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江苏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汉江路社区:“街区合伙人”撬动治理新格局

中共常州市新北区委组织部

2024年08月28日16:5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街区作为城市发展的动脉,承载着城市的活力和希望。自2021年成立以来,汉江路社区党总支不断在方寸间打磨探索新路径,持续在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助推区域经济向好上用心、用诚、用情,绽放出了汉江路独有的“新气象”“新面貌”。

一、背景

汉江路社区成立于2021年9月,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东北角,范围东至宜兰路、南至汉江东路、西至晋陵北路、北至黄河东路,辖区内有4个居民住宅小区和4个商业体,共有居民户2504户、常住人口6520人、网红街区商户115家,现有党员133名。

汉江路沿街商业兴起于2000年左右,2021年7月街区启动改造,见证了新北区三井街道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变迁。面对街区紧邻住宅小区矛盾多、经营户普遍缺乏对街区的归属感、客群单一导致市场逐步萎靡等问题,社区党总支围绕基层治理和街区发展两条主线任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机制,不断广纳各方“合伙人”,拓展善治“朋友圈”,在撬动汇聚各类资源、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增进居民群众福祉上下功夫,构建多方共融、协同并举、同向同心的街区党建工作格局。2023年街区客流突破330万人次,逐步成为比肩青果巷、文化广场的常州新晋文旅消费集聚区。社区先后获评江苏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培育单位、首批“江苏味道”美食街区、全省新建“三全”示范社区、江苏省级节水型居民小区、常州市“五星”级村(社区)党组织、常州市首批品质型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常州儿童友好社区等荣誉。

二、主要做法

汉江路国际街区焕新改造后,社区主动谋划,聚焦“网红街区”,不断打磨探索治理新路径,将街区作为专属网格做实做深,坚持项目化运作推进基层治理支柱性工程,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以联动联治优化阵地、做实治理、精细服务,形成有效闭环机制;以共进共荣凝聚共识,撬动汇聚社会各类资源融入基层治理,着力破解难点堵点;以求新求变搭建就业创业平台、文化互动平台,宣导商圈可持续发展,持续激发街区活力,形成长效治理格局。

(一)聚焦目标共创,上下联动健全治理体系

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探索构建与街区形态相匹配的新型治理体系,突破空间壁垒、行业壁垒,形成上下贯通、多方联动治理新体系。一是构建区域党建共同体。社区党总支按照“党建引领、区域联动、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总体思路,“外引”公安、城管、文旅、医疗、教育等共建单位进“资源库”,一体推进党建共建、人才共育、产业共联、区域共治、民生共享,打造各展其长、各显其能、各得其所的区域党建共同体,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由“串点成线”迈入“强片拓面”新阶段。二是成立街区治理委员会。探索建立“社区+街区”联动纵向架构,成立全市首个街区治理委员会,“内培”新城吾悦、娜舍文化、美团外卖河海站和部分商户代表为委员,在党建引领的“纽带作用”下,制定一套街区治理公约,将此前“礼貌性接触”“感情化维系”的单位加入“契约化共建”,形成“社区党总支统筹指导+街委会协商共治”的治理架构,助推全领域“破圈”融合。三是焕新全域服务微矩阵。在人气最活跃、服务最便捷的区域,深化打造集党建、服务、治理于一体的网格党群直通站、“主播加油站”、骑手网格工作站、户外劳动者驿站等一批融通性红色阵地,通过开放空间、功能叠加,全方位服务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以及周边商户居民,让他们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二)聚焦多元共融,横向协同凝聚治理合力

社区注重发挥“合伙人”资源整合作用,协力解决在基层治理中群众期盼和亟待解决的“微实事”,汇聚万千涓流集聚红色星河,共筑治理新篇章。一是提升“商户合伙人”动力。依托区域化党建,构筑党组织领导下的协同共治平台,主导组建全市首个“商户联盟”“街区妇女议事会”“街区妇联”等自治体系,积极开展商业资源嫁接、抖音直播培训等各类丰富活动,把松散的商户组织起来,激发内生的自律行为,让他们彻底从“观众”变为参与治理的“主角”,营造独具特色的资源共享、家园共治良好氛围。二是挖掘“新兴合伙人”潜力。街区周边新就业群体活跃,社区党总支引导112家商户常年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充电休憩等10项“四季暖新”服务,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充分挖掘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熟悉楼宇的独特优势,鼓励以“随手拍”“随时处”的方式第一时间反馈处置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各类隐患,通过相互反哺引导他们成为基层治理“一线观察员”,实现社区党组织和新就业群体的“双向奔赴”。三是激发“近邻合伙人”活力。加强统筹辖区内各方治理力量和服务资源向街区集聚,设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站,深化“网格+警格+义格”联动机制,累计闭环处置发生在街区和临近小区内的矛盾纠纷300余件。联合辖区博爱星等知名律所,利用政务服务小屋、“井井小剧场”“反诈摊位”等新载体,精准提供“点单式”法援服务60余次,切实解决居民商户的操心事、烦恼事。

(三)聚焦发展共享,常态长效提升治理效能

社区注重强化议事协商、即刻响应、共荣共兴等多方面长效机制探索,有力推进街区治理持续创新、充盈活力。一是打造常态化议事平台。社区党总支将常规的“19点议事厅”升级打造成“家门口的议事平台”——汉江路街区井然议事亭,通过搭平台、拓渠道、建机制,引导商户全过程参与活动策划、摊位招募、业态调整、环境美化等一批重点关注项目,实现“人在街区走、事在街区办、情在街区聚”,不断激发街区内生动力。二是健全长效化响应机制。深化落实“商户点单、社区接单、部门响应”长效工作机制,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和商户的“领头雁”作用,累计协调解决噪音扰民、违规装修、停车困难等问题事项120余件,服务辐射商户80余家,逐步消除制约治理与发展“盲区”,极大提振街区安全经营、放心经营信心,商户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明显提升。三是丰富主题化市集活动。持续提升国际美食文化节、汉江嗨啤夜、万物生活节、井井有条街等主题市集品牌效应,2023年全年客流量突破330万,同比上涨34.1%。常态化开展街区探店、互动直播、才艺演出等互动宣传,全年自媒体传播量达千万级别。2024年协助街区餐饮店策划的店庆活动,创下4天内营业收入突破20万元纪录,切实为商圈聚人气、促繁荣。

三、工作成效

(一)党建引领扩大“朋友圈”。社区党组织以健全基层党建运行机制和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为着力点,坚持区域化思维,发挥好党建“粘合剂”作用,打通各领域、各层级壁垒,有效整合分散的党建资源,将群众所需所求与各方资源实现供需对接,通过“星聚汉江”品牌项目化推动需求难题落地解决,实现区域共建共治共享。依托街区诸多红色站点不断壮大新兴领域党建力量,活跃在汉江路的主播团队已有8名向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占全街道新就业群体入党申请人数的80%。同时社区坚持“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定制化”思维,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扎实做好外籍人士服务管理工作,为辖区活跃的600余名外籍人士搭建了以境外人员服务站和便捷支付示范区为主的在常友好互动平台,充分展现街区包容开放姿态。

(二)完善治理优化“生活圈”。社区以“街区合伙人”机制为抓手,团结广大居民群众、社区能人、街区商户、社会组织、新业态就业群体扩充基层治理队伍,共同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构建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的“可持续治理循环”模式。不断深化“社区点单、部门响应”工作机制,通过城警网格联动工作站效能,年均处置街区内治安纠纷、食品安全等诉求强、难度大问题百余个,以大数据跟踪督办强化联动效率,5571条网格事件办结率达97%。2022年,《骑手网格员参与社区治理新机制》、“微+赋能”街区专属网格等项目获省、市级荣誉14项;2023年,《党建引领“五线”治理体系 谱写街区专属网格共建共治新篇章》《外籍人士服务管理“四化”工作法》等案例荣获省、市、区级荣誉18项。2024年,汉江路国际街区被评为常州市放心消费创建先进区域、常州市餐饮质量安全示范街区。

(三)整合资源提升“服务圈”。社区以项目化运作盘活汉江路国际街区存量资源,增强街区文化功能属性,打造“转角音乐会”“古典音乐会”“民谣小歌会”“汉服巡游”“魅力非遗”“主题灯光秀”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文艺品牌活动,充分激发街区活力,促进街区融合发展。项目致力于研究解决“不可行”之问题,充分挖掘资源之间的可替代性,避免资源空闲浪费,集人力、物力、社会资源等多元素共同弥补基层治理的难点痛点,关注居民群众关心期盼的每一件小事,从实际需求出发,精准对接各级专业资源,积极回应商户与游客需求,在街区打造政务服务智慧小屋和游客中心,日常履行“你吹哨,我报到”模式,提供政策咨询、业态调整、办证办照等精准服务的同时,2024年初还成功帮助街区商户避免了多起冒充消费者以出现食物中毒症状为由索赔的诈骗案件,进一步提升了居民商户的归属感。

四、经验与启示

(一)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街区治理发展的根本途径。必须深化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的枢纽功能,做强党建引领的新型治理平台,把党建引领街区治理延伸到最前沿。面对居民商户结构交错,社区党组织需要根据新的社会特征进行相应的组织建设转型,主动优化与多样化人群交往互动的嵌入结构,丰富组织动员的场域和载体,把党的工作从内循环转变为内外双循环,在汇聚资源、解民忧增民利中赢得群众信任、实现自我赋能,进而筑牢党的执政根基。

(二)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提高街区治理水平的强大基础。尊重群众主体作用,最大限度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极为关键,传统的“包揽一切”治理方式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角落”。社区党组织要充分信赖群众、依靠群众,通过借助民主协商、自我组织、熟人效应等方式,调动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把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治理发展的“金钥匙”,充分调动街区各商户主体开展协商议事、民主决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自我管理和服务,合力提升街区治理水平。

(三)坚持把系统观念作为贯穿街区治理始终的重要支撑。推动商居空间整体性共享,解决“治理碎片化”问题。街区空间是个抽象概念,应以系统性的全域视角进行审视。在实际操作中,需科学整合居民、商户、部门、企业、银行、学校等不同单位的资源,推出需求、资源和服务清单,协同运用各方人才、阵地等存量资源,兼顾群众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共融,获取人居环境提升、营商环境优化、生态环境改善、交往环境和谐之间的最大公约数,为治理发展注入新动能。

(责编:王珂园、秦华)
相关专题
· 党建专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