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青岛市崂山区委组织部
2024年08月12日14:2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崂山区把构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共同体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破题之举、治本之策,链式推进小区组织、队伍、治理、服务、保障“五大体系”建设,通过把支部建在小区、服务送到家门,将党组织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
一、背景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现有城市社区45个,下辖居民小区318个,涉及城市人口26.8万,占全区常住人口的51.8%。小区种类多样、形态复杂,既有建成40年以上的老旧小区,也有单价超过6万的高档小区;既有普通商品房小区,也有村改回迁小区、公房小区、公务员小区;既有“大物管”模式管理的小区,也有业主自治小区。以沙子口街道松山社区为例,下辖3个小区,分别为2006年建成的老旧商品房小区,2017年建成的回迁安置小区和即将建成的高档洋房叠墅小区。不同小区之间差异化严重,治理难度较大。
一是基层运行不系统、不顺畅。“就条抓条、就块抓块”的惯性思维普遍存在,前期,依托社区工作者和网格员培训对527名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调研,其中83.2%的受访者反映“工作压力过大,基层疲于应付”;68.5%的受访者认为小区内物业、业委会、社会组织等“各管一摊”现象严重,难以形成有效合力;42.7%的人认为“网格划分跨社区、小区,容易职责不清晰”。这些问题表现在基层,但根源出在体制机制上,必须推动组织、队伍等各类资源下沉,保障资源与事权精准匹配。
二是治理单元不精细、不精准。建区30年以来,由于治理的重心大多停在社区一级,社区党组织“力量下不去、服务落不细”的现实矛盾愈发凸显。一方面,社区辐射小区多,下辖小区超过10个的社区有11个,最多下辖23个居民小区;有16个社区居民超过3000户,3个社区居民超过6000户,5个社区常住人口超过1万人,社区对小区治理的覆盖存在“真空地带”;另一方面,社区辐射半径大,以龙泽书院小区为例,小区与所属社区办公地点相距8公里,容易出现管理“缺位”和服务“错位”。因此,需要以小区为单位缩小服务半径、细化治理单元,推动服务治理精细精准。
三是管理服务不规范、不到位。城市区别于农村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陌生人社会”,自治机制不健全,往往是大家“自扫门前雪”;同时,城市居民对高质量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据统计,2023年“12345热线”公众诉求类别前十名中,市容环境17942件列第1名、物业管理10723件列第3名、居民生活9616件列第4名、住房与小区改造6107件列第7名,以上4类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的诉求,占总量的48.9%。因此,迫切需要推动重心下移,发挥小区党组织整合功能,“穿针引线”、协调各方力量“组团服务”,实现群众诉求“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矛盾就地解决”。
四是思想观念跟不上、难契合。近年来,崂山区加速推进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涌现出一批村改转型社区,2023年已完成16个社区转型、2024年计划完成15个社区转型,张村河城市更新回迁社区建成后,还将有9个社区实现转型。旧房换新居、村民变市民,居住地点重建、社会关系重塑、生活方式重构,但居民生活理念、行为习惯和交际方式仍保留着传统村庄的深层烙印。如何发挥党组织的统筹作用,推动村改回迁居民身心“上楼”,需要做好“老村民”与“新环境”“新居民”的“融合文章”。
二、主要做法
(一)建强红色堡垒,让小区治理格局由“松散”变“紧密”。提升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必须让党的领导在小区治理中站在高处、挺在前面、贯穿其中。多网合一织密体系。摸排起底全区497个城市社区综治网格,对44个因综治网格与小区边界交叉无法单独组建党组织的小区进行调整优化,全面厘清治理边界。在此基础上,实施“一小区一支部”党组织集中覆盖行动,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组织—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推动全区318个居民小区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选优配强班子力量。从符合条件的“五老”、社区“两委”成员、社工及网格员中,优选783名党员配强小区党组织班子;选拔138名社区“后备力量”,作为50后、60后小区“老支书”的“书记助理”,协助开展党务、入户等基础工作,减轻“老支书”的顾虑和压力,充分发挥其在治理中的影响力、组织力和号召力。常态化发挥党员作用。优选3112名党员中心户开展“挂牌亮户”活动,在小区亮身份、作表率。吸纳267名物业公司、业委会中的优秀党员担任小区兼职委员,引导1900余名党员参选业委会,深度参与小区事务。建立健全小区党组织成员、业委会党员“亮诺践诺述诺”机制,引导5300余名“银龄先锋”和2692名在职党员参与志愿服务,认领解决居民“微心愿”1240余项。
(二)推动力量下沉,让工作队伍由“单一”变“系统”。小区聚集的人员多、党员多,居民的诉求多、矛盾多,必须有效整合治理力量,汇聚小区治理的“萤火微光”。组建专职服务队伍。建立专职网格员定岗小区制度,推动225名网格员在小区定岗定责,推行“五提五知”工作法,按照“提楼知户、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提情知策”的要求,开展入户走访、政策宣讲、帮办代办等服务。选派“小区管家”队伍。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选派75名街道干部及社区“两委”成员担任“小区管家”,按照“十管十到位”的要求,协助履行“组织建设”“卫生秩序”“民生保障”等10项职责,关注小区大事小情、协调解决各类问题740余项。培育楼长志愿者队伍。从小区党员、居民代表中选配1375名楼长志愿者,出台楼长志愿者管理办法,建立楼长志愿者档案,设立楼长志愿者专项补助经费,保障和鼓励楼长志愿者积极参与议事协商、信息摸排、矛盾调处等活动。
(三)健全共治机制,让居民小区治理由“有形”变“有效”。小区治理千头万绪,要想解决治理难题,必须从体制机制破题。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业委会、物业协同联动机制。推行小区党组织与业委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引导小区业主党员参选业委会,推动82.2%的业委会实现组织覆盖。赋予小区党组织“一票否决权”,在年度评价中被小区党组织评价低于6分的物业项目,由物业主管部门纳入行业“黑名单”。建立公共收益管理“清、收、管、用、审”制度,新建14个小区公共资金共管账户,30个小区实现了物业服务品质与物业费收缴率“双提升”。健全议事协商、美德信用管理机制。出台议事协商五步工作法,明确“六议六不议”事项,搭建“周六说事”“马扎议事会”等279个小区议事平台,协商化解各类矛盾问题2100余件。指导216个小区制定居民公约和楼道公约,105个小区建立德信积分兑换机制,广泛开展“最美物业人”“志愿服务达人”“人气网格员”等评选活动,鼓励小区能人、达人贡献力量、奉献爱心。推行“组团式”常态化服务机制。建立“供需匹配、动态调整”的资源供给模式,整合23类2400余项“公益惠民”“助老爱幼”类课程下沉小区,着力破解服务群众资源零散、内容单一等问题。组织74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1690名在职党员到小区报到。用好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方式,培育小区公益慈善、文体活动、邻里互助等“红色合伙人”675个。
(四)注重分类施策,让居民小区管理由“粗放”变“精准”。针对不同类型小区居民的年龄结构、生活状态、日常需求,找准“需求点”“结合点”精准施策。在新建(高档)小区,打造富有温情的“睦邻家园”。交房之初,同步物色小区书记人选和党群活动场地,引导小区党组织统筹物业力量,为新入住居民提供家政保洁、验房指导、暖新搬运等“管家式”服务,依托党群阵地开展“全职妈妈公开课”“红管家”帮帮团等活动,让居民搬入“新家”即融入“大家”。在老旧(家属院)小区,创建优美有序的“宜居家园”。针对房屋设施老旧、加装电梯等难题,组织居民协商议事,参与确定改造提升方案、监管工程质量。面对小区改造后暂时无物业管理的现状,探索推行业主自治或“大物管”等不同模式,蒙地卡罗等5个业主自治小区、三工区等6个“大物管”模式小区均实现了管理模式变革与居住品质提升的双赢。在村改回迁小区,培育融合文明的“和美家园”。建立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四方共治模式,鼓励集体经济组织理事会党员进入小区党组织班子、参选业委会。指导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协商决策,将运营收益反哺小区,开展扶老助残、阵地更新等公益项目。发挥原村民“熟人领袖”作用牵头议事解事,运行“美德信用积分银行”激发参与志愿服务热情,推动共商共治。在人才住房小区,塑造引才聚才的“品质家园”。在小区打造悦才花园、强才球场、育才园地、惠才驿站、聚才庭院、引才长廊、人才会客厅等多个功能区,为人才提供休闲健身、服务咨询、业务代办、技能培训等多服务场景。通过功能整合、资源共享,植入社区党群活动和党建资源,搭建起社区、小区与人才的沟通服务桥梁。
(五)强化保障支撑,让小区各方资源由“分散”变“集中”。整合党委政府、社会领域、小区内部等各类资源力量下沉小区,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高效利用。政策倾斜到小区。实施构建党建引领居民小区治理共同体、建设“幸福家园”工程,出台《“有事多商量、遇事好商量”小区议事协商工作制度》《崂山区物业行业服务质量考核评价办法》《崂山区住宅小区业主共有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试行)》等文件,形成“1+10”政策工具箱,为人员、制度、服务、保障等要素下沉小区提供制度支撑。阵地建设到小区。实施小区党群服务阵地“迭代升级”行动,采取财政投入和党费补助主导,物业联建、社会捐助等多种方式,实现小区阵地从无到有、由有向优的转变。截至目前,共建设集党员活动、协商议事、居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小而美”小区党群服务站138个。经费保障到小区。2023年以来,区级财政共投入7800余万元支持小区党组织建设,统筹1400余万元用于办公经费、开展党群服务等,并通过财政支持、党费补助、社区基金、公益创投、社会捐助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确保小区各项工作高效规范运行。
三、取得成效
(一)党的组织体系织密织牢——机制健全了、党员活跃了。崂山区聚焦城市治理的“细胞单元”,构建四级贯通、执行有力的基层组织体系,有效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的生命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小区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有效发挥作用,织就一张覆盖小区每家每户的党建网络,广大居民“有困难就找小区党组织”已经蔚然成风。
(二)治理的精细度显著提升——权责明确了、运行顺畅了。通过完善议事协商机制、物管服务机制、居民自治机制,构建了小区党组织领导下,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四位一体”的治理模式,搭建“有事多商量、遇事好商量”协商平台,通过制度化设计,把更好的服务、更多的资源带进小区,切实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破解小区治理各自为政、效率低下的难题。
(三)居民的幸福感不断提高——诉求解决了、群众满意了。坚持需求导向、效果导向,通过把党群服务阵地建在小区楼栋街巷里,集党员活动、议事协商、居民服务为一体,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近享受到高效便民服务。依托“崂先办”诉求解决平台,居民可以随时上报诉求,街道和社区实行接诉即办、部门帮办、专人跟办,解决居民反映的各类问题,居民投诉少了,不满的声音也少了,“幸福家园”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了。
四、启示和思考
(一)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实现“领导有方”。小区党组织是引领城市治理最直接、最根本、最有效的力量。崂山区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领导作用,深入推进小区党组织全覆盖,有效破解以前小区治理组织架构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消除小区党组织覆盖“空白点”,让小区治理有了“主心骨”。实践证明,做好小区党建工作,必须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有形有效覆盖,让居民随时随地看到党的身影、享受到党的服务、体会到党的温暖。
(二)必须推动人财物有效下沉,实现“队伍有为”。资源的集聚是小区和谐稳定的基础,崂山区坚持以党建链拉动社会资源链,针对小区规模、特点的不同因地施策,将人、财、物等各类资源以“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直达小区,汇聚形成小区治理强大合力,有效破解小区治理各自为政、效率低下的难题。实践证明,真下沉才有真效果、真融入才有真成效,推动“人往小区走、钱往小区投、事在小区办”,确保各方面人员发挥作用。
(三)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实现“服务有感”。小区内有千头万绪的事,但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崂山区坚持把居民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通过搭建各类议事协商载体、开展一系列惠民利民行动,把党的根本宗旨变为群众可及可感的真实体验。实践证明,小区党建说到底做的是人心的工作,只有平时对老百姓有求必应,关键的时候才能一呼百应。
(四)必须多方联动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实现“治理有效”。居民小区党建工作涉及的部门多、方面多,攻坚的领域复杂,需要条条块块、方方面面的共同参与。崂山区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党组织、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等多方协同联动,居民在协商中凝聚共识、化解纠纷。实践证明,只有各部门、各领域从相互分离走向相融共生,在融合中共赢、在共赢中发展,从“一家独唱”走向“众人合唱”,才能真正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共同体”。
相关专题 |
· 党建专题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