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州市长乐区金峰镇委员会
2024年09月03日15:2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二十大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出了重要部署。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金峰镇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关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各项部署要求,面对人员群体复杂、社会矛盾突出等现实情况,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需求,通过与民问需、问计、问效等方式,重构党群间的情感连接,实现从“居住共同体”到“治理共同体”的转变,达成“加”途径、“减”距离、“乘”合力、“除”瓶颈的目标,真正做到发展建设依靠群众,发展成果惠及群众。
一、背景
福州市长乐区金峰镇地处长乐区北部,面积29.88平方公里,镇辖19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常住人口7.99万人,是辖内人口第一大镇;各类企业上千家,其中在产规模以上企业近70家,在产规模以下企业260余家,经济产业以纺织业为主。金峰独特的人口优势和产业优势使得其在历史上就是长乐“北乡”的中心集镇、商贸旺镇,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和务工人口,也引发了各种矛盾纠纷和热点难点问题,给基层治理带来了极大挑战。近年来,金峰镇坚持基层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针对镇域流动人口众多、人员群体复杂、社会矛盾突出等现实情况,以“三问于民”工作法为抓手,探索创新治理方式,增强治理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从而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质效。
二、主要做法
一是畅通“问需”渠道,汇集民情民意“加”途径。为有效提升工作质效,金峰镇建立“驻镇入村”工作机制,将人居环境督查、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要求,与宣讲党的方针、政策这一重大任务结合起来,党政班子成员利用驻镇时间深入对口村居开展“党员夜校”活动,以田间地头、店面厂房为阵地,结合民之所忧、所盼、所得针对性地对党的创新理论和政策方针进行讲解,让创新理论更接地气,政策方针更有实感,推动“党的政策主张”成为“群众自觉行动”。同时,结合“金峰发布”线上门户、“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累计发放866份调查问卷,开展265次登门走访、组织135场集体座谈,广泛收集4类人群(党员和村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贤和企业家),3类企业(规上企业、规下企业、个体经营户)和3方面共性问题(12345热线、信访接访、纪委监委举报),汇总成10个大类354条关系民生、发展的“民生清单”,根据责任建立工作台账,推动保障措施更加精准、治理手段更加精细、发展目标更加精确。
二是提升“问计”质效,实现党群对话“减”距离。金峰镇通过开门问政、主动问计有效提升群众工作质效,落实领导干部“接访日”活动,实行每日带班领导接待来访群众和每月15日镇主要领导接访制度,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着力化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群众利益。2021年以来累计受理群众信访474件,办结473件,及时平息群体性上访和突发事件26起。为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积极落实带案下访机制,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聚焦投资金融、房地产等7个重点领域,成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网格在乡村治理中的牵线作用,按照“属地管理、包片负责”原则深入排查梳理我镇21起民间互助会“倒会”案件线索,建立和完善信访问题增量、存量、变量三张清单,主动跟进做好上访群众的宣传引导和化解稳控工作,目前已制止并及时平息群体性上访和突发事件9起,有力推动各类矛盾纠纷问题在一线解决,主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是用好“问效”机制,提升治理效能“乘”合力。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是民生建设和基层治理工作的“金标准”,各项民生指标改善就是党委政府工作的“成绩单”。金峰镇党委采取任务交办单、进度预警单、问题督办单及任务销号单“四单”式管理,闭环式深入落实。通过问卷调查、群众回访等形式,组织群众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打分,从而优化工作路径,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用好用活村级乡村振兴促进会、“智囊团”等平台,成立“党员干部+群众+乡贤”的督查小组,对办理全过程督查问效,形成“家乡大事我关心,工作成效我评价”的良好氛围。同时,发挥党建联建链接资源、拓宽视野的独特作用,持续拓宽服务功能,推动下辖22村(社区)党组织主动开展党建联建工作,与110个企业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建立党建联建结对关系,共同开展各类党建联建活动65场次,志愿服务时长达298小时,争取长乐农商银行对全镇整体授信30亿元用于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激发党建融合的“乘数效应”。
四是坚持“三问”举措,促进和谐共融“除”瓶颈。金峰镇探索创新“三问于民”的基层治理模式,以网格为主阵地,整合“双报到”党员干部、村居主干、退休党员、人大代表以及热心群众和志愿者等各类基层治理力量,将1889人统一纳入网格服务队编组,组建起104支基层服务队,灵活搭配不同人群专业知识和能力特长,成立“精美金峰”人居环境整治小分队、“金峰新风”红白理事会,以及“平安金峰”安全隐患督查小组等工作机制,通过定期排查、不定期巡视等方式及时发现村庄内存在的卫生死角和安全隐患361处,累计开展入户走访113人次,前端化解矛盾纠纷318起,在用地征迁、抗风救灾、恢复重建等急难险重任务中起到“先锋队”“主力军”作用。同时,积极探索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在前林村试点运行的“12335”基层数治平台,通过整合“一平台、两数据、三终端、三应用、五工程”,实现党建、综治、政务等“一屏同览”,并设置“三问于民”板块,鼓励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三、工作成效
金峰镇通过问需、问效、问计于民,推动形成行之有效的长效工作机制,答好镇域基层治理“加减乘除”文章。
一是凝聚功能得到增强。“三问于民”工作法在开展群众工作中有着离群众近、服务群众直接广泛的天然优势。金峰镇以“乐聚力”为依托搭建问题线上反馈渠道,并采取定期走访、设置党代表工作室、规范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等举措,无障碍直面群众,为零距离沟通创造了便利条件,既提供了固定的诉求表达渠道,也以主动“出击”让普通党员群众感受到“党就在身边”,随时都可以“有话向党说、有事找党帮”。2022年以来累计有效解决村民身边事、急难事101件,有效增强村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二是服务功能得到提升。“三问于民”工作法在基层治理中显示了巧用民智、善借民力的独特优势。近年来,金峰镇通过开展“问计会”“议事会”“座谈会”发动群众力量,汇聚人民智慧,以“乡音劝导”“老党员带头干”“人人皆河长”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身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2022年以来,常态化开展“护河爱水、清洁家园”行动300余场次,清理沟渠150余公里,清运垃圾260余吨,全面提升了域内人居环境品质,真正实现了“民知民情”“民解民忧”。
三是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通过区域党建联建共建,进一步推动链接资源的能力,形成了校区周边交通秩序维护、“拗九敬老”、社区留守儿童照看等常态化志愿服务机制,促使治理力量“攥指成拳”。通过建立“网格(小区)—村(社区)—镇”三级呼应机制,让治理“触角”直接扎根基层,反映更快捷,及时解决基层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截至目前,已协调办理群众反映建议33条,调查得知群众对办理结果综合满意度超90%,实现了从过去的被动式管理变为互动式管理和主动式服务,提高了基层治理管理水平。
四是安定稳定得到保障。通过组建104支志愿服务队,使得基层治理力量更加充实,社会维稳工作抓得更好。组织70余名在职党员进行“双报到双服务”,充分发挥专长和资源优势,开展知识宣讲、免费义诊、卫生整治等各类服务40余次,以聚合优势推动治理再升级。通过打造乡村数字治理平台、“E体+”多维调处平台,将网格化工作范围外延至治安巡防、人居环境整治、安全生产等多个领域,构建了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网络。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平安“三率”水平稳中有升,辖区内刑事和治安案件发案率呈下降趋势,群众安全感明显上升。
四、启示探讨
一要坚持“问需于民”倾听民声。长期以来,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还是历史前进的推动者,在基层工作中要自觉站稳人民立场,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坚持群众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好民众“急难愁盼”突出诉求,才能全力解决事关群众利益的民生问题,在为民办实事上取得新成效。
二要坚持“问计于民”汇聚民意。问计于民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方法,通过向广大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和调查研究,有助于我党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贴近民意的政策,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推动社会进步。
三要坚持“问效于民”赢得民心。在各项工作中,特别是在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教育、医疗、生态环境等领域,都要将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只有坚持问效于民,倾听民声反馈,才能准确把握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方法措施,助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专题 |
· 党建专题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