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云南昌宁县:抓实党建引领 涵养乡村振兴活力之源

中共昌宁县委组织部

2024年08月02日09:4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云南省昌宁县为有效破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基层组织力弱、群众“等靠要”、项目资金投向不精准等问题,以村为单位编制和实施“组织力施工图”,强化“三问三转”“六个精准”(即,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实现“要我干”为“一起干”、“政府投”为“共同投”、“规模拓展”为“内涵提升”的转变;做到规划定位、项目谋划、资金使用、措施实施、人才支持、考核评估精准)制度的实际运用,开辟了一条提升基层组织力的新路径。切实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组织凝聚力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向心力,为乡村振兴涵养活力之源、赋能提质增效。

一、背景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昌宁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与全国一道迈入小康社会,但仍属于后发展和欠发达地区,发展依旧不平衡不充分,全县乡村振兴工作总体流于表面化、一般化,个别问题短板较为突出。一是干部存在歇脚松劲的思想。对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艰巨性认识不到位,没有及时适应政策的变化、要求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存在“歇一歇、等一等”的想法。二是群众主体作用不明显。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群众主体意识不强、主动参与度不高,一定程度还存在“要我干”的思想,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没有激发出来。三是要素保障发生改变。面对财政资金投向逐步调整,资金使用要求更加聚焦精准,土地等要素趋紧实际,乡村振兴投入方式仍未从过去的以政府投入为主向多元化筹措资金转变,存在过度依赖政府投入、“给多少钱办多少事”的情况。为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昌宁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谋划提出以“三问三转”“六个精准”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二、经验做法

(一)坚持以“三问”践行为民宗旨

乡村振兴能不能多点开花、整体推进,关键在于群众支不支持、满不满意,我们只有走好群众路线,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才能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一是问需于民。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重点推进什么,由群众自己说了算。通过“院坝会”“火塘会”“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等方式,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一起讨论乡村振兴干什么,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落实解决。二是问计于民。始终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基层党组织带着群众就如何推进乡村振兴找方法、找路径、找带头人,解决谁来干、怎么干的问题,做到目标一起定、办法大家找、事情共同干,确保措施出台、推动接地气、心气足,杜绝理想化、机械化、简单化的盲目做法,一批行之有效的办法措施相继出台实施。三是问效于民。乡村振兴工作成效如何,群众说了算,坚持把群众认不认可、赞不赞成、满不满意作为检验乡村振兴工作成效的标准,形成了一批以耈街乡挖沙村、温泉镇里睦村等为代表的人居环境整治,以更戛乡西桂村、翁堵镇翁兴村为代表的社会治理,湾甸乡帕旭自然村蔬菜种植、珠街乡庆美村“烟后务工”等为代表的促农增收且群众认可度较高的乡村振兴示范点。

(二)坚持以“三转”破解堵点难题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既要继承脱贫攻坚经验做法,又要转变脱贫攻坚惯性思维、工作方式和方法路径,分清什么事该政府干、什么事该农民干,政府不搞“大包大揽”“代替包办”,厘清政府、企业、农民的边界和责任,着力解决群众参与度不高、投入渠道单一、建设成效不显等问题。一是把“要我干”转变为“一起干”。针对推进乡村振兴“干部干、群众看”的问题。制发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压实责任和发挥作用七条措施》,充分发挥“两个作用”,以党员干部带头干、领着干,引导群众跟着干、一起干。二是把“政府投”转变为“共同投”。针对乡村发展“有心干事、没钱办事”的困难,我们发挥政府投入引导作用,采取社会捐款筹一点、企业主体投一点、投工投劳解决一点、以奖代补给一点等“多个一点”方式多渠道筹措乡村振兴建设资金。三是把“规模拓展”转变为“内涵提升”。针对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特色特点不显的问题,我们坚持转变粗放型发展模式,树立经营乡村、经营农业理念,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要素,形成乡村振兴单点突破、以点连线、以线扩面的引领效应。

(三)坚持以“六个精准”推动全面振兴

不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我们只有树牢和运用好精准理念、系统思维,才能找到解决“三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措施。一是精准规划定位。围绕低热河谷地区为代表的果蔬、温热地区为代表的茶叶、温凉地区为代表的经济林木三大产业带,立足各乡村发展现状和优势,精准开展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科学确定主导产业,打造“一村一品”,走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路子。二是精准项目谋划。立足各乡镇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围绕规划精准谋划项目,通过项目的精准实施补齐短板、放大优势。三是精准资金使用。坚持效益第一原则,不“撒胡椒面”、推动资金向产业项目、民生项目聚集,真正把资金用到“刀刃上”。四是精准措施实施。以推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为目标,把措施精准到村、到户、到人,特别是监测对象帮扶上,做到精准因户施策。五是精准人才支持。精准因村选派驻村干部,实施人才“归园”计划,大力培养储备乡村发展所需的村(社区)后备干部和乡村振兴人才。六是精准考核评估。量化考核“稳定增收、集体经济、资金效益、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民生保障、乡村治理、党组织作用发挥”,以考促干、以考促效。

(四)坚持以“组织力施工图”激活内生动力

始终以群众期盼为导向,以制度创新突破组织力提升瓶颈。一是以开好群众会为基础,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坚持走群众路线,开好群众大会问需、问计于民,有效把群众具体需求和政府项目投向相匹配、把群众首创精神和建设措施相融合。工作开展以来,共召开群众会议338次、开列群众需求清单279项、征集发展意见1028条,对应编制项目160个,实现了需求、措施、保障的协调统一。二是以编制“组织力施工图”为重点,明确责任、激励作为。以村为单位,在政府项目投入的基础上,重点就党组织主动投入、党组织带领群众主动参与、党组织引领经营主体和个体主动融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主动共建4个方面,编制配套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1+4“组织力施工图”,明确责任人、时限、具体措施等内容,通过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实效化抓落实,倒逼各级主动谋划作为,构建起人人事事时时处处抓党建促振兴的浓厚氛围。三是以高质效落实为关键,精准用力、强化运用。在全面推开的基础上,每年按“一乡一年一示范”的方式,对13个重点村进行重点审核推进,做到各类示范创建、资金投向的集中统一,实现盲目规模拓展到内涵提升的有效转变。坚持把群众“口碑”作为检验组织力的重要考量,结果充分运用到评先评优、提拔晋升和项目资金扶持之中,激励发挥“两个作用”。

三、工作成效

(一)政府投入更加精准。推动资金向产业和民生项目、重点示范村聚集,与群众需求匹配,把资金用到“刀刃上”。2023年,整合衔接、沪滇等项目35个1.1亿元专项用于示范创建,抓实期间督查和年度效益评估,确保精准资金使用。比如,立足田园镇四角田村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和野生食用菌产业优势,围绕打造“两山”实践基地的目标,将沪滇协作项目、衔接资金项目向村级倾斜,建设4条野生菌生产加工线,延长了产业链条,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把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和群众增收,目前村级野生菌年产量达400吨,产值约1500万元,带动菌农户均增收2.4万元。又如,依托漭水镇黄家寨古茶树资源,先后投入沪滇协作资金4216万元实施古茶公园、黄家寨游客服务中心及茶产品展销中心等7个茶产业项目,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园,推动古茶树保护利用和茶旅融合同步发展。漭水镇古树茶年产值达1.1亿元,带动4800余名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实现年人均务工增收1万元以上。

(二)党组织投入更加有力。党组织运用集体经济再生产和补短板、主动领办专业合作社和向外对接市场谋发展、完善制度机制促治理保运转,全县主动谋划、攻坚、问效的氛围日益浓厚。比如,今年以来,50个村(社区)运用185.6万元集体经济资金发展产业34个,新领办产业类专业合作社14个,形成了甜龙竹“721”、赤松茸“334”等一批利益分配机制。又如,柯街镇依托橄榄河温泉资源,12个村共同投资,在橄榄河畔“飞地”建起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温泉颐养中心,实现年均纯收益300余万元,每年村均增收6万多元。

(三)党员群众参与更加积极。村党组织引导党员群众,至少在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环境整治等方面有一件以上的任务事项,树立乡村振兴的主角意识。比如,耈街乡挖沙村积极探索“支部聚合力、党员激活力、群众发内力”发展模式,组织动员全村党员群众自发捐赠花卉盆景、古物器具等价值3万余元的物件,义务投工投劳600余人次,党群同心共同打造“幸福示范路”,建设起了美丽、宜居、和谐、幸福新挖沙。又如,大田坝镇湾岗村以“党组织号召、党员带头、群众出力、乡贤捐资”的党群共建模式,组织群众累计投工投劳4000余人次,干群合力推动村容村貌由“脏、乱、差”蜕变成“美、亮、新”。

(四)经营主体和个体融入更加广泛。党组织积极引进经营主体和有能力的个体,在产业带动、服务促动上发挥积极作用。比如,翁堵镇依托本土龙头企业遐迩茶品有限公司,成立专业合作社吸纳350户农户,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按高于市场2.5元/公斤的溢价标准收购鲜叶,带动茶农户均年增收3800元以上,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实现企业、农户、村集体三方共赢。又如,勐统镇引入2个经营主体发展“云甜1号”甜龙竹产业,带领6000余名群众发展种苗400亩、产笋2500吨,实现增收2500余万元。

(五)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共建更加紧密。积极发挥共建党组织的优势,在人、财、物、智方面予以支持。比如,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帮助龙泉村开展“两污”治理、引进腌制品企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又如,鸡飞镇邑等村借助西南大学挂钩帮扶资源,结合邑等村产业种植优势及西南大学科研人才优势,建立柑橘专家工作站,流转柑橘种植土地,开展柑橘示范园建设,实现示范基地产值翻番,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氛围。

四、经验启示

昌宁县强化“三问三转”“六个精准”在各级党组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中的实际运用,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强化了基层党员的责任意识,提升了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而激发群众主动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实现以高质量党建精准有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一)强化组织建设,夯实乡村振兴源动力。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乡村振兴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推动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重大工程,许多难啃的“硬骨头”需要党组织示范引领,汇聚合力大力推进,带动辖区内各类组织、个体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形成齐抓共管、聚力攻坚的工作格局,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乡村振兴有效推进上,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组织振兴推动全县乡村全面振兴。

(二)坚持人民至上,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力。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各项事业的发展,只有落实到增进农民福祉上,落实到促进农村发展上,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发展成果,才能真正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昌宁县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引领广大党员群众“把要我干”转变为“一起干”、“政府投”转变为“共同投”、“规模拓展”转变为“内涵提升”,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激发群众有效参与,调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推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三)突出精准高效,增强乡村振兴驱动力。谋划项目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聚焦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短板进行谋划,特别是促农增收的项目要优先谋划、优先保障、优先实施,要坚持效益第一原则,集成资源、集中力量打造示范点,把有限的资金用好用活、用在“刀刃”上,选好载体、找准项目,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夯实乡村振兴提供基础保障。

(责编:王珂园、秦华)
相关专题
· 党建专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