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江苏常州市武进区:学习践行“千万工程” 打造强村富民的“武进样板”

中共常州市武进区委组织部

2024年08月02日17:0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介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自古农耕发达,农业资源丰富,农村环境优美,农民相对富裕,素有“鱼米之乡”美誉。近年来,常州市武进区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强村富民,切实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积极学习践行“千万工程”先进经验,扎实推进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双百”攻坚行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集体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党建引领,点燃乡村振兴“红引擎”

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胜势。

一是建立高效运行组织领导机制。持续巩固拓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第一议题”“四下基层”等制度,区党政班子领导定期赴乡村振兴重点村进行专题调研,了解村集体经济增收现况,协调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建立区领导乡村振兴联系点,开展全面指导,深入调查研究,推动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二是创新比学赶超工作推进机制。大力实施党建引领村级集体“双百”攻坚行动,全面消除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低于100万元的村,新增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500万元的村。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组织、农业农村部门逐村研判分析,制定年度“双百”攻坚行动计划,实施“一村一策”“一村一册”,指导确定村级增收项目,确保经济实力偏弱的村至少形成1个稳定的致富增收项目、经济实力较强的村至少形成1个起引领作用的特色产业。用好用活党建引领集体经济的“增收八法”,制定设置“强村富民”指数,定期开展“项目调度会”“书记擂台赛”,深化与机关部门、国有公司、高校院所对接联动,帮助带动富民增收。

三是构建覆盖全链服务保障机制。注重“赋能”和“减负”并举,制定出台《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推动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打好强村公司、片区组团、飞地抱团“组合拳”,蠡民富公司、雪洲轨道交通产业园、虹溪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多个强村项目有序推进。研究出台《推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扶持办法》,每年拿出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和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实施“红武共进 双争双强”三年行动计划,研究制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工作规则,健全基层权责清单,开展“牌子乱象”整治回头看,着力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问题,为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提供坚强保障和有力支撑。

(二)坚持精准发力,走出乡村振兴“致富路”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重中之重,让农业经营有效益、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环境留得住人。

一是规划为先,在优化产业布局中促融合。坚持把发挥资源资产经济效益作为工作重点,做足做活“土”“特”“产”三篇文章。立足武进“一优两特两生态”产业发展格局,加速推动南部果品产业、中部渔业产业、西部花木产业融合发展。与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围绕“设计赋能乡村振兴 同心共筑特色田园”进行联建共建,助力乡村振兴;环太湖湖湾风光线入选交通运输部“十大最美农村路”;乡村“春赏油菜,夏听麦浪,秋闻稻香,冬蓄麦苗”的农耕文化新画卷被媒体报道。

二是项目为王,在推动经济建设中挑大梁。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345”强链工程,储备年收入300万元、400万元、500万元的后备村,打造振兴矩阵。以项目为抓手加速产业能级提升,大力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进一步加大项目招引、丰富项目储备、提升项目质效,加速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做优做精乡村特色产业,今年确定省级以上重大项目15个,总投资达18亿元。

三是改革为要,在拓宽发展路径中勇探索。出台《武进区数字乡村建设项目指南》等系列扶持政策,全面推进农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获评江苏省第二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成功申报2024年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积极探索强村公司、飞地抱团等发展模式,着力共同打造“渔光互补”项目,利用“光伏发电+渔业养殖”模式,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科学发展、综合利用”的渔光一体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三)抓牢队伍建设,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筑牢和稳固乡村人才振兴这个重要支撑点,全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一是选优配强“头雁”队伍。制定出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振翅工程”,切实把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基层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强化乡村振兴学院等平台载体作用发挥,用好全区首批14个头雁书记工作室,集聚振兴智慧。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乡村规划师”“乡村振兴指导员”“博士助农团”到村工作,有序推进104个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推进花木电商富民合作联社、沃方智慧农业等创富带富项目。

二是培育锻造坚强班子。完善基层干部专业化体系建设,统筹“公开招聘”“戎装兴村”“定制村干”等培养方式,吸引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等优秀群体到村工作。着眼“后继有人”,落实村(社区)干部队伍“112”强链计划要求,实施年轻干部“红武共进 青蓝同行”工程,动态培养100名年轻村(社区)干部,通过头雁领学、理论促学、岗位跟学、项目践学等“四位一体”的培养,不断提升综合能力本领。

三是用好用活乡土人才。积极落实江苏省《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重点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及新型职业农民制度改革工作,深化与南京大学未来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和省级田间实训基地协作,建强用好“武农大学堂”“‘新农人’田间孵化学校”等平台,打造乡土人才振兴智库,培育一批有情怀、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队伍。每年拿出5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和培养乡土人才,对引进的乡土人才和获评农业乡土人才引育基地建设类的企业给予奖励。

三、主要成效

(一)集体经济稳步发展。武进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自实施党建引领“双百”攻坚行动以来,新增12个经营性收入超500万元的村,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下的村。2023年,全区村集体总收入7.2亿元,同比增长4.3%;经营性收入6.2亿元,同比增加4.5%。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46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3万元,增幅6.8%,集体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良好。

(二)特色产业优化提质。充分利用地域资源、闲置资源,冲破自身发展瓶颈,成功探索出多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特色路径。部分村依托土地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农业,通过集中流转土地,推进“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方式,打造生态农业、创意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已累计创成省特色田园乡村6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1个。部分村依托技术创新发展综合产业,通过组建电商富民合作联社、电商创客平台,“阳湖果品”“夏溪花木”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持续增值。“阳湖水蜜桃”被评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跻身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部分村依托党组织领办发展工业园区,依托村属企业,整改建设集体工业园区,累计引进企业数百家,全年增加收入超2000万元。

(三)深化改革成效显著。武进区成为全省3个省级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之一,“三定一动”宅基地资格权长效管理制度成果在全国形成引领示范效应,水稻稳产保供生态补偿机制集成改革案例在《农业经济》刊发。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径,颁发全省首本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书,启动以强村公司、飞地抱团为重点的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成立强村公司6家,培育增收发展项目12个,总投资超1.7亿元,其中强村公司项目10个,项目建成后可增加年收益超1000万元。

四、工作启示

(一)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合力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一切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才会有把航向定大局的“舵手”。实践证明,通过全面推进“红武共进 双争双强”三年计划,扎实推进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武进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同农村的特色产业优势、市场优势有机结合,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村党支部就跟进到哪里,同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争当服务先锋、发展先锋,最大限度凝聚起组织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真正将基层党组织锻造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坚持因地制宜、挖潜赋能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撑。加强村庄发展规划,有利于帮助农村找准发展定位、厘清工作思路,加快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因地制宜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践证明,一方面要盘点家底、整合资源,抢抓发展风口和政策机遇,把“沉睡的资源”进行再梳理再盘活,努力实现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另一方面,要同步做好项目赋能和平台赋能,进一步加大项目规划招引和建设运营力度,建好“强村公司”,做好资源整合,真正激发村级“造血”“活血”功能,让经济发展红利释放到每一个村集体、惠及到每一位村民。

(三)坚持强化保障、久久为功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长效方法。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光拼速度,还要提升持久力,才能让村集体经济实现“突击战”和“持久战”的双胜。实践证明,要想让村集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强化机制保障和工作支撑必不可少。既要将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作为乡镇书记基层党建述职评议、村“两委”班子成员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确保工作有人抓、抓落实;也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头雁”,切实增强村“两委”的政治领导力、发展推动力和群众凝聚力,持续建设新型职业农民、专业人才、乡土人才三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村级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责编:王珂园、秦华)
相关专题
· 党建专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