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保山市隆阳区委组织部
2024年08月02日09:4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
为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自2022年开始实施“四类项目”,各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自行设定1至2个项目,制定项目书,明确目标、措施、时间表和路线图,实行年初“挂账”、年中“报账”、年尾“结账”,通过项目化推动压实党建责任,强化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集中解决一批重点难点问题。3年来,累计实施书记“领办项目”74个、副书记“融入项目”142个、组织委员“摘桃项目”62个、班子成员“实事项目”503个,共计整合投入资金2.65亿元,为基层解决问题1900余个。2023年上半年基层党建擂台比武获一等奖,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年度考核为“好”,“九条激励措施”排名全市第一。
二、做法
一是书记“领办项目”聚势赋能。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围绕当前基层党建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从产业发展、集体经济、乡村治理、人居环境整治、乡土人才培育等方面选题立项,通过“小项目”促进“大提升”。板桥镇党委书记将东河流域水污染问题综合治理纳入书记“领办项目”,按照党员带头、试点打造、整村推进、全镇示范的工作思路,实行“日跟进、周碰头、月调度”项目管理制度,全力推进东河整治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兰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将党组织领办公司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列为书记“领办项目”,13个社区抱团成立商贸公司,盘活沉睡资源建成农贸市场,2023年农贸市场营收600余万元,租金分红133.7万元,实现社区增收入、企业获效益、群众得实惠多边共赢。
二是副书记“融入项目”合力攻坚。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主动融入书记“领办项目”,自觉做到目标同心、力量同向、工作同步,全身心协助书记抓好项目推进。九隆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将老旧小区治理纳入副书记“融入项目”,建成于二十世纪80年代的保山市委市政府小区等一大批“问题小区”通过一体化改造,卫生脏乱差、停车不规范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群众安全感和获得感明显增强。西邑乡副书记“融入项目”着眼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围绕烤烟主导产业,探索“党组织+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建设大庄产业园,构建山地烟草农业现代化体系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就业400余人,大庄村2年时间村集体经济翻了20倍,2024年可达300万元以上。
三是班子成员“实事项目”纾难解困。各乡镇(街道)班子成员按照“切口小、示范强、能落实”的要求,结合工作分工,精准选题立项,做到覆盖更多群众、解决更多问题、办好更多实事。丙麻乡班子成员将农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纳入“实事项目”,在白玉村打造万亩油菜花海农旅品牌,被农业农村部推选为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精品景点路线之一,去年以来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000余万元。潞江镇班子成员将保山小粒咖啡精品化发展纳入“实事项目”,整合土地、资金、人力等资源,通过招商引资、提升品质、龙头带动、品牌建设、科技赋能等,不断擦亮保山小粒咖啡“金字招牌”,直接带动咖农5万余人、户均收入1.57万元。
四是组织委员“摘桃项目”争先进位。各乡镇(街道)组织委员按照“奋力跳、去摘桃”的要求,跳出党务工作去谋划推动基层党建示范创建。九隆街道组织委员“摘桃项目”着力于仁寿门社区省级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聚焦“网格连线,党员联户”,推行“1+N”的党员联户制度,在党员服务群众、人居环境提升,商业业态布局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024年获“云岭先锋红旗党支部”称号。永昌街道组织委员“摘桃项目”以党建带群建为抓手,提出“五心”工作法,成功创成“云岭先锋党建带群建示范点”。当前,全区共申报创建省、市示范点27个,区级储备示范点41个,均安排组织部门领导挂钩指导,组织委员通过“摘桃项目”合力推进,形成了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三、成效
一是工作责任压得更实。通过三年多的发展,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深刻认识到“四类项目”的重要性,主动担当作为,将项目成效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通过建立健全责任制和考核机制,领导班子成员将个人的工作绩效与“四类项目”的进展直接挂钩,形成了明确的责任链条进一步督促领导班子成员在工作中更加注重细节,更加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确保了“四类项目”能够顺利推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
二是破解难题更突出。项目谋划初期已经明确要将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项目谋划过程中不断深入基层,倾听民声,了解群众的需求和痛点,针对性地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经过3年的探索,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改善,还是就业扶贫等方面,领导班子成员都能够准确把握群众最迫切的需求,优先安排资源和力量,力求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改善,“四类项目”也在逐渐成为对接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和群众的向心力。
三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紧密。“四类项目”的实施始终坚持以服务大局为核心,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来规划和实施。真正做到“四类项目”不仅要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更要与国家的发展目标和地方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在项目的选择和实施上,领导班子成员注重与上级部门对接,确保项目既符合国家战略,又贴合地方特色,既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又能够改善民生福祉,也为地方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探讨
一是坚持系统思维,让独奏变合唱。某种程度上来说,抓“四类项目”就是抓住了领导、抓住了问题。通过“四类项目”压紧压实基层党(工)委的主体责任,党(工)委书记亲自领题、以上率下,班子成员分级负责、各负其责,各级党组织全面参与、起势破局,从基层党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入手,将问题变项目,破解了基层“单打独斗、体系不畅”的问题。
二是抓实项目管理,由粗放到精细。“四类项目”实施是关键,在项目推动过程中要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限、定结果,通过“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做好项目精细化管理,采取定期调度、实地调研、跟踪指导等方式推进项目落地见效。把“四类项目”落实情况与基层党建考核挂钩,注重实绩评价,对成效好、群众认可度高的项目进行集中宣传和公示,对成效差的项目责令其限期整改并主动接受监督。
三是服务中心大局,化虚功为实效。把“四类项目”当作一个支点将党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任务撬动起来。从项目调研、选题、立项、推动各个环节,都应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互融共进,紧扣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基层治理等中心任务谋划“项目”,要坚持问题导向,想好就干、苦干实干,让基层党建有抓手、抓到关键点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相关专题 |
· 党建专题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