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绵阳市安州区委组织部
2024年09月11日17:3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探索实施“安芯工程”,构建以组织链、产业链、利益链“三链合一”的农业“芯片”党建模式,从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入手,通过“组织领航、党员带头、产业铺路”持续做大做强水稻制种产业,实现民族种业“大战略”和群众增收“小幸福”的双向奔赴、同频共振。
一、背景
近年来,安州区坚持结合自身优势特点布局推动制种产业发展。该区杂交水稻制种的历史已有40多年,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前些年因为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布局分散、技术标准不一等问题,制种效益下滑,制种规模一度出现缩减。为扭转这一局面,安州区创新实施“安芯工程”,坚持以党建破题,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通过在区级层面组建领导机构、编制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选择条件较好的乡镇先行先试等举措,全力推动以农业“芯片”党建助力水稻种业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建强“组织链”,培育产业发展“芯”合力
坚持上下联动,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水稻种业发展优势。一是区委“领向布局”。成立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等领导机构,编制种业发展2个“五年规划”,出台《关于支持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的八条措施》,细化建设百里水稻制种走廊、种子生产核心基地、培育规模化生产主体等68条具体发展任务,建立起党政负总责,农业、财政、组织等部门协同参与,镇村主抓落实的联动工作机制。二是组织“领路护航”。指导塔水等乡镇辖区村党组织与制种企业、制种协会、市农科院、高校党组织等成立水稻制种产业“大党委”,整合优化区域内水稻制种资源、技术和人才,成立3个制种协会党支部,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打造党组织产业示范基地等方式,扶持水稻制种农民专合社、家庭农场、制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0余个,建成工厂化育秧大棚4个。三是党员“领跑助力”。建立1名党员联系多个农户的“1+N”结对模式,开设“田间护芯”课堂,推出育、产、销“点餐”服务,带动发展农户制种1800余户。深入实施“党员护耕”行动,党员带头融入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沟渠修缮等建设,塔水镇划定耕地保护面积5400亩,完成撂荒地整治320亩,扩增制种面积至1.2万亩。
(二)优化“产业链”,走出产业升级“芯”路径
坚持种业产业自主自强,着力延链、补链、强链。一是打造“智慧平台”培良田。发动全区村党组织争取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资金5亿元,建设12个标准化水稻制种基地4.5万亩。塔水镇建成市级五星级水稻制种产业园区,并与联系帮扶单位合作开发现代农业园区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农田数据自动监测、采集、分析、上传,对土壤污染、病虫害等异常数据自动预警,园区病虫害发生率降低30%,制种产量增加8%。二是组建“研发联盟”育良种。在塔水镇双埝村打造集种源开发、品种选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科创服务中心,村党组织积极对接专业院校、种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吸引各类专家20余名组建产业人才团队,共同制定《安州区水稻制种技术规程》及技术标准46项,协同完成14种优质种苗技术升级,推出本土“中国·双埝”水稻种子品牌。三是创新“红色服务”出良效。开展“解难题促发展”活动,为制种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按照“企业点单、党委派单、部门接单”,形成一般问题指导员协办、专业问题职能部门承办的快速响应机制,切实帮助种业企业纾困解难,塔水镇引进种业企业42家,吸引投资6000万元,建成标准化加工中心6个,年加工能力达6500吨。
(三)培育“利益链”,开创共建共享“芯”局面
坚持联农带农,以多种模式扩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一是土地流转有“租金”。发挥集体经济组织优势,建设农事服务中心,搭建社会化服务信息平台,创新“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化服务组织+全程托管服务”模式,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打包整合闲散土地,公开招标引进社会化服务组织,与农户签订托管协议,提供全程托管服务。截至目前,塔水镇4000余户农户通过土地全程托管年获租金900万元、集体经济组织获利12万元。二是订单代种挣“薪水”。由村党组织牵头与宜字头、先正达等种业龙头企业合作,按照企业产前提供种苗、产中技术指导、产后收购包销的形式开展订单代种,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制种合作社、农户等为企业提供种植、管理、运输等服务,代种土地亩均获利400元,并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就近就业,户均增收5000元。三是股份联结得“红利”。建立“村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不断拓宽村级增收路径。以塔水镇双埝村为例,通过道路、沟渠、土地、资产等量化入股的方式,与种业龙头企业宜字头达成入股协议,年获固定分红24万元。
三、主要成效
通过实施“安芯工程”,创建组织链、产业链、利益链“三链合一”的农业“芯片”党建模式,带动全区49个行政村发展水稻制种产业,助力村均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全区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3.15万亩、水稻种子产量近6000吨,推动安州区顺利通过国家新一轮制种大县认定。
四、工作启示
(一)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组织引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能仅仅依靠村级党组织和村“两委”干部,而是要县、乡、村三级党组织联动发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良性发展。在安州的实践中,构建“县统筹、乡组织、村实施”的发展机制,通过建立领导小组、召开联席会议、组建工作专班、编制发展规划,成立产业“大党委”、协会党支部,推行党员、农户“1+N”结对等方式,构建党委统筹、党政负总责,农业、财政、组织等部门协同参与,镇村主抓落实,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示范带动的联动工作机制,起到了抓关键、指方向、强落实的作用。
(二)当前,一些地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产业形式和经营方式比较单一,缺乏专业管理人才、高效管理体系和信息管理平台,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弱。安州区聚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科学发展路子。统筹各类资金资源,打造现代化信息管理平台,建立标准化产业基地,形成结构合理、效益良好的产业链条。积极对接专业院校、大型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做好产品加工、品牌运营等工作,实现多元融合发展。
(三)共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既是践行党的宗旨的根本体现,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走原来的老路,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将分散的政策资源、项目资源及组织资源整合起来,结成利益共同体,变村民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可以通过与村民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合作模式,构建“土地流转+劳务用工+利润返还”“村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共享者。
相关专题 |
· 党建专题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