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海南三亚市吉阳区:探索大社区党建模式 破解社区治理“中梗阻”

中共三亚市吉阳区委组织部

2024年09月14日16:2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积极探索城市党建新模式,聚焦破解基层党组织缺资源、缺平台、缺抓手等短板,推行“1+N”大社区党建联盟,坚持打破边界、整体贯通,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深入推进各领域融合治理、协同发展,助力基层社会治理迈上新台阶。

一、背景

2015年起,三亚市实行市—区—村(居)“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在减少行政层级、降低政府管理成本、促进政社互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对社区服务和治理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比如,市、区政府部门直接面对众多村(居),无法充分了解和掌握基层社区的实际情况,难以及时针对社区群众的服务需求提供精准化服务;社会救助、社保办理、不动产登记等管理和服务权限大多掌握在政府部门,但由于政府部门分散,且不同部门间缺少沟通,信息不共享、标准不一致,导致居民办事等候时间长、需跑多次;政府与社区之间缺乏工作平台,政府缺少服务社区的有力抓手,“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难以落实到位;村(居)行政化倾向较为严重,自治组织疲于应付各类行政事务,缺少服务群众的动力和资源,等等。这些问题制约和影响了三亚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和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因此,2019年,三亚市探索推进大社区改革,将原本属于乡镇政府、街道办的部分职能转移到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大社区”),承办市、区两级下沉到村(居)委会的公共服务及管理事项,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合纵连横的“大党建格局”,在不断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机制、提升治理能力的同时,健全市、区、村(社区)三级党建工作体系,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神经末梢”。

三亚市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授权成立的法定机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在社区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上拥有更多权限。此举打破了“区直管村(社区)”行政架构带来的管理难题,是一种能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一站式”公共服务新模式,也是全国唯一、三亚独有的基层治理模式。吉阳区作为三亚市的主城区之一,辖涉村(居)委会40个,常住人口44.73万。为放大党建工作效应,推进基层治理水平和服务群众效能“双提升”,吉阳区在大社区党建上进行创新,以“共驻共建”为切入口,有效统筹整合各方力量资源,不断扩展大社区党建联盟“朋友圈”,切实提升联动化、精细化、暖心化服务水平,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

二、主要做法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吉阳区把“党建+”作为基层党建发展的核心突破点,创建“1+N”大社区党建联盟,即以大社区党组织为“轴心”,汇聚共建单位、驻区单位、“两新”组织等“N”方力量共同参与解决城乡发展中存在基础设施薄弱、资源供给欠缺、共治活力不足等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5个大社区,成立5个大社区党组织。

(一)激发联盟活力,下好联建“一盘棋”

坚持以“近邻党建”为抓手,通过组织联建、制度联动、党员联管“三联”模式,着眼打破各个单位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群众“单台唱戏”的局面,促进资源共享、互联互通。

组织联建,打造党建共建平台。大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两新”组织等各领域党组织成立党建联盟,签订《共建协议书》,通过互相观摩学习、交流分享经验等方式,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丰富组织生活形式,拓宽党员交流渠道,进一步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

制度联动,搭建治理交流平台。建立全面的联盟会议、联络员、定期互访和汇报等工作制度,形成一整套详细规范的年度活动清单和工作台账,确保党建联盟有计划、有方案、有措施、有成效。比如,针对辖区居民多、需求多,空间小、服务少的现实问题,建立资源共享机制,积极打造“院士大讲堂”“四点半课堂”“义剪义修站”等一批区域性活动品牌。

党员联管,拓展优质服务平台。以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为基础,共同开展党员教育;依托各单位资源优势,共同开展结对帮扶;发挥联盟成员集体智慧,共同抓好队伍管理。深化“双报到”工作,引导在职党员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尊老爱幼、文明引导、创文巩卫等活动,实现“教育联抓、活动联办、难题联解、阵地联用”。

(二)建立多元机制,绘好共治“一张图”

坚持以全面整合、有效融合为目标,在创建大社区党建联盟的基础上,完善“三项”工作机制,推动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

制定党建联盟章程。规定联盟性质、成员单位、议事规则、主要任务等内容,对成员单位、联盟代表权利、义务等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党建联盟运行有章可依、有规可循。如榆亚大社区党组织牵头创建“五个一”工作法,在禁毒科普、惠民政策宣传、专业技能培训、传统节日宣传等7大方面开展活动235场,惠及群众3万余人。其中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推出的《一顿饭的陪伴》关爱独居长者促进邻里互助志愿服务项目获评2023年度三亚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制定联席会议制度。结合辖区社区实际,制定相关议事规则,不定期召开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研究制定工作计划、总结阶段性成果、共同解决堵点难点问题,保障党建联盟持续有效发挥作用。比如,吉阳大社区党组织每季度组织7家共建单位召开联席会议,共商治理新方式,在就业创业、治安管理、便民服务等方面齐发力,共创“规范、无毒、健康、智慧、幸福、平安”六个社区,有效破解了一批社区治理难题。

制定联络管理制度。各共建单位分别确定1名党员干部担任党建联络员,负责日常联络、沟通和协调,确保有人干事、任务落地。依托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平台,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建立“双向认领”机制,以双向认领促进双向发力,实现“1+1>2”的服务效应。截至目前,各单位认领党建服务项目31个,调解居民矛盾纠纷25件、为民办实事545件。

(三)释放服务效能,织好治理“一张网”

坚持通过整合各行各业力量,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服务机制,让党建资源与服务需求精准对接,着力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聚焦党建工作难点、发展治理堵点、党员群众关切热点等,提出“需求清单”。收集辖区社区需要大社区提供的服务和帮助,便于服务对接。同时设立信息资源集散中心,每月初收集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群众性团体等开展活动信息,由大社区协调确立活动项目,精准对接共建单位联合开展活动。如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小区停车难、电动车乱停乱放等问题,召开联席会议并开展大排查活动,共同研究、共同部署、共同实施,激发群体力量,形成共建合力,从而提升社区居民满意度。

聚集发挥驻区单位优势专长,梳理出可供区域共享的资源,形成“资源清单”。收集共建单位能够提供的党建、医疗、教育、文化等各方面资源,便于资源共享。比如,吉阳派出所可提供法律咨询、防诈骗宣传、消防安全知识讲座等资源清单达10项之多;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商学院提供相关学术讲座、志愿者服务、学习场地等资源;海南圣巴厘医院、海罗卫生健康服务中心提供义诊、健康宣教、医保政策宣传等服务,让居民近距离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聚焦需求锚定与资源精准匹配,与驻区单位实行双向认领,建立“项目清单”。收集各党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相互之间需要沟通联系、互助共建的党建活动和项目内容。面向老年群体,引入日间照料服务、理发、中医理疗等项目;面向青少年群体,引入非遗手工、公益特色课堂等项目;面向青年群体,引入家政、餐饮等项目,通过密切沟通、深度合作,实现各类党建资源的互通互享互融。

三、工作成效

经过近些年的探索与实践,吉阳区“1+N”大社区党建联盟取得明显效果,推动辖区社区党建资源由“少”到“多”、由“力量单薄”到“优势互补”、由“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转变,不断延伸拓展为民办实事内涵,激发社区治理新活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大社区党组织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大社区党建联盟将散布在不同领域的资源力量优化重组、科学设置,使共建单位主动参与基层治理,特别是在增进人民福祉上发挥了自身优势和积极作用,改变了以往社区“唱独角戏”的局面,极大丰富和拓展辖区各领域党组织沟通协调、联动互动、资源共享的平台和载体,形成共同唱好城市基层党建“重头戏”的整体合力。比如,三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吉阳分局亚龙湾所党支部定期围绕诚信经营、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方面开展活动,持续加大市场监督力度,携手构建一个和谐诚信的消费市场。三亚市互联网双创中心党支部致力为辖区群众提供就业创业信息平台和机会,引导网络主播、外卖骑手、网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充当基层治理的“民情前哨”“公益使者”。

多元共治格局得到进一步夯实。搭建党群沟通平台,组织党员下沉一线,推进平安社区、文明社区、和谐社区等创建,协助做好反诈宣传、消防安全、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有效调动了各驻区单位干事创业、联动共促的热情,引导各类组织和广大群众共建共治共享。比如,六道大社区党组织与三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机关党委签订共建协议,立足市场监管党建联盟,不断丰富载体和内容,开展一系列扶困助困、环境整治、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共建双向互动、资源共享。另外,充分挖掘区消防救援大队党支部优势力量,排查整治辖区消防安全隐患,开展上门入户宣传活动,以及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演练和指导,提升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和应变应急能力。

服务队伍力量得到进一步增强。立足群众需求,汇聚交通局、执法局、派出所、心理学会等单位力量,以项目化的方式,实现服务居民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变,为居民创造更加幸福和谐的美好家园。比如,作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卓达社区,为力求打造规范化、专业化的老年服务社区模式,与卓达大社区党组织成立“候鸟”党建联盟,以达成社区老人心愿为切入点链接各类供需,通过开展普法宣传、健康义诊、免费理发等活动,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落笔大社区的乡村振兴党建联盟,则是聚力搭建辖区信息、技术、资源共享平台,对农户在种植果树、蔬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开展多期农业技术培训和黎锦技艺培训班,让辖区居民群众真正学到“干货”。

四、思考探讨

组织联建是凝聚社区治理合力的动力引擎。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推行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三项清单”,签订“结对共建”协议,靠党员先锋模范引领,不断拓展丰富的“党建联盟+”模式,让大社区真正成为驻区单位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确保基层治理充分体现党的意志和要求,始终保持正确方向。

多元联动是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社区治理涉及复杂的多元主体,不同的主体要实现有效协同同样离不开标准化的规则体系。建立多元参与基层治理机制,充分挖掘辖区党建联盟单位的职能优势和资源优势,让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等互相联手,着力破解基层治理资源“要素不集约”难题。

服务联抓是丰富社区治理内涵的关键要素。结合居民需求与共建单位特点,打造党建服务品牌,着力构建“党建引领、区域联动、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常态化开展“双报到”活动,激活党员力量进网格、入楼栋、串家门,把“服务窗口”搬到群众“家门口”,全力打通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责编:王珂园、秦华)
相关专题
· 党建专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