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贵州都匀市龙潭社区:功能融合 亲民有为 睦邻善治 建设“和美”龙潭

中共都匀市文峰街道龙潭社区委员会

2024年08月09日16:2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文峰街道龙潭社区因拥有都匀八景之一的“龙潭春涨”而得名,地处都匀市城区东南部,总面积0.87平方公里,服务人口3974余户,1.05万余人,成立社区党委1个,党委下设6个党支部,党员260人。辖区内有市住建局、市卫健局、市人社局等驻区单位10余家。

一、背景成因

龙潭社区为棚户区改造回迁安置社区,居住着汉族、苗族、布依族、水族、土家族、瑶族等2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数占人口总数的42.6%,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城市社区。近年来,因城镇化建设回迁安置项目升级改造,辖区回迁安置小区、商住小区等数量较多,居民多元化、文化差异化、邻里陌生化、矛盾多重化等问题比较突出。为有效破解城市基层治理中党组织凝聚力不足、服务不到位、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通过建好服务阵地、打造服务队伍、构建服务体系,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有效提升了城市基层治理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

二、主要做法

(一)定标准优功能 建好“功能融合”的服务阵地。坚持资产联动、阵地集成,按照1个服务大厅,2个党群活动、议事协商区,N个群众活动室为标准,打造3000平方米阵地标杆。龙潭社区坚持区域共建、多元共治、资源共享、融合共管的原则,聚焦群众需求,向上引入日间照料中心、文化馆分馆等项目落地,向外引进培训学校、阅读中心等实体企业进驻,开办老年学校、青年夜校、亲子书屋,邀请专家学者做客社区,举办“点亮小桔灯”公益讲座、读书分享、书画交流等活动,以文化增值作为主要产品,反哺社区的各项建设,通过文化、文艺、图书等公共服务,为辖区居民提供多元优质的文化服务,从而达到文化融合的目的。依托公检法司等部门下沉社区,建立调解室、警务室、宣教室、检察官联络室、矫正室等功能室,通过“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互联网+司法警务”等工作体系,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多方融合打造集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便民于一体的党群服务阵地,切实把党群服务阵地建设成为联系服务群众的有力支撑,让党员群众看得见、愿意来、用得好。

(二)抓保障提素质 打造“亲民有为”的服务队伍。深化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落实持证职业津贴,鼓励社区工作者充电赋能,将其锤炼成为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的“铁脚板”。严格落实基层明责减负增效,控制村(社区)参会频次,全面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合理统筹村级观摩检查活动,让干部腾出时间、精力,更好地服务群众。开设社工站,针对群众需求引入社会力量,组建专业化、个性化、精细化的服务队伍,为辖区特殊群体提供专业陪伴服务。采取“业务培训一批、挂职锻炼一批、委托培养一批、学历提升一批、典型选树一批”的方式,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全员轮训,将龙潭社区作为跨县跟岗培育基地,依托“双向跟岗”“异地任职”选优配强社区工作者,下沉街道干部到社区担任党组织书记,选派2名街道优秀年轻干部任社区主任助理,优化队伍结构。从市级职能部门、辖区企业、物业公司中聘任行业能人4名为社区党委兼职委员,切实以人才振兴为社区服务提供高水平保障。

(三)聚合力强治理 构建“睦邻善治”的服务体系。摸清“五类党员”底数,形成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的“双找”氛围。结合“三亮一创”党员报到制度,实行“双报到”积分考评机制,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公职人员主动报到服务。依托文峰街道“风信子”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志愿积分超市,根据居民的职业特点、年龄特点、性格特点等,组建“星火”“贴心小棉袄”“和事佬”等12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因地制宜地开展上门代办、治安巡逻、生活照料、健康体检、政策宣传、环境整治、四点半学校等常态化、多元化的志愿服务活动,凝聚“他”力量,实现服务精准、精细、精密全覆盖。推行大事小事私事“三事分流”,健全社区党建联席会、社区共驻共建联席会等会议机制,通过“家门口服务日”收集问题诉求,利用党建联席会进行分类分责处理,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吹哨”联动部门“报到”,多管齐下、双向叫响、双向评估,实现问题闭环管理,促进基层治理良性循环;探索推进“周末议事会”“民情恳谈会”等议事形式,“两代表一委员”主持议事协商,网格员、联户长参与协调,实现问题在家门口解决,让社区服务更有温度。

三、取得成效

龙潭社区通过搭建“六个平台”,汇聚多元力量,有效回应社区居民的“六化”需求,提质打造成为品质宜居的“六有”社区,在加强现代社区治理的探索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社区先后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全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

(一)服务阵地进一步完善。通过向上引入日间照料中心、文化馆等项目落地,向外引进培训学校、书店等实体企业进驻,开办老年学校、青年夜校、亲子书屋,依托部门下沉社区,建立调解室、警务室、宣教室、检察官、联络室、矫正室等功能室,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建设,打造3000平方米阵地标杆。

(二)服务功能进一步丰富。党群服务阵地建设为社区活动、居民交流创设了有力支撑,通过举办“点亮小桔灯”公益讲座、读书分享会、书画交流、非遗教学等活动,打造集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便民于一体的党群服务阵地,让党员群众看得见、愿意来、用得好。

(三)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实行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党员、公职人员“双报到”积分考评机制,推动在职党员、公职人员主动报到服务。建设志愿积分银行,激励居民主动参与基层治理。推行大事小事私事“三事分流”,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吹哨”联动部门“报到”,“两代表一委员”主持议事协商,网格员、联户长参与协调,实现问题在家门口解决,让社区服务更有温度。

四、经验启示

(一)坚持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根本。党的领导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障,要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切实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二)找准群众需求是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前提。群众需求是开展基层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建强服务阵地、完善服务功能,才能有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用好各方资源是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支撑。强化各方力量整合、阵地融合、功能集合,使基层服务从“碎片化”转变为“一体化”,构建共享、集约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有效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责编:王珂园、秦华)
相关专题
· 党建专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