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北区开平路街道党工委
2024年09月04日15:3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今年以来,开平路街道党工委以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为统领,以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发展为突破,探索实践党建聚合体基层治理模式,创新建立“一体两翼、三链聚合、六域联动、多元慧治”基层党建工作体系,推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与基层治理体系有机融合,党建领航强基善治优势效能不断彰显,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一、背景
当前,山东省青岛市正处于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青岛新篇章”的关键时期,面对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基层治理需求日益多元的“时代”趋势,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供需矛盾也不断显现,以开平路街道为例,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区域化党建作用优势有待提升。街道是基层治理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组织者,但由于街道“大党工委”运作机制还不够健全,统筹推进区域化党建的职责还不到位,社区党建、非公经济及社会组织党建和机关党建仍然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未形成区域统筹、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共治共建的工作格局。条块分割的运行机制已不能满足社区党员群众日益多元需求,亟需把不同类型的党建整合起来,盘活党建资源、统筹党建阵地、共享党建品牌,形成助推区域化党建的强大合力。二是服务群众效应不突出。工作中存在抓民生服务“痛点”不准的问题,长期以来,民生服务保障工作习惯于以街道供给为主导的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对于公众实际需求往往缺乏充分的调研论证,让原本就很紧张的公共资源无法得到优化配置,导致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不高,也一定程度上累积了基层矛盾。另一方面,相关活动服务载体缺失,工作成果没有很好固化为制度,互助平台的搭建也处于落后的位置,同样不利于激发群众的创造性完善基层群众自治。三是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意识不足。城市化的发展使得社区居民的流动性增加,居民间的差异性也在增强,加之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载体单一等原因,人们缺乏社区共同体意识,社区凝聚力与认同感不高,对于社区事务的治理居民间常常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很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二、主要做法
1.一体两翼,先锋领航,聚合基层治理组织力。成立青岛市首家区域化党建聚合体,构建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各社区党委为支柱、区域内党组织为成员单位的紧密型组织体系。深入实施书记领航工程,聚焦领航团队砥砺作风,在全区首创建立2612干部培养体系,实施科级干部平育青蓝和年轻干部平育青苗2大主线工程、6大主题竞赛、12大实训项目,建立项目夺标、赛道竞绩、创新擂台、拓展实训、一线突击、理论宣研、双向导师等“七维合一”锻造机制,锤炼干部队伍坚强党性与坚实能力。创新实施平汇先锋工程,推进“科级干部青蓝先锋、年轻干部青苗先锋、社区工作者惠民先锋、物业红管家服务先锋、红色合伙人聚力先锋、行业劳动者模范先锋、文明志愿者公益先锋、微网实格治理先锋”等八大先锋项目,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伍35支980余人,建立同心向党亮身份、奉献社区作表率、热诚公益当先锋、关爱民情做贡献“四位一体”先锋导向机制,构建全领域、全方位、全链条先锋领航模式。
2.三链聚合,引擎赋能,增强基层治理协同力。建立街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和社区一网治理工作站,推行“三元六微五团”工作机制,将公安、应急、执法专业力量,部门、街道、社区一线力量,社会服务组织、红色合伙人、志愿服务队公益力量等“三元”工作力量系统整合定编入格,实行微党课、微议事、微走访、微关怀、微服务、微公益等“六微”工作法,组建微网格讲师团、议事团、治理团、帮办团、共建团等“五团”工作队伍。深化实施企业护航工程,聚焦红链赋能助推产业发展,聚焦服务惠企优化营商环境,实行街道党工委书记首席人才服务官制度,组建街道年轻干部“党建+经济”服务专员队伍,围绕企业所盼所需,创新开展“红暖企惠7+1”行动,在企业注册、项目落地、政策扶持、资金奖励、招才引智、党群服务、发展需求等七类领域实施“一企一策、一链一策”。创建“物业红管家”党建品牌,集合万科、龙湖、信莱、东洲、中联盈等区域内物业服务企业构建红色物业行业链,探索建立红色物业1365工作体系,创新实施“一领三方六联”五彩小区治理模式。
3.六域联动,厚植品牌,提升基层治理融合力。把党建品牌建设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党心民心、弘扬先进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通过构建街道、社区、区域内党组织“1+5+X”党建品牌立方体,形成导向突出、内涵深厚、特色鲜明的旗帜领航体系。创建街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善治开平”工作品牌,将开平首字母为代表的飞鸽形象作为品牌标识,寓意党建领航赋能城区发展,以红蓝绿三色主体融合党建引领、智慧治理、精细服务的善治共融理念,延展以民为本、协同治理、共建共享的现代化社会治理思想,汇聚起管区111个党组织、2630余名党员投身一线、奉献基层、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的强大组织合力,“方城星活力”、“红映阜阳馨系万家”、“物业红管家”等系列党建品牌爱党惠民效应日益显著。
4.多元慧治,以民为本,突出基层治理行动力。深化幸福社区建设工程,聚焦群众所需,打造社区新型邻里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组建专业社工队伍,开展关怀高龄老人“敲敲走进你的心”和关爱未成年人“护航成长关爱未来”等社会公益服务,日善堂幸福年华、青藤在成长等市区级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日具影响力,社区公益课堂、免费观影、趣味运动、全民阅读、科普实践等系列文化活动和群众体育项目不断丰富,建成青岛市全民健身示范站点和青岛市全民健身示范休闲广场。聚力群众所盼,积极推进社区平安建设、城市微更新建设和老旧楼院综合整治,深入开展社会治安巡防、校园及周边安全整治、法律讲座进社区等工作,综合改造老旧楼院27处,整治楼院空中飞线9万余米,建设社区口袋公园,不断提升街区宜居宜业品质和居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
三、初步成效
1.“单点作用”到“群体发力”,聚合了基层治理组织力。强化区域党建,集聚资源优势,广泛吸纳20大民生惠民行业领域60余家党组织签订党建联建协议,确立聚合体“两方六促、八联八共”合作框架,建立聚合体轮值主席机制和季度党建联席会制度,集中认领社区微项目6大类54项,发布便民服务事项164项,开展党建惠民活动180余场,服务居民2万余人次,以党建引领的强劲动能不断增强基层治理的聚合握力与共合张力。
2.“单线运行”到“三链聚合”,增强了基层治理协同力。筑强红微网格链,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网统筹、微链协同、单元聚能;聚强红域产业链,实现党建领链、产业强链、人才固链、服务优链、发展兴链“五频同振”,不断增强特色产业集群优势,区域内经济单位已达3000余家;建强红管行业链,建强党建引领红色物业动力主轴,深化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物业党支部“三方”协商协同协作,发挥了行业链聚优势。网格链、产业链、行业链互相牵引、互为助力,不同领域的治理链条最终形成巨大合力。
3.从“单项辐射”到“全域联动”,提升了基层治理融合力。开平路街道党工委坚持以多元慧治利民生、提升基层治理融合力为重点,以“民生保障、社区服务、文明实践、城市治理、平安建设、文化惠民”六域联动为基础根基,通过品牌领航共聚合力,实现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融合发展。街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成果获中央宣传部、省市级权威媒体刊登。
四、思考启示
1.坚持党建引领,提升组织力。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核心力量,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组织动员作用,通过党建引领来推动基层治理的创新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要深化党建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确保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地位,强化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构建协同机制,增强协同力。在实践中,要建立健全各类协同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有序、高效地推进。在网格工作中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网统筹、微链协同、单元聚能,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治理格局。在产业发展工作中,通过党建引领产业链发展,实现党建领链、产业强链、人才固链、服务优链、发展兴链的“五频同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3.坚持多元共治,提升融合力。在治理过程中,要注重打造具有特色的党建品牌,要注重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通过品牌化引领推动基层治理工作的创新发展,形成共同参与、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要坚持以多元慧治利民生为重点,通过品牌领航共聚合力,通过“六域联动”实现基层治理的融合发展。
相关专题 |
· 党建专题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