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烟火灵岩”——以党建引领街区治理生态圈建设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党工委

2024年09月04日16:5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城市不仅要有高楼大厦,还要有大街小巷”。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力、思想凝聚力、组织战斗力、发展推动力,不仅要覆盖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也要让规模不大、商家不少、烟火气十足的小街市深嵌在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中。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选取了一条最具人气、管理难度较大、环境脏乱差的灵岩南路作为样本,在全区乃至全市较早开展党建引领街区治理创新,深耕“1+3+X”的治理架构,推动建立有活力有魅力有烟火气的灵岩南路治理生态圈。

一、背景

灵岩南路街区是东明路街道最热闹的商业街,在这不足1公里的道路上有近250家沿街商铺,总体从业人员约1000人,涉及多个居民区,具有商居融合、业态多元、社区黏性强、人口结构复杂等特征。但长期以来空间界面混乱无序、基础设施严重缺配、公共空间缺乏活力、文化底蕴较为薄弱。

与其他街区相比,东明路街道的街区缺乏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缺乏高大上的资源,烟火气和生活气是灵岩南路街区的底色。因此,街道党工委从破解街区的短板瓶颈出发,立足服务居商共融、提升居民归属感等需求,通过答好“组织怎么建、资源怎么用、工作怎么推”等必答题,分步打造灵岩南路街区治理共同体。

二、主要做法

(一)探索街区党建新架构,凸显政治功能

东明路街道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贯穿街区治理的一条红线,深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建设,不断扩大党在街区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一是全力构建“1+3+X”的街区治理架构。“1”即以街区党组织为圆心,成立街区党支部,加强与商户联络沟通。“3”即街区治理工作站、街事会、街区发展中心相围绕,延伸感知服务触角,弥补现有力量缺口。“X”即广泛吸纳各类自治小组,探索建立“同心圆”街区治理格局。二是形成“强组织+重联合”的党建引领网络。街道层面,按照4个片区拉网划格,将沿街商铺和居民区纳入组织体系和治理单元。片区层面,街区党支部书记担任片长助理,推进网格管理日常工作,覆盖模糊点和空白区;统筹“党群、自治、营商、平安、建管、城管、城运”等多元力量,实体化运作片区网格专班。街区层面,构建纵横交错的街区党支部架构,形成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组织模式,规范开展党员组织生活,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去年来,结合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与新场镇党群中心党支部等开展联组学习,为党员解读新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多次开展行为规范大讨论,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三是做实区域化党建联建穿透壁垒。发挥基层党建穿透壁垒的强大优势,以“块区+行业”对商户群体进行再组织、再动员。精心布局4个街区党群服务站,按块区成立4个党建联盟,整合行业资源形成教育、医疗、金融、就业等六大类近20个项目。街区第一党支部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11家党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开展共建活动7场;与上海纽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推进街区创变计划,让智慧要素加快溢出校区、惠及街区。四是搭建“明心·街区融合圈”党群服务矩阵。建立融组织、融服务、融资源、融文化的“四融”机制,制定“明心·街区融合圈”党建行动计划,推进明心先锋、明心文化、明心资源、明心地标、明心服务等“五心”党建行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开发“东明八景”红色文创,绘制街区红色地图,举办“怦然‘馨’动,向阳同行”等行走的党课。

(二)构建街区治理新圈层,激活自治潜能

东明路街道以党建撬动资源,锚定各方需求精准发力,用创意和品质打造“灵岩南路街区圈层生态体系”。其中,内圈是街区的商户和居民,他们是参与街区治理的主体,依托街区党支部激发内在活力与主体意识;中圈是街道辖区党群、政务、生活、营商、法治等各类公共资源和其他街区、社区等;外圈是各类达人、市场、社会组织等外部资源,广泛吸纳他们融入治理。一是组建治理“先锋队”。发挥商户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开展党员示范岗、责任区、诚信店系列实践,成立“明哨卫士”志愿巡逻队、“兄弟连”“热心街坊”等红色先锋队,开展志愿服务20余次。引导自治骨干向党组织靠拢,已培养1名发展对象、1名入党积极分子。二是打造商户“居委会”。采取“1+N+N”模式充实治理工作站工作力量,“1”是指由街区党支部书记担任治理工作站站长,第一个“N”是指配备8名专职社工入驻,充实人员;第二个“N”是指完善派驻、轮值、约请、征询等四项制度,街道多元力量联动赋能,让条的力量下沉块、条的抓手支撑块、条的政策服务块。比如街区第一党支部推动成立灵岩南路街区联合工会,招募会员148人。联动司法所、妇联开展法律服务进街区和妇女活动20余次,服务300余人次。三是建强商户“街事会”。组建40余个商户自治小组,选举产生街事会,成立“文峰义剪”“1138志愿者队伍”“房产中介啄木鸟”等6支志愿队伍,开展文明巡查、清洁美丽家园等志愿服务。完善“街事街议、街事街办、街事街管”工作机制,引领街区治理精细化、品质化发展。“街事街议”,聚智聚力推动“十年老字号联盟”等提案落地;“街事街办”,落地星光文艺汇、趣味运动会等多个自治金项目,发动商户策划“青少年研学营”;“街事街管”,携手职能部门解决隔油池改造、“三无”产品售卖、如厕难、停车难、沿街绿化修剪等问题。四是广纳“治理合伙人”。孵化了上海第一个社区规划师社会组织——汇明心街区发展服务中心、第一个街区服务的社会组织——聚明心社区规划与营造支持中心等,引导社会组织良性发展、积极作为、激活街区。通过常态化、组织化、制度化方式,开启“美好地标”共享空间提升、“美好焕发”店铺形象提升、“益起开源”街区引流、“烟火创馨”街区繁荣、“好事就近”志愿服务、“街友创变”共创计划等“六大共生计划”。此外,联动市第二轻工业学校等党建联建资源,举办“创引未来,就在东明”社区创业启动仪式等活动,发布“木兰计划”“新生计划”“戎创计划”等赛道,给予居民展示自我、成就自我的平台。

(三)展开精品城区建设新画卷,提升服务效能

东明路街道坚持以硬件建设为基底、以现代治理为引领、以系统治理为关键、以智慧治理为突破、以多元治理为支撑的建设方针,对上学路、围墙边界、店铺周边、背街小巷等开展共生行动,打造“烟火灵岩,精品城区”。一是建设有温度的街区。深化“四百大走访”,从长期性居民线上提案收集、两轮全覆盖的商户线上媒介参与以及三轮全覆盖面对面沟通等角度入手,累计沟通2000余次,深入了解社区居民和街区商户的具体需求,归纳出八大类关键问题并制定对策。成立现场指挥部,通过沟通、拆除、规划、修复四步走,累计拆除20处、882平方米违建,整改321余块存在安全隐患的店招。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探索凌兆社区生活综合体建设,补齐老旧片区养老托育、文体健康、就业创业等公共服务短板。二是建设可漫步的街区。突出“灵岩共生十二景”,筑牢基础设施品质,实现每一个路段都有故事有看点,塑造属于东明人自己的IP。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主题,推进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启动菜场美术馆和生活博物馆计划,举办“东明艺术+”、非遗美育系列活动,与国内外艺术家共商共创美好生活。三是建设智慧化的街区。横向整合信息资源、纵向联动各级组织,着力打破数据孤岛和信息分割,打造虚实数融合的街区治理数字化协同管理平台,向四元一体(元生活、元空间、元体验、元积分)的元宇宙街区迈进。拓展智慧停车、街面管理等多个新场景,实现街面跨门营业、乱设摊等问题的智能发现和闭环处置。

(四)开启“三新”党建新思路,发挥引领动能

东明路街道顺应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规律和特性,在提升硬件服务力的同时提升软件吸引力,将党建资源引入新就业群体服务中,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基层治理的源源动力。一是组织覆盖在“全面”上用力。针对“在路上的小哥”,通过实地走访、档案查询及大数据分析比对等方式,摸清党员分布及党组织隶属情况,鼓励他们到党群中心报到备案。坚持行业监管和属地管理相结合,加强辖区平台企业、分支机构、分拨中心、仓储基地、基层网点的党组织建设。指定专人负责日常联络,主动走访问需、密切联系,让党务“老法师”带领“新群体”,实现有效覆盖和纳管服务。二是阵地建设在“质量”上用力。围绕“六个一”理念,在中心、居民区、区域单位、街区商户和商圈周边打造8个“红色加油站”和6个“骑手加油点”,配置10个充换电柜,形成全域化、网格化、特色化的服务阵地体系。在新就业群体中广泛开展“找党员、亮身份、作表率”活动,吸纳平台企业管理层和新就业群体优秀骨干加入党组织,在站点驿站、服务端口等建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三是服务体系在“品牌”上用力。打造“‘明魅’四季·‘新心’向荣”东明新就业群体服务品牌,结合入站走访、心愿征集等形式,推动各级党组织参与对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梳理形成7大类24项《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项目清单》。此外,邀请骑手参与新春民俗、元宵团会,美好生活节、街区购物节等活动,拍摄微视频《新生》、录制党课《出彩》,拓展新就业群体融入社区渠道,让小哥独在异乡、不为异客。

三、取得成效

(一)夯基固本,建立了党建引领街区共治的有效机制

坚持党建引领,通过“1+3+X”的组织架构,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体系,确保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一是用好“居商联动”绣花针。以党建为丝线“穿针引线”,把商户的资源、优势、力量链接起来,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比如,街区第一党支部与辖区银行开展防诈骗宣传和“零钱包”活动,携手卓阅教育在新一居民区开展亲子绘画小课堂等,目前已与11个居民区联手开展20次服务,惠及300余人次。二是共建商户生活朋友圈。推出“街区有好邻”“街区有好节”项目,通过组织生活节、美食节、技能比拼等20余场市集活动,促进商户和居民之间的双向奔赴,构建和谐邻里关系,推动街区繁荣发展。已开展300余场、6000余人次的自治活动,其中“灵‘东’街区,明明有你”、“点亮街角,闪耀灵岩”等自治项目,解决了车辆无序停放、街区如厕不便等棘手问题。三是打通融合发展新路径。通过实施以“烟火灵岩”为主题的街区更新行动、以“数字化转型”为驱动的街区治理行动、以“惠商助繁荣”为目标的街区提升行动等三大行动,打通街区“空间改造—数字转型—互益共生”的融合发展路径。

(二)提质增效,获得了常态化、品牌化、扩大化的街区共生成果

东明路街道搭建多层次、精准化、扁平式的街区党建共同体,加强各党组织之间的互联互补,按照汇聚、启发、创造、凝结、焕活的街区营造正反馈闭环圈,持续深化开展经典项目并打造品牌,推动各类党组织真正“联”起来“动”起来,持续打造有活力的梦想街区。如“街友创变”共创计划项目,与华理合作举办党建引领街区治理主题沙龙,与上海纽约大学合作开展“上纽大-居民双语茶话会”,促进了社区文化的交流;“好事就近”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公益验光活动,对接平安银行与华齿口腔等商户,推出“1元洗牙套餐”等系列活动,体现了街区人文关怀;“美好焕发”店铺形象提升项目,与华东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合作开展社区walk挑战赛,完成了商户调研并赋能商户,提升了商户的经营能力。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吸引了辖区内外6000余人次参与,增加了商户线上曝光率和街区热度。让灵岩南路为核心阵地的东明街区,始终拥有可聆听的故事、可感知的温度、可安放的生活、可展望的未来。

(三)用心用力,培育了社会治理“新”力量

通过加强“三新”领域党建,让新就业群体从社会治理“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带动越来越多的新就业群体从“站着看”到“跟着来”再到“一起干”。一是增强了新就业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结合编撰《东明社区志》,记录街区商户、治理达人、新就业群体的平凡点滴。通过“艺术+展览”等方式,在街区发展中心和聚萌小屋巡回展示人物故事,打通情感治理脉络。二是提升了新就业群体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通过开展沪语学堂、推出法宣微课,让他们从“治理对象”转化为“治理力量”。三是培育了基层治理的生力军和蓄水池。发挥新就业群体熟悉居民、了解社区的优势。不断引导他们参与应急救助、随手公益、流动宣传等行动,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破题增效,让穿梭在大街小巷的新就业群体转化成平安社区建设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四、经验

(一)在街区治理中坚持党建引领机制

党建引领是街区治理的方向保障,也是街区治理的组织优势街区是基层治理的薄弱环节,因此要依托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发挥区域化党建平台作用,引导配置各类资源向街区整合集聚。要统筹用好街区党群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各类阵地,完善资源整合型党建工作模式,提高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强化党的价值引领、组织引领、平台引领、队伍引领、行动引领。

(二)在培育力量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

东明路街道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寓治理于服务,通过贴心服务把构成复杂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联系凝聚到一起,助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反哺助力城市发展,推动各领域服务集约集成、精准投放,让党的温暖触手可及。从中我们体会到,做好群众工作、化解各类矛盾、促进和谐稳定,是党组织的独特优势。作为新兴活跃的治理新对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工作优势和能力本领,引领各类组织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三)在服务发展中提升党群工作实效

上海始终把突出政治功能、加强思想引领放在党建工作的首要位置。我们要因地制宜优化街区党组织体系,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打通党建圈、生活圈、治理圈等不同系统的架构,通过党建融合推动资源融合、要素融合、感情融合,形成齐心协力的强大组织优势,不断释放党建引领的倍增效应。以

(责编:王珂园、秦华)
相关专题
· 党建专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