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成都大学影视与动画学院:发挥双带头人工作室“一室多窗”作用 深化院系基层党支部机制创新

成都大学党委组织部

2024年09月06日17:3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由于面临人多、点散、多元,且与科研、教学“两张皮”现象严重,既是党建工作的难点、堵点,也是党建工作的创新点、突破点。中共成都大学影视与动画学院党委通过建设23个党建业务融合式双带头人工作室,探索出一条以双带头人工作室为基层党建阵地,师生混编党小组为组织架构,“专家化、学者型、同辈性”团队为育人主力,课程思政、作品思政等为工作抓手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路径,打通了高校党建、思政、科研和教学之间的壁垒,增强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在建实阵地、筑牢组织、打造队伍、夯实思想、深描文化等五方面的内涵延伸,发挥了双带头人工作室“一室五窗”的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建实阵地之窗:标准统一“8个1”

一是通过整合党建、学科、办公等多项经费,按照“有一面鲜红党旗、有一支坚强队伍、有一项育人特色、有一个精准命名、有一套制度措施、有一套办公设备、有上百套书籍及上千部影像资料、有足够带宽无线覆盖”的“八个一”标准,建成23个双带头人工作室,每个工作室不少于30平方米。

二是根据工作室研究方向等不同特点,加强工作室的内涵和人文建设,支持师生进行个性化、温馨化和家园化打造,重视文字、标语、图案、实物等的作用,将摄像机、胶片、互联网、手机等元素融入其中,让墙壁说话,让环境化人、育人和涵养人。

三是制定双带头人工作室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建立起年中、年终两考核,院班子成员分别联系2至3个工作室,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和重大教学事故退出等管理机制和措施,确保工作室的发展围绕在立德树人和思想引领的方向。

(二)筑牢组织之窗:党小组“3混编”

一是按照相同专业素养、相同创作兴趣、类似研究方向相组合的原则,截至目前,已建成13个师生、年级、本硕“三混编”的工作室党小组。

二是工作室党小组设组长1名,由工作室主任兼任,要求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德育工作,在教改项目中统筹谋划立德树人思路,在影视创作项目中系统孵化原创育人案例库,在课外创新活动中塑造团队成员的党建实务能力。

三是从提升基层党组织活力的理念出发,将工作室党小组建设作为巩固党建微阵地的突破口,构建高校基层党委、党支部、党小组的良性互动循环体系。

四是组织建设举措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学院党委获中共成都市委2021年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项目获成都市2020年基层党建工作精品项目。

(三)打造队伍之窗:微观育人“5合1”

一是按照教学科研教师、教辅人员、外聘行业专家、政治辅导员、行政工作人员等5类教育工作者组合原则,在工作室构建“专家化、学者型、同辈性”育人团队,集体聘为学院“微观一体化育人团队”,每个教学班配备一个团队,增强系部教学组织的工作抓手,将“汇聚教学科研思政合力”作为提升育人水平的突破口。

二是加强对团队成员一人一策和分类培养,对于学术造诣较高,但党务工作能力和德育工作能力较弱的教师,通过校内外集中送培、结对辅导、挂职锻炼等形式,不断丰富其育人的方法、提高其党务工作的能力。对于行政工作能力较强,又具有较高学历的青年教师,通过课题资助、团队组建、访问学者、海外研修等方式,拓展其眼界、扩大其影响和提高其科研能力。近5年教师有40余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2名教师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5名教师入选省部级人才计划,2名教师入选国家级专家称号、11名教师入选省级专家称号。

三是加强微观育人的理论总结和实践转化,近3年在教育部官网刊登《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挑战与机遇》、在教育厅官网刊登《着力挖掘“双带头人”在高校思政中的“双主体”育人功能》等文章,有40余篇相关论文发表在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上,9部教材、11部专著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独创的“二级教学单位微观‘三全育人’模式”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并推荐参评省级教学成果奖。

(四)夯实思想之窗:课程思政“主战场”

一是将推进课程思政系列项目作为23个工作室建设的主要抓手,在课程思政的讲授方法、课程内容、教学反馈、评教评学等方面开展深入实践,获批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项,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个,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成都大学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项、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2个、课程思政教改项目1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门,实现院属29门专业核心课的课程思政全覆盖。

二是推进“院领导给课程思政教师做助教”制度,每位院班子成员分别给1至2名示范课教师做助教,每学期共同备2至3次课(形成教学讲义65套)、共同研1至2次课(形成教学案例37份)、共同讲1至2次课(形成视频资源4.5G、32集)、共同践2次课(推动34个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五)深描文化之窗:作品思政“主渠道”

一是每学年开设12个学分实践课,以工作室团队指导为主体,以红色教育为主题,以34个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载体,以“采风”“调研”等实地体验为手段,以锻造强健体魄和提升审美素养为目标,推行课程实践“听一线故事+看一线变化+获一手素材”的“作品思政”改革,作品考核占期末成绩60%。

二是统筹谋划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工作室团队全程参与,结合时代主题、重要节庆,以“行走的课程思政”为育人理念,将学生假期社会实践纳入夏季学期选课和学分体系(实践满5天获1个实践学分),将专业教师指导暑期社会实践纳入年终绩效和职称评聘基本教学工作量。

三是工作室作品思政成果显著,近3年,师生创作2部院线电影、9部纪录片、300余部短片,学习强国刊播30余部,央视频展播70余部,新华网播出50余部,4部作品获国家广电总局表彰,1部作品获国家民委表彰。近3年,毕业作品选题涉及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好人好事主题的占88%。工作室团队的创作能力和育人水平受到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财政厅肯定与支持,在2023年度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评估中获优秀。

三、成效

(一)党建、思政和科研教学深度融合,构建综合功能“室”。横向打造21个“双带头人工作室”,配置政治素质高、专业水平高的教师党员导学团队,既在专业上,又在理想信念、做人做事方面传帮带;聚焦思想引领,纵向以专业兴趣或创作项目建立跨年级、本硕合一的工作室党小组,培养党小组专业特色文化,营造和谐进取的成长育人环境。

(二)划好主位,加固思想引领“窗”。将“理想与责任”为核心的教育融入“项目论证-方案设计-组织实施-提升优化-反哺社会”链条化的育人实践,培养具有社会担当、家国情怀和勇于打破常规的精神;开展“理论启蒙—情感认同—信念塑立—能力提升—行为表率—政治引领”梯度化的培育工程。

(三)用好辅位,增设党建研究“窗”。党建研究是双带头人工作室的独特优势,教师具备丰富的学术研究经验、研究方法和宽口径的知识储备。逐步形成以工作室为“切入点”、核心课程为“主干线”、专业建设为“基本面”的“点线面”工作思路,已获批课程思政省级项目4项、校级项目10余项,孵化院级项目30项,规划立项5部立体教材,获批省、市、校党建课题和精品项目10余项。

(四)做好本位,开设凝聚师生“窗”。加大投入力度,从实体建设到内涵建设,从实体布局到内涵设计上以师生为中心。建立“辅导员思想引领+导师研学引航+党员朋辈引导+支部党员自主管理”四位一体的党支部管理制度,达成“专业教育与党建工作融合”“专业能力与政治素质融合”的“双融合型”目标,实现培养德才兼备、双过硬学生的初心与使命。

(五)填补空位,创设党员培育“窗”。双带头人工作室逐步建立健全后备人才选拔培养机制,确保后备人才源源不断,特别是工作室负责人的选用,要着力把符合条件的骨干教师培养成双带头人。

(六)职能实化,打通服务中心工作“窗”。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推进学校事业发展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落脚点,双带头人工作室明确把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纳入工作体系,以师生为中心,把工作室建设成高校育人主体的“领头羊”,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率先垂范,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的积极贯彻者,做教书育人、课程思政的模范代表,做学校各项制度改革的积极参与者、献策者和支持者,做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引路人。

四、探讨

(一)着力解决党建“两张皮”问题。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由于面临人多、点散、多元,且与科研、教学“两张皮”现象严重,既是党建工作的难点、堵点,也是党建工作的创新点、突破点。中共成都大学影视与动画学院党委通过混编、融合、延伸等方式,探索出一条以双带头人工作室为空间载体,党小组师生混编为组织架构,一体推进党建、思政和科研教学融合,实现教学工作室在引领思想、凝聚师生、培养骨干、服务中心、孵化党建成果等方面的功能延伸,发挥双带头人工作室“一室多窗”的作用,深化院系基层党支部机制创新。

(二)积极探索党建“标准化”问题。中共成都大学影视与动画学院党委通过整合党建、学科、办公等多项经费,按照“八个一”标准(有一面鲜红党旗、有一块精致名牌、有一个坚强班子、有一套办公设备、有一块宣传告示、有一套制度措施、有上百套书籍及上千部影像资料、有足够带宽无线覆盖),建设成21个双带头人工作室,并根据工作室的不同特点,支持师生进行个性化、温馨化和家园化打造,加强工作室的内涵和人文建设。

(三)有效推进党建“项目化”问题。中共成都大学影视与动画学院党委每年在学科建设、协创中心等专项经费中整合不少于50万元的经费,作为工作室项目资助的专项资金,将以往因多处室、多环节、多头管理所形成的多极目标,统一到特定项目的总目标之中,聚焦重点、集中发力,支持师生以项目化推动各类创作、教改等落地见效。

(责编:王珂园、秦华)
相关专题
· 党建专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