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江苏无锡市惠山区:“小单元”有“大文章”,“双百”计划推动“把支部建进小区”

中共无锡市惠山区委组织部

2024年08月09日17:2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非农就业人口比重快速提升,城乡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集聚现象愈发明显,以地缘、血缘、业缘为核心的“熟人社会”逐步成为历史,传统的基层治理面临着治理半径过大、服务人口过多、工作力量不足等困境,“人的一生、人的一天”越来越围绕城乡小区展开。惠山区地处江苏省无锡市北部,伴随着近年来工业化的迅猛推进,全区城市化率快速提升,下辖5个街道、70个社区,全域分布着商品房、安置房、老新村等各类小区360个,居住人口超57.6万人,占全区人口比重达70%。现实情况表明,探索以小区为治理单元的基层党建新模式,推动组织体系、工作机制、治理理念适应新形势,是推动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今年以来,惠山区,扭住“小区”这一基层治理“最小单元”,系统实施“百个小区建支部、百个支部进小区”计划,推动“把支部建进小区”,实现组织在小区建立、资源在小区集聚、作用在小区发挥、问题在小区化解,逐步形成社区党组织引领、小区党支部统领的基层善治新格局,进一步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向基层延伸、纵深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以小区为底座建支部,让组织触手可及

坚持将党的组织建到群众身边,把党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以小区为单位重构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围绕支部、队伍、阵地三个领域系统实施“三个标准化”举措,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如臂使指、有形有力”,有效破解群众“找不到”组织的问题。

一是“三步走”推动支部建设标准化。第一步“明底数”,全面梳理小区内党员基本信息并登记造册,根据组织关系隶属,分类建立“在册党员、在职党员、在地党员”三张清单,做好在册党员日常管理、在职党员常态沟通、在地党员定期联系。第二步“建组织”,综合小区面积、人口规模等实际设置小区党支部,并在有条件的小区楼栋设立党小组,持续推广党员联户“1+10+N”制度,深化“五站式”党员中心户建设,在小区内部构建起“小区党支部—先锋楼栋长—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体系。第三步“强管理”,创设“堡垒指数”建设体系,从组织建设、阵地建设、队伍建设等多个维度设立小区党支部建设标准并以“指数”形式量化,每年由区镇两级组织部门综合指数情况分为“先锋型、标准型、成长型”三类,通过标准化、分类化管理避免“建而不管”情况。

二是“三个优”推动队伍建设标准化。突出“选优”,以“三张清单”为基础配强小区党支部委员会,贯彻“一兼五入”原则,党支部书记原则上由“两委”除主要负责人以外人员兼任,鼓励业委会、物业公司、执法部门、社会组织以及基层党建指导站等领域优秀党员担任党支部委员,确保“来源广、能力强、宗旨牢”。突出“管优”,严格选任程序和后续管理,由镇(街道)党(工)委对照“5+6”负面清单对小区支委候选人开展联审联查,并在当选后指导其集体签订公开履职承诺书,遇有违反履职承诺的情形,即按照程序辞退调整。突出“育优”,探索开展小区党支部书记专业化建设,将小区党支部书记作为村(社区)书记的重要来源,围绕支部建设、为民服务等梳理形成小区党支部书记职责清单,在激发其干事创业热情的同时实现基层工作力量“后继有人”。

三是“五个一”推动阵地建设标准化。坚持把党群阵地建到群众家门口,推动“服务上门”代替“群众上门”,充分利用闲置资源,统筹现有阵地资源,合理布局小区党群服务驿站。聚焦“五常两聚”目标(即“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服务常抓、群众常来,聚人气、聚人心”),加强阵地规范化建设,做到“五个一”,即“一个标识”,阵地统一悬挂“红梅花香”标识;“一块牌子”,阵地外统一悬挂“XX小区党群服务驿站”牌子;“一个场所”,阵地内统一设置小区党支部办公场所,配备“有事情找书记”公示牌、满意度评价二维码等;“一套制度”,结合小区实际形成相关工作制度和阵地管理制度;“一片服务区”,结合群众需求合理设置功能区、服务区,打造党员群众家门口的治理服务阵地。

(二)以支部为中心领议事,让问题不出小区

聚焦力量整合、矛盾化解,抓住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这三个党员群众“最熟悉、最了解、接触最多”的主体,创设“三环共治”工作机制,通过机制建设突出党组织引领地位,实现小区内各方力量的良性互动。

一是以“两个强化”铸牢“党建环”。一方面强化党对业委会的指导,发挥好小区三级组织体系下,小区党员人熟地熟优势,鼓励符合条件的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党员楼栋长、党员中心户通过法定程序进入业主委员会,全面提升业主委员会中党员占比,增强村(社区)、小区党组织对业委会各类决策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强化党对物业公司的监管,持续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推动符合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及时建立党组织,区镇村三级联动,按季度开展考核评价,小区党支部评价在考核中占一定权重,并将对物业公司的监管评价意见,作为物业企业管理能力评估等工作的依据,实施红黑榜末位淘汰。

二是以“一张清单”铸牢“服务环”。建立三级诉求收集机制,镇(街道)层面依托“吹哨报到”系统、村(社区)层面依托联合执法队伍、小区层面依托“书记面对面”载体,常态化做好对小区居民诉求的收集办理、分析研判工作,由区城运中心牵头,借助大数据分析,找出不同类型小区、不同结构居民关注热点、诉求痛点。设立“微幸福”项目清单,每年年初由小区党支部牵头,召集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召开联系会,紧扣小区高频诉求、民生事项,结合上级重点工作部署,梳理10个最迫切、最关注的实事项目,进一步提升小区居民获得感和归属感。

三是以“三会制度”铸牢“治理环”。探索建立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三方之间的长效协调机制,创设小区联席会、小区例会、小区评议会。“三会”由小区党支部召集召开,其中,小区联席会不定期召开,视情况邀请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相关职能部门等参加,主要对小区内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等共同商议决策。小区例会每月至少召开1次,主要交流沟通小区治理情况,共同推动小区“微幸福”项目。小区评议会每年年底召开,主要评估“微幸福”项目完成情况、小区党支部党员综合表现情况,对业委会工作和物业服务情况提出意见建议,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会议并听取全年工作汇报。

(三)以联建为纽带聚资源,让服务精准务实

注重发挥党组织联建共建优势,通过“三个一线”实现组织下沉、服务前移,推动各类政策资源向小区集中,不断改善和提升小区治理服务水平,真正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

一是支部下沉一线。聚焦联建靶向性,探索“双向选择结对”模式,推动区镇两级党组织党员下沉小区参与治理服务,聚焦目标小区现实情况及需求,结合区级部门职能职责,在供需一致的基础上开展定向联建。聚焦联建操作性,创设“三带三进”举措,即带政策进基层、带项目进小区、带队伍进楼栋,联建机关支部每年结合小区需求设立1个“惠心”实事项目,支部内党员每年到所联系小区至少服务2次。聚焦联建实效性,建立“百分双评价”制度,由区级机关工委与小区党支部按照7:3的比例进行综合打分,评价结果作为党建考核及评先评优重要参考,实现对联建工作的闭环管理。

二是党员冲在一线。锚定“党员意识”提升,拓展“三报到三服务”工作经验,盘活小区在职党员、在地党员力量,每年至少参与2次小区党支部组织的活动,小区党支部做好党员登记管理工作。锚定“服务意识”提升,深入开展“双亮双领”活动,即“亮身份、亮服务,领任务、领项目”,联合开展志愿活动、便民服务、矛盾调解等工作,帮助解决小区治理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锚定“先锋意识”提升,探索建立“感谢信”制度,每年底依托小区评议会,组织群众代表就在职党员、在地党员服务成效进行现场打分,对服务成效好、群众满意度高的,以小区党支部名义寄出感谢信,在职党员寄给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在地党员寄给所在党组织书记。

三是平安守在一线。建设“平安小区”,推动联合执法进小区,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通过区域联合党委、区域党建联盟等组织形式,整合住建、城管、应急、市监、公安、消防等单位以及镇(街道)、村(社区)工作力量,依托现有“15分钟党群服务圈”阵地、小区党群服务驿站等设立“联合执法进小区”工作站,组建联勤队伍,每月对所辖小区开展联合巡查、安全巡查行动。打造“智慧小区”,建设基层治理数据库,由小区党支部牵头,借助下沉力量、进驻力量收集小区市政设施、房屋、单位、人口、地下空间等基础信息,并定期更新,提升应急能力,提高安全水平。

三、取得成效

(一)组织力有效强化,党的执政根基进一步巩固。通过“百个小区建支部”,党的组织和工作实现向基层延伸、纵深发展,平急转换、组织动员能力显著提升,“城市细胞”变成了“红色细胞”。一是厘清了工作底数,梳理建立起完整的小区党员信息库,包括13714名在册党员、8318名在职党员和188名在地党员,并根据年龄、职业、特长等信息研判其可利用时间段、可承担志愿服务等。二是织密了组织体系,全区累计组建小区党支部230个,设立党员楼栋长1231个、党员中心户6534个,让“有困难找党员”切实可行。三是增强了支部力量,全区小区党支部“一兼”比例超83%、“五入”比例达90%,使得小区党支部真正成为代表小区各方的党组织,同步对照“堡垒指数”落实党支部分类管理,累计打造先锋型10个、标准型92个、成长型130个。

(二)治理能力有效改善,基层治理机制进一步健全。通过创设“三环共治”机制,进一步深化了基层民主实践,党员群众参政议政的“主人翁”意识显著提升,“治理对象”变成了“治理伙伴”。在“两个强化”的指导下,全区业委会主任为党员数量同比提升20%,2家物业公司因服务质量不到位被清退,有效保障了党组织和群众的话语权。由于“三会制度”保障了居民的参与权、知情权,一些矛盾诉求有了统一的收集表达渠道,各小区居民代表参会率均达100%,小区居民与业委会、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数量减少超76%。“微幸福”项目清单的推行使得“急难愁盼”事项有了“时间表、路线图”,全区涌现出小区居民“湖畔夜校”“零乐e巷”就业创业指导等一批特色实事项目。

(三)服务力有效优化,党群服务质效进一步提升。通过“百个支部进小区”,进一步实现了人力、物力、财力的跨维度流动,推动各方资源力量向小区倾斜,“多元下沉”变成了“多彩服务”。今年以来,全区区镇两级188个机关支部,实现了对230个小区党支部的全覆盖结对共建,累计开展政策宣讲210余次,支部内党员到所联系小区服务超1900余人次,设立电动车棚安全改造、老楼加装电梯等实事项目241个,开展“律政直通车”“小区坐诊日”等各类便民服务活动317次。全区组建联合执法队伍121支,73名执法队员兼任小区党支部委员,累计开展联合执法500余次,并通过部门现场执法处置、会商组织攻坚等形式,解决私拉违建、破坏绿化、消防安全等问题230余个,12345工单数量同比下降37.7%,满意率提高至99.7%。

四、经验探讨

(一)要策应新形势,以新组织形式破解治理“两张皮”问题。能否适应新的社会组织形式,推动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核心与关键。新形势下,一个小区就是一个自成一体的社会单元,“把支部建进小区”可以视作新时代的“把支部建在连上”,通过小区内的党组织和党员,辐射影响每一名小区居民,把工作做到个人,确保在任何时刻都能组织动员起单元内一起可以动用的力量。

(二)要顺应新局面,以新民主实践破解群众“边缘化”问题。群众参与一直是基层治理的难点,参政门槛、议政成本使得“主体”反而变成了“客体”。当下,在新技术、新载体的加持下,广泛的群众参与在客观上成为可能。开展“把支部建进小区”工作,就是要“反客为主”,通过党建引领统筹各方力量,因地制宜打造各类群治共治平台机制,形成“有事一起商、商定一起干、干完一起评”的自治局面,凝聚好基层治理最广大的力量。

(三)要响应新要求,以新工作机制破解党建“空对空”问题。城乡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导致社会异质性不断增强,人群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社会多维化促使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不仅需要资源,更需要一支“有信念、有组织”的党员先锋力量来实现资源的精准投送。“把支部建进小区”就是要建立跨维度联动的新机制,推动“条条围着块块转、上级围着基层转、干部围着群众转”,在党建“调度”下为居民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

(责编:王珂园、秦华)
相关专题
· 党建专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