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贵州遵义市:探索创建“红色美丽楼栋” 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栋”力

中共遵义市委组织部

2024年09月14日15:3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以建成“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为契机,把居民楼栋作为加强党的建设、深化基层治理的重要阵地,探索开展“红色美丽楼栋”创建,推动组织下延到底、资源下沉到底、服务下移到底,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一、背景与起因

楼栋作为城市居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单元,是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抓好城市基层治理具有关键影响和作用。但当前楼栋治理难度普遍较大,特别是老旧小区楼栋,因年久失修、无物业管理等原因,导致管网线网乱拉乱搭、杂物乱堆乱放,通道垃圾遍地、墙面污垢连片等问题普遍存在。加之这部分楼栋居民大多数为老年人,生活习惯难以改变,思想工作难度较大;还有的是租户,流动性强、归属感差,逐渐成为了城市基层治理最难啃的“硬骨头”。近年来,遵义市将目标着眼于解决城市基层治理中的难点、堵点,以解决老旧小区楼栋治理问题为突破口,探索开展“红色美丽楼栋”创建工作。以下沉资源力量、凝聚治理合力、解决问题诉求、做优市民服务为载体抓手,推动把党的组织覆盖到单元楼栋,用党的资源来撬动社会资源参与基层治理,实现精准感知、有效处置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持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做法与实践

(一)组织力量在楼栋下沉,让群众身边有更为坚实的依靠

把治理单元从网格延伸至楼栋,把组织力量下沉到服务群众最前沿、基层治理最末梢,在楼栋建立党组织,下沉机关干部、报到党员、志愿者等力量到楼栋开展工作。一是志愿力量优先进入楼栋。立足“选好一个人、管好一栋楼”,按照党员优先、退伍军人优先、优秀志愿者优先“三优先”原则,采取“组织提名+群众推选”的方式,优选9800余名公认度高的优秀志愿者担任楼栋长,为群众提供“零距离”服务。二是机关干部下沉进入楼栋。着眼健全“平急”结合机制,开展“力量下沉·网格赋能”行动,将6.3万余名县直机关、街道企事业单位干部编组成团下沉楼栋。平时,重点做好楼栋基础要素维护;急时,全部下沉楼栋开展工作。三是报到党员补充进入楼栋。组织10万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常态化到楼栋开展法律援助、治安巡查、政策宣传等服务。开展党的组织进楼栋、党员义工进楼栋、党的服务进楼栋、党的声音进楼栋“四进活动”,建立一名党员结对多名群众的“1+N”联系服务机制。

(二)治理合力在楼栋凝聚,推动共建共享成为群众自觉行动

充分整合辖区资源,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决策,进一步凝聚基层治理合力,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大家的事情大家管”。一是因地制宜挖掘楼栋文化。立足楼栋人员结构和分布特点,挖掘楼栋内老党员、劳动模范、道德模范等精神文明标杆,按“一楼一特”,打造“道德模范楼”“党员先锋楼”“敬老爱老楼”等各有特色的楼栋文化宣传墙,着力提升楼栋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是群策群力建立共治机制。通过居民联户、商铺联户、单位联户等方式,设立“联心亭”,适时召开“楼栋共治会”,增强居民共治意识。定期开展“最美楼栋” 等评比活动,签订《红色美丽楼栋公约》,设立流动红旗,让“我的楼栋我清洁,我的楼栋我爱护”理念沁润人心。三是整合资源改善楼栋环境。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优势,明确340名党员领导干部担任街道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通过部门出资、社区筹资、企业捐资等方式,协调整合资金3000余万元用于整治城市“牛皮癣”、电线乱搭、楼道堵塞等问题。

(三)问题诉求在楼栋解决,着力把急难愁盼化在基层一线

健全完善“实时收集、快速回应、及时办理、定期反馈”工作闭环,做到“居民有诉求、组织有回应”。一是线下线上收集民意。线下组建“民情小分队”,定期进楼入户开展“大走访”活动,在楼栋内设置民情意见箱、“微心愿墙”,常态收集问题诉求。线上推广“红城微家”平台,设置事件上报等功能模块,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二是分级分类处置问题。充分发挥楼栋长“活地图”“活户籍”作用,在职责范围内的“接诉即办”;超出职责范围的,逐级上报解决。设立小区“红色议事厅”,适时召开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集中研判解决民生实事2.2万余件。三是一事一评反馈成效。设立“楼栋说事室”,定期向楼栋居民反馈办理情况。同步建立激励机制,对于办理情况评为“满意”的,在“红城星店·睦邻店铺”为楼栋长提供商品打折、物业费减免等优惠,进一步激发楼栋长干事动力。

(四)市民服务在楼栋做优,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

把楼栋作为服务居民的最前沿,健全服务体系、优化服务供给,切实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一是“红城驿站”提供多元服务。以全市519个“红城驿站·睦邻之家”为基础,整合物业阵地、活动场所等资源,将“15分钟服务圈”延伸到楼栋,常态化开展文艺汇演、邻里互动等活动,推动楼栋群众从“陌邻”到“睦邻”。二是“红色物业”提供精准服务。以“十二条”措施深化“红色物业”创建,推动108个物业公司成立党组织。把保安、保洁、水电工等专业力量纳入“楼栋红管家”队伍,精准高效为居民群众提供物业服务。三是“红色跑团”提供暖心服务。聚焦鳏寡孤独等特殊群体,开展“党员亮身份”“有事找党员”等活动,动员各类社会组织、社区群众组建“红色跑团”服务团队200余支,为群众提供上门体检、爱心代购等“红色代办”服务。随着“红色跑团”行程不断积累,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红色跑团”不仅送服务、解难题,还通过“带货”实现了社区公益经济“零”突破。

三、成效与反响

(一)链条延长,党的组织体系更加健全。根据老旧型、新建型、商圈型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型等不同特点,综合考虑区域位置、居民文化等因素,坚持把党建、政法、民政等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合理划定城市社区网格4647个。比如,汇川区仁和苑社区将辖区网格优化调整为7个,成立网格党支部7个,优选楼栋长148名,实现了管理更便捷、服务更精准。全市共组建网格党组织3585个、楼栋党小组6238个,选优配强楼栋长9856名、党员中心户2.1万余户,基本构建起“社区党支部—网格党组织—楼栋党小组—楼栋党员中心户”的基层组织体系。

(二)服务下沉,城市基层治理更加精细。持续深化“双吹哨、双报到”机制,引导1366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457个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结对参与社区治理;推动10万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通过在楼栋内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提升治理效能、密切党群联系。比如,新蒲新区灵犀社区依托“力量下沉·网格赋能”行动,把44名区级、街道党员干部编组进入“楼栋红管家”队伍,开展入户走访200余次,收集化解矛盾纠纷48条。全市编组下沉干部累计在楼栋开展志愿服务4.1万余次、办理实事好事1.8万余件。

(三)感知精准,城市居民服务更加暖心。坚持打破“限时、限地、限人”等传统束缚,利用小区摄像头、智慧门禁卡、便民物联网等资源,整合各部门政务服务平台数据等信息化手段,以及引导各类社会力量参与治理等方式,精准感知群众需求,分类建立儿童成长、居家养老等20余类服务事项清单。比如,仁怀市五里碑社区聚焦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需求,组织120余名党员、群众分类组建矛盾调解、环境整治等7支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参与治理服务。全市共有19余万名党员干部、居民群众主动参与“微走访”“微陪伴”“微心愿”等志愿服务,处置各类诉求2.3万余件,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10万个。

(四)宣传发动,群众自治意识更加强烈。健全社区调解委员会、妇联等群众性自治组织,推动在小区楼栋设置意见箱、召开群众会、制定《公约》等,组织开展文艺展演、“我们的节日”等活动2300余场次,宣传发动群众参与自治。比如,红花岗区推动338名网格员、510名联户长入户开展政策解释、宣传发动等工作,组织各类活动200余场次,充分调动居民积极性。同时,全市累计组织评选“志愿服务之星”“最美楼栋”等先进个人或集体300余个,优选1300余家“红城星店”为先进个人或集体提供商品打折、物业费用减免等优惠,群众自治意识日益增强。

四、启示与思考

(一)必须把健全党的组织体系作为前提,强化党对各类组织和群体的政治引领。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城市居民小区结构分化加剧,群体日渐多元,对城市基层党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实践证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关键在于强化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必须把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延伸到群众身边,把党的领导植根于居民群众之中,推进党的声音进网格、进小区、进楼栋,做好宣传教育和组织动员工作,把各类组织和各类群体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二)必须把增强群众参与意识作为关键,构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格局。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等方面的要求逐步增长。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的力量源泉。在新形势下推进城市基层治理,关键在于健全群众参与机制,搭建共建共治共享平台,鼓励群众理性表达诉求、积极参与协商,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服务、自我服务、相互服务,依靠群众做群众工作,把治理对象变为治理力量,群策群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三)必须把提升群众生活质量作为根本,努力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社区居民日常需求更加多元、更具个性,局限于基本生活的传统服务内容和方式已经很难适应。实践证明,基层治理的根本在于回应群众关心关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健全服务网格、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载体、增强服务功能上下功夫,推进服务“供给侧”改革,把群众身边“关键小事”办好,满足居民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生活服务需求,真正让居民群众满意。

(四)必须把创新信息技术运用作为增量,提升城市数字管理服务水平。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正在重塑着群众的生产生活,已经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载体。遵义市在推进“红色美丽楼栋”建设中,主动适应城市信息化建设要求,创新运用“智慧门禁”“红城微家”等数字管理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城市基层治理精细化精准化水平。在新形势下推进城市基层治理创新,要主动适应信息技术这一新的载体,运用信息技术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工作载体、提升服务水平。

(责编:王珂园、秦华)
相关专题
· 党建专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