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党委
2024年08月06日10:4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西河镇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东南部,总面积130.6平方公里,辖62个村、1个社区,人口4.98万人。近年来,该镇聚焦破解人口少、增收难、班子弱等现实问题,以优化资源配置、抱团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为目标,通过党建引领,推动联村共建、抱团发展,探索实践了“党建一体化、产业规模化、治理多元化”的乡村振兴路径,构建形成了以组织振兴引领产业发展,以产业振兴促进村庄连片共建,以连片共建促进融合治理的良好格局。
一、背景动因
随着经济社会特别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山区镇面临诸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村小村散村弱。越来越多的资金、资源、劳动力向城区集中,企业搬迁、人员流失等情形愈发严重,存在着大量的村庄规模小、人口数量少、分布散漫、集体经济增收困难的问题。二是农村人才匮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年轻人进城务工、经商创业,而农村大学生毕业后往往选择留在大城市,返乡意愿不强,导致全镇党员干部的年龄老化、思想僵化倾向明显。三是党组织建设不足。受位置偏远、人才不足、经济薄弱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基层党组织暴露出组织建设不足、服务能力弱化、党员管理不严等问题。围绕统筹解决上述问题,西河镇科学谋划、因村制宜、分类施策,科学组建17个联合党委,聚力将农村布局联优、规模联大、实力联强、班子联好。通过联合多个村庄形成区域性的党组织,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既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也推动了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同时加强了对基层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取得全面提升。
二、做法成效
(一)党建“一体化”,凝聚组织合力
自上而下加强党的领导,充分挖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和组织力量,推动基层党建由“分散运行”向“融合共进”转变,释放强劲的发展动能。
一是明确联建类型。西河镇以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产业相连、资源相融为基础,因村制宜、分类施策,大致可分为3种联建类型,包括自然融合型9个、帮促带动型3个、产业带动型5个。自然融合型,以槐峪联合党委为例,3个村彼此相连,历史渊源悠久,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相近,通过成立联合党委促进3个村相互融合,实现资源整合,着力解决发展资源要素整合配置利用不到位、集体经济薄弱且缺乏稳定性等问题。帮促带动型,以坡地联合党委为例,其中西坡地村基础较为雄厚,人口多、面积大、收入高、村两委团结,在3个村中有较大影响力,通过组成联合党委,可以发挥西坡地村“龙头村”的帮促带动作用,破解其余2个村发展后劲小、班子软弱涣散、“头雁”能力弱、村干部后继乏人、信访稳定矛盾突出等问题。产业带动型,以凤凰山联合党委为例,依托凤凰山田园综合体项目,将涉及的7个村和1个合作社组成联合党委,避免了村上“单打独斗”的局面,为项目推进搭建了一个高效的商事、议事平台,着力破解相关村“单打一”形不成规模、发展同质化存在相互竞争、政策资源资本难以集中、项目建设或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受限等问题。
二是健全组织体系。建立片区及联合党委分工挂包制度。根据现实和长远发展需要,将西河镇63个村居由9个片调整为6个片,设立包片领导,配齐配强专兼职工作力量和包村干部,在镇党委领导指导下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难事共解。同时,按照地域相邻、人文相近、优势互补、共谋发展原则,17个联合党委分别设书记、副书记以及委员若干,明确责任分工,发挥各自作用,集中推进支部联建、环境联治、产业联兴,实现联建村抱团发展、资源效益最大化。
三是完善体制机制。明确联合党委属于服务型、功能型党组织,不是一个管理层级,应在保持村级现有运行体制机制不变的前提下,强化作用发挥,推动实现“联村又联心”。坚持“三不变、三独立、三集中”,即联建村行政区域不变、村民自治主体不变、集体资产产权不变,财务管理独立建账、独立核算、独立收支,工作集中谋划、集中决策、集中落实。联村党组织采取“龙头村”集中办公与联建村驻点办公相结合,实现阵地联用、办公联署。
四是激发组织活力。坚持以组织振兴推动抱团发展,联合党组织的党内组织生活统筹谋划、共同开展,并建立“两委”班子联培、后备干部联育、农村党员联管机制,着力破解“等靠拖要”、“育苗丢位”、宗族干扰等问题。结合基层党支部“评星定级、晋位升级”活动,通过“党员大会联开”“主题党日联过”等方式,推动联建村党支部优势互补、强弱搭配,共同提升联建村党支部建设水平。常态化开展“擂台比武”活动,组织各村轮流晒成绩、展风采、树标杆,增强党员干部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激情与动力。涉及跨联建村庄的产业项目布局建设、园区规划发展、土地流转或征用、农业综合开发、乡村旅游开发等重大事项,充分发挥联村党组织的领导统筹和指导把关功能,通过共同实施“四议两公开”确保顺利推进落实。
(二)产业“规模化”,凝聚发展合力
注重把推动产业发展作为实施“联村党建”的重要支撑,立足各村在产业发展中的技术、人才、土地、项目、资金等不同优势,一体谋划、联动布局,策划生成一批优质产业项目,推动乡村振兴多点开花、齐头并进,努力打造“产业兴”带动“百业旺”、“万众富”良好局面。
一是品牌兴农夯实产业基础。深入挖掘区域优势特色农副产品资源,推动实施轮耕间作、良种选育、规模化种植,积极组织种植园区、农业大户申报“三品一标”、“绿色认证”,联合淄博商厦开展硅肥播撒实验,与省农科院强化鲜食玉米良种选育合作,以土地整理、高标农田等工程不断培植富硒地力,常态化落实农残检测、病害防治,探索“间作轮种”地力保护,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让好上加好,优中更优,形成了20余种农产品“接续面市、有序迭代”的发展矩阵,夯实了特色农副产业发展基础。10余个农产品获评“三品一标”,7个产品被评为绿色食品,与省农科院联合试种的70亩鲜食玉米首发成功,创造产值35万余元。品牌农产品带动培育农业主体26家,2个村获评省级乡土名品村。
二是龙头引领加力产业攻坚。一方面,发挥“能人效应”,人才振兴力量源源不断汇聚于此。另一方面,全面强化龙头培育,撬动社会资本,攻坚产业配套。
三是联农富农反哺产业腾飞。深化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马家庄村以200亩新整理土地、凯丰实业出资1200万元、马家庄及周边村637户农户以800余亩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抱团发展特色农业,破解了产业发展土地、人力、资金瓶颈,同时村集体实现年分红16万元,农户实现年均土地分红1000余元,带动村民就业260人,人均劳务收入3000元,构建了多方利益联结机制,找到了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的“双赢平衡点”。
四是党建赋能激发振兴活力。以凤凰山联合党委为例,明确以全力推动凤凰山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提高村民和集体收入为联村中心工作任务,制定3年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目标,区、镇分别成立工作专班,现场办公30余次,有力保障凤凰山田园综合体等重点项目落实投产,争取到农业综合开发等政策3项、水土保持等项目3个,协调解决乡村振兴用地126亩,争取到上级支持资金3000余万。“跨村共商、协同推进”,共同打造优势互补、融合发展,资源向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倾斜的振兴机制。
(三)治理“多元化”,凝聚服务合力
按照“党建引领、网格协同、村民参与”的总体思路,以系统化、全域化思维,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有效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善治理”作为发展的重要保障,全力强化基层党建,推动融合发展,努力实现民主决策更科学、乡风文明更进步、活力能级再提升。
一是精准提升基础设施水平。盯紧影响民生、制约发展的基础设施短板,多措并举推进提升,筹集混凝土进行1.8万平米村内道路提升,打通断头路,提升背街小巷通行能力,高质量推进高速路沿线“三改”工程实施,对幸博路、太西路路面进行修补罩面,区域路网更加通达;全力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投资实施村饮水联网改造;建成运行1处中心卫生院,方便10余村3000余户群众就医。
二是常态长效抓实人居环境整治。以示范街区创建工作为抓手,推动实施人居环境问题“一月一整改”,以绣花功夫,逐一消除三大堆“死角盲区”,实施裸露土地“绿化”、背街小巷“硬化”、主干道“硬化”、墙体“美化”等“五化工程”,累计绿化裸露土地4000平米,硬化裸露土地1800平米,整理闲置柴园4000平方,整理残垣断壁600平方,垒堰30平米,改造黑臭水体1处。组织联建村到省内的沂源、临沂、济宁等地观摩学习,吸收借鉴好经验、好做法,对标看齐、因地制宜,努力打造与自身实际相符的乡村振兴样板。
三是打造共治共建共享的村民自治模式。以乡风文明为“魂”,以村规民约为“骨”,大力倡导新时代美德新风,抓实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上门问事、下沉议事、一线办事”,深化“一网三联”,广泛发动党员群众,全力做大共谋发展“公约数”。近年来大力推动开展志愿活动,化解积案矛盾,办理群众诉求,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南坪村被评为山东省理论宣教基地,被山东省委宣传部纳入“大爱山川·淄水流韵”齐长城文明实践展示带。
四是特色活动激发乡村活力能级再提升。以“游学西河、康养圣地”农文旅品牌建设为契机,组织中国齐艾文化节、农民丰收节、西河美食节、汉服旗袍摄影文化节、乡村马拉松等特色活动50余场,推出《宝泉蜜薯》等60余个原创视频,开展直播助农活动5场,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获全网千万人次关注,吸引5万余人前来参观研学,带动周边村民俗活动、直播经济、小杂粮产销、个体经济等发展。
三、经验探讨
1.实施联村党建抱团发展,就要在整合资源、加强统筹上聚焦聚力。实践证明,只有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才能实现产业快速发展。作为山区镇,实现各类资源合理利用、发挥最大价值,则必须强化对各类资源的整合能力,从全局角度考虑各类资源优势短板,尽最大能力发挥长处规避短板,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机协同利用。比如,联动各村成立志愿服务队、规模化流转辖村土地、完善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组织区域村庄和企业结对共建等,都需要联合党委牵头抓总、协调各方,只有这样,才能使联建各方“握指成拳”,形成合力,推动联建工作走深走实。
2.实施联村党建抱团发展,就要在因势利导、夯实基础上聚焦聚力。通过联村党建工作打破村的界限,推动“新村人共办新村事”,进一步开阔村民的视野,将群众关注点从本村本土“陈芝麻烂谷子”的“爱恨情仇”转移到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上面,将共富奔康变为群众“茶余饭后”谈论关注的焦点,从而有效凝聚发展合力,释放发展活力,也逐步将村风民风向更为健康更为积极的方向开始引导,进一步增强乡村振兴的文明建设基础。
3.实施联村党建抱团发展,就要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上聚焦聚力。按照“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模式,采取以会代训、集中辅导、经验交流、外出考察等形式,重点在村党组织书记思想解放、观念转变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加强对村干部及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分批次带领村党组织书记到外地参观学习特色种植、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制合作社、开办门店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借他山之石,达到思想解放、明确思路、更新观念的借鉴效果。
4.实施联村党建抱团发展,就要在完善体系、优化供给上聚焦聚力。结合开展联村党建工作,不断发展壮大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搭建为农服务平台,创新经营服务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党建+合作社”发展模式,整合土地资源,推行托管服务,把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等细节管理,作为合作社收益保障的基础性工作,对生产过程中的灌溉、防治、收割等环节实行“统管”和农产品“统销”,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提质增速,带动村集体及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相关专题 |
· 党建专题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