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8日07:58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浙江要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近年来,浙江各级组织部门立足组织职能、强化组织担当,扎实开展组织工作助跑共同富裕行动,着力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提供坚强保证。
聚焦缩小“三大差距”
瞄准共同富裕主攻方向
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是推进共同富裕的主攻方向。
自2021年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以来,浙江持续推进“千万工程”,通过党建联建促共富、组团式发展优势互补、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坚持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等举措,推动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画卷。
偏远冷清的缙云县壶镇镇联丰村,在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共富带头人楼干强带领下,大力进行环境整治,昔日“烂泥塘”如今变身“美荷池”,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为村集体增收500多万元。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嘉善县大云镇推进就业金、财产金、创业金、股份金、养老金、补助金改革,探索出一套具有大云特色的富民增收新模式。
今天的浙江乡村,成了很多人向往的诗和远方。优美的田园、惬意的“村咖”、独具特色的民宿等不仅成为景致的一环,更成为乡村经济新增量。2023年,全省村均集体经济年收入达339.5万元、经营性收入达231.3万元。
缩小地区差距,底子相对较薄的山区海岛县需要更多资源倾斜。统筹全省干部资源,大力选拔领导推进共同富裕能力强的优秀干部,担任山区海岛县党政班子成员,坚持“一县一研判”,每半年根据班子运行情况及时调优配强“火车头”,持续推进千名干部交流互派工程、人才“组团式”帮扶等举措,将干部和人才资源向山区和海岛倾斜。推动省内发达地区与山区26县开展全方位、多层次交流合作,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之路。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当前,全省建成共富工坊10271家,累计吸纳农民就业47.1万人,其中低收入农户4.3万人,人均月增收2600余元。依托2.8万个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技能培训,帮助农民提升致富创富技能。
聚焦基层治理现代化
夯实共同富裕坚实基座
基层安则天下安。深化党建统领、网格智治、数字赋能、惠民服务等多元化实践,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精准“滴灌”共富之花。
为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问题,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推动全省85%的执法力量下沉县乡一线,扎实推进基层减负增效。宁波编撰《综合执法教科书式办案指引汇编》,为基层提供了一批执法指导,建成服务、监管、执法一体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建强用好网格最小治理单元,动态优化调整网格设置,完善“社区—网格—微网格(楼道、楼栋)”治理架构。建德市打造“楼里微光”品牌,让网格员充分发挥光和热;义乌市推行“有事找社区、就近找网格”机制,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办理。
如今,在互联网的数字赋能下,基层治理变得更智慧。
60年过去,诸暨市“枫桥经验”如今有了新打法——打造“城市枫桥”应用平台,实现社区治理信息一图明晰、处置一网协同、服务一屏归集、预警一览无余、评价一体联动。小到垃圾乱堆放,大到办理营业执照,各种治理的疑难杂症都能通过这个平台妥善解决。“城市枫桥”成功探索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数字实践路径,获评全国城市数字治理十佳创新案例。
强治理的同时还要优服务。为办好惠民暖心事,针对“一老一小”群体,深入实施党建统领多方协同助力“康养善育”,推动打造优质老年食堂8000余家、托育机构6387家。
聚焦“三支队伍”建设
汇聚共同富裕强大动能
共同富裕,关键在人。浙江省委明确提出,要全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三支队伍”。组织部门通过履行好管干部、管党员、管人才重大职责,让“三支队伍”充分发挥光和热,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增动能。
干事创业,干部为先。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深入实施政治领航铸魂行动,常态化开展“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活动,健全干部政治素质常态化考察机制,大力整治“新形象工程”、形式主义等问题,引导干部自觉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深入实施“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激励保护行动,办好共富善治大讲堂,建立健全干部及时奖励机制,更好以干部敢为引领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紧扣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大“蛋糕”,坚定不移走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通过大力培养引进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以实绩实效为导向的支持机制,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聚焦发挥浙商创新创富主力军、主引擎作用,不断完善党政领导联系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制度,通过更好帮企惠企暖企,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支持人才和企业家在浙江大舞台上快意逐梦。
围绕全面推进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以技能整体提升为重点,发挥党组织牵引纽带作用,聚焦先进制造业技能强基行动、数字高技能人才倍增行动,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全链条全方位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深入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开展党建联抓、资源联享、技能联育,着力锻造高素养劳动者队伍。(本报通讯员 肖婵 陈红艳)
相关专题 |
· 党的建设数据库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