引领信用治理就是为未来乡村增添气质。乡村振兴不仅要“清”面子,还要“美”里子,从“外在美”向“内在美”提质转型,要通过这两项工作的开展,“硬件”与“软件”齐抓,保留住乡村特有的风貌,保护好乡村的文化脉络,让美丽乡村“形神兼备”。

四是延续脉络,有效嫁接是手段。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我们在聚力打造精神文明“一村一品”,不断继承、创新和展示诚信文化的新形态的同时,更需要将乡村诚信文化因子与延续多年的民俗、非遗、家风家训有机嫁接,通过不断融合,才能使诚实守信的价值观根植于民、教化于民,成为群众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

(责编:王珂园、秦华)
相关专题
· 党建专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