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庆市长寿区委组织部
2024年08月12日17:3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重庆市长寿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构建实施“寿和小院”院落党建体系,不断推动乡村治理向精细化、精准化、精益化转变,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一、背景
长寿区地处重庆腹心,幅员面积1424平方公里,下辖7个街道、12个镇,常住人口69万人,城镇化率69.9%。全区辖219个行政村,自然院落4200余个,院落分布零散、人员居住分散,管理难度较大,乡村治理面临现实难点:
一是乡村人口面临空心化老龄化趋势,需要科学化管理来整合治理主体。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以及受主城区虹吸作用影响,越来越多的区内农村居民向城市迁移,青年群体选择非农岗位就业,乡村人口流失较大,例如:万顺镇白合村农村户籍人口4490人,常住人口810人,常住人口占户籍人口18.04%,在家65岁人群占比高达55%。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亟需整合治理主体,探索实施更加科学化治理方式。
二是村落分布存在小聚居大分散现状,需要精细化治理来突破空间限制。长寿区山多河多,地形以山地、矮丘为主,高低悬殊,地势沿山脉、河流起伏。受地形地势影响,农村院落普遍分布零散,其中15户以下的院落占比44%,15—25户的院落占比35%,人员居住较分散,普遍呈现“小聚居、大分散”特点,单纯的以村组、网格等治理模式难以实现精准有效管理,群众参与度获得感不强。
三是传统治理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化治理需求,需要推动模式变革重塑提升治理效能。传统乡村治理模式以自上而下的垂直管控为主,存在许多堵点。如:农村地区村“两委”事务工作缠身,分身乏术,指导村落自治精力不足,村民主动参与不强,乡村自治水平不高;同时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传统乡村治理模式难以满足差异化个性化需求,需要推动党建引领精细化治理,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二、做法
近年来,长寿区深入实施“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工程,积极探索“院落党建+乡村微治理”的乡村治理模式,通过党建单元划分精细化、乡村治理格局精准化,推动治理重心下沉,构建“寿和小院”院落党建体系,推动形成了“党群连心议事站”“橘乡龙门阵”“湾长制”“板凳讲堂”等一批特色鲜明、效果突出的乡村微治理实践成果。
(一)搭建院落治理组织架构,变革重塑乡村治理模式
区委组织部统筹谋划制发《党建统领乡村“院落微治理”的指导意见》,指导全区各村开展院落自治。一是科学设置院落,缩小治理单元。借鉴“蜂巢”严密规律、井然有序、协同高效的特点,按“地域相连、民风相近、群众自愿、规模适度、能力匹配”的原则,因地制宜以自然村落为基点设置“蜂巢式院落”,在75个村民聚居院落打造“寿和小院”,形成微治理单元,推动治理重心下移,系统推动全区乡村基层治理“化整为零,逐级突破”。二是选好用好“院落长”,建立理事机构。按照“个人自荐、群众推荐、村级审查、镇街审定”的原则,从热心公益事业、责任心强、有一定文化水平和组织能力、群众公认度高的农村党员、返乡能人、致富带头人等人群中精心选好“院落长”“湾长”“议事长”,规模较大的院落设置2—3人组成的院落管理小组并成立党小组作为院落主事理事机构。制发《院落长服务群众“6+N”任务清单》《院落长管理制度》《院落长辞退办法》等制度,明晰职责。三是完善设施服务,搭建自治平台。建立院落党建阵地,在集中议事点设立标识标牌,配备相应的基础设施、生活设施,规范建成“党群连心议事站”“橘乡龙门阵”等院落固定议事点52个,“板凳讲堂”等流动议事点264个。明确“政策宣讲、协商议事、矛盾调处、环境整治、文明乡风、庭院经济”等六类事项进院落,每月固定时间为院落党群日,由院落长召集党员群众在院落集中议事地点开展活动,组织镇街干部、村“两委”成员、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乡村振兴指导员、网格长等“一对一”或“多对一”联系“院落长”,引导群众主动参与说事、议事、主事,开展院落自治。
(二)完善院落治理运行体系,不断激发乡村自治活力
建立“微事院落群众自办、小事村社协调商办、大事镇街牵头督办”的“三事分流”机制,整合资源力量,推动乡村治理由“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与民共治”转变。一是统筹力量开展党群“聚力型”共治。创新建立“一把脉、二会诊、三开方、四办理、五反馈”的“五步工作法”闭环工作机制,推进院落事务有序开展。通过“党群连心议事站”“橘乡龙门阵”等固定院落日,每月至少收集一次民情民意,院落党小组对收集的情况进行“把脉”,能自办的组织村民开展自办,不能自办的通过“村—网—组—院落”联动+N个相关属事部门开展“会诊”并对事项“开方”,事项办理列入清单管理,推进情况及时向群众反馈。自实施以来,通过“五步工作法”累计完成自办事项2300余件,会诊事项200余次,大幅度提升了党群服务质效和群众满意度。二是建好队伍开展难题“协商型”共治。各院落党小组结合院落的突出问题和群众需求,因地制宜设立政策宣传、应急管理、志愿服务、“村、组、院”三级调解等队伍,建立时间银行、关爱礼遇、院落积分超市等长效激励机制,依托“红色义工行动、共度传统佳节、和事佬积攒”等活动载体,各治理队伍互相配合形成合力,通过“组织引领、村民参与、协商共治”的工作模式,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变议题,党群共议院落发展治理,通过协商自办,真正让小事不出湾,大事不出村。三是整合资源开展多元“参与型”共治。鼓励动员区级文化馆、镇街商会、志愿者协会等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组织到院落列席议事,以社会组织为纽带把人凝聚起来、把生活联系起来。探索“院落治理+社会实践”联动模式,主动对接市内外高校农业农村领域科研团队、专业学生约300余人次到农村、到院落开展“返家乡”“三下乡”社会实践研学,进行法治宣讲、志愿服务以及农业产业技术指导,有效整合基层治理多元主体资源力量,帮助农村院落理顺发展思路,开展院落自治,持续激发内生动力,实现从“坐等靠要”到“共建共治共享”。
(三)健全院落治理长效机制,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坚持系统观念,强化要素保障,推动党建引领“院落微治理”机制化常态化长效化。一是建立评价体系提升服务质效。坚持以环境舒适、邻里和睦、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治理有效为“寿和小院”建设目标。建立院落服务事项评价体系,针对进驻院落的六类服务分别制定评价量化指标,以服务事项的开展内容、实际效果、群众满意度等三项综合指标进行“1—10”级成熟度评价。通过将各项服务事项成熟度串联成面,建立“六边形服务”成熟度评价图谱,通过提升院落事项服务质效推动每个单项成熟度逐步提高,不断扩大图谱面积,提升院落服务“饱满度”。二是强化系统保障实现长效运行。建立院落治理结对共建机制,统筹组织、宣传、政法、民政、司法、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文化旅游等方面的资源,为院落建设提供政策、资金、项目、人才支持,放大资源叠加效应。将推进“寿和小院”建设开展院落微治理的工作质量和成效作为区级分配衔接资金、推选市级及以上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和全国文明村镇的重要条件和参考。区级层面每季度开展一次现场观摩或交流座谈活动,组织开展“最美小院”“优秀院落长”等培育选树,通过政策激励、以奖代补等方式加强鼓励支持,持续释放院落自治活力。三是构建治理矩阵推动整体跃升。深化拓展党建统领“141”基层智治体系,在“网格化”治理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治理重心向农村院落延伸,创新“网-组-院”联动治理模式,构建起“农村网格—村民小组—寿和小院”三级“微治理矩阵”。按照“抓点示范、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工作思路,通过“一院一湾”的治理成效,引领示范、辐射周边,带动全域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意识提升,逐步实现乡村基层治理由“化整为零、逐级突破”到“化零为整、一体跃升”蜕变。
三、成效
长寿区聚力构建“寿和小院”院落党建体系,深入推动乡村精细化治理,自启动实施以来,开展院落党建活动600余场次,助推院落村民自主协商议事3000余件,调解重大矛盾纠纷140余件次,解决了一大批长期未解决的村级遗留问题和风险隐患,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湾长制”、“党群连心议事站”、“橘乡龙门阵”等有效做法先后被多家主流媒体和党报党刊专题报道,乡村微治理成效显著。
(一)从“软弱涣散”到“引领示范”,基层党建基础逐步夯实。深化构建院落党建体系,通过党建引领院落自治,推动服务进院,不断打通乡村基层治理末梢“中梗阻”,提升群众满意度。通过将党的建设延伸至院落,党的组织和工作实现全面覆盖、推动基层党建“末梢”开花,逐步实现从“软弱涣散”到“引领示范”的整体转变。自构建院落党建体系推动基层治理启动实施以来,全区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67个,其中葛兰镇率先在全域完成“湾长制”推广运用,设置湾长640名,盐井村更是借此化解了积聚多年的信访矛盾、占地纠纷等历史问题20余件,带动全村集体经济增收140余万元,一举实现从“软弱涣散”到“引领示范”的华丽蜕变,先后获评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民主法制示范村、重庆市最美宜居乡村、全国乡村治理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二)从“陈旧脏乱”到“正气新颜”,村容乡风面貌持续改善。通过党建引领院落微治理,村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劲头更足,院落村民“主人翁”意识不断提升,全区各镇村因地制宜建立村规民约,制定人居环境提升、环境卫生管护等制度,村组院落成立卫生清洁志愿队,对村组、院落卫生实行分段分片包干,定期组织清洁卫生评比,创设“长乡伴”积分管理申报,积极践行实施积分制;通过一系列的“最美庭院”“文明家庭”评选、“家风论坛”、传统佳节等活动,引导院落群众移风易俗、涵养文明乡风民风,自下而上积极涵养“长于文、寿于和,人人利他,人人成长”的新时代长寿人文精神。近年来,全区通过深化院落自治推动乡村基层治理效能“聚沙成塔、整体跃升”,成功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个、市级美丽宜居乡村62个、巴渝和美乡村3个,逐步实现了过去“各扫门前雪”到如今“齐力换新颜”的转变。
(三)从“粗放外延”到“步调一致”,基层治理效能大幅提升。“寿和小院”的“院落微治理模式”以院落作为服务群众的直接抓手,创设“六边形服务”,由生硬的“管”到温情的“导”,通过构建“党群连心议事站”“橘乡龙门阵”“湾长制”“板凳讲堂”等治理载体,整合资源力量,创新治理思路,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把乡村服务搬进院落,“五步工作法”“议十事”等说事议事机制有效推动群众事在家门口办理、矛盾纠纷在院坝内化解,“干部干、群众看”的陈旧局面有力扭转,群众参与乡村发展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持续被激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效果逐渐显现,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个,美丽巴蜀乡村治理示范镇1个、示范村6个,乡村基层治理效能逐步提升。
四、探讨
长寿区探索实施“寿和小院”院落党建体系,有力提升了乡村治理质效,也清醒地认识到抓好党建引领院落微治理必须持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街道党(工)委要扛起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主体责任,“院落长”“湾长”“议事长”要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院落党员要主动亮身份,作表率,全员“嵌入”院落治理方方面面,切实将党的领导融入乡村治理“最末梢”、将党的优势融入“寿和小院”建设,抓住院落“主心骨、主事人、带路人”的政治能力提升,院落自治的方向才不会偏,效果才能不走样。
二是充分发动群众是基础。院落自治的基础是院落内群众的自治,要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人翁”作用,不断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意识,依靠群众做群众工作,请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让群众满意。
三是找准问题需求是关键。推动实施“院落微治理”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乡村基层治理有效,而解决问题、满足需求是实现治理有效的主要任务。开展院落自治,要找准症结所在,立足治理目标,坚持问题导向,从解决问题理顺群众心气、提供服务满足村民需求着手,因地制宜提供院落服务、开展院落活动。
四是抓好精细治理是保障。要善于发现院落治理中的细枝末节,坚持变自上而下的垂直管控为自治为主的协同治理,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工作力量下沉、资源保障下倾,通过党建单元划分精细化、乡村治理格局精准化,院落事项服务精益化,不断提升院落村民的参与感、获得感,引导村民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参与”,逐步形成院落自治“良性循环”。
相关专题 |
· 党建专题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