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松滋市委组织部 松滋市新江口街道石板坡社区党委
2024年08月01日10:3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情况
湖北省松滋市新江口街道石板坡社区位于松滋市中心老城区,以百年历史老街石板坡街命名,是松滋老县城的旧街巷、峭屋脊、制高点。辖区范围东起民主路,北邻新星路,南至上清观街,西抵幸福路,方圆2.5平方公里。社区主次干道5条,背街小巷13条,下辖7个居民小区,常住居民2655户,7125人。社区党委下设4个党支部、201名直管党员,7个下沉党支部、232名下沉党员。驻社区单位10家,小区院落32个,私营门店337家。
过去,石板坡社区因地势高峻,可以躲避水患,20世纪50年代初,陆续有居民散居于石板坡街顶,因环境清静清净、视野开阔,故名幸福岭,后来逐步形成居民小区。斗转星移,城市变迁,岁月的尘埃淹没了旧城的繁华,留下的只有难言的“伤痛”,背街小巷坡陡路窄、污水漫流;老旧小区设施陈旧、环境脏乱;地灾隐患墙裂路崩、山滑坡陷;空中管线纵横交错、杂乱无章;人口密度大、人居环境差,给城市基层治理带来不少压力和挑战。
(一)基础设施老旧,治理困境凸显。石板坡幸福岭居民小区位于松滋市中心城区海拔最高点,背向武陵,面朝松江。含1条主巷、8条背街小巷、3个小区院落,区域属于散户及楼栋混居状态。小区居民住房多建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年代久远,设施陈旧老化,道路破损严重,配套设施不全,环境脏乱不堪,居民出行诸多不便。
(二)干部队伍薄弱,治理力量不足。石板坡社区“两委”干部6人、网格员7人,除做好社区常规工作外,还要为辖区7000多名居民做好服务,人手不足是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不仅如此,由于社区工作琐碎复杂,工资待遇不占优势,上升空间小,对年轻人的就业吸引力不大,离职辞职现象较多,难以留住人才,加剧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三)自有资产匮乏,治理效能欠佳。石板坡社区作为典型的老旧社区,自身无任何集体资产,无任何经济收入,且辖区多为老街老巷,三无小区占据80%。缺乏相应的资金作为支撑,为百姓解决急难愁盼时,往往有种“有心无力”的感觉。加之,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部分居民、单位把自己当成被管理的对象,主动参与意识不强,有事找政府的依赖思想不同程度存在。
探索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径”,做好共同缔造美好幸福生活“必答题”。面对社区力量薄弱、问题纷繁复杂的现实局面,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让党员干部与群众距离更近,关系更亲,服务更优?石板坡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抓牢群众主体,聚合缔造力量,在体制机制上大胆探索实践,共同缔造解锁社区治理的“幸福密码”。
二、主要做法
共同缔造活动试点以来,石板坡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坚定不移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践行“五共”理念,在幸福岭居民小区推进“一网联结、四方联席、五长联勤、双向联通、全民联动”“五联”工作法,共同缔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着力打造“看得见的幸福”。
(一)决策共谋:“一网联结”聚民智
石板坡社区党委将“决策共谋”作为首要任务,聚焦居民“急难愁盼”问题,致力拓宽政府部门、社区党委与群众交流的通道,关切群众想参与、能参与、乐参与的诉求,变“要我做”为“我要做”,通过坡上会、巷子会、小区会、屋场会等形式,发现群众需求,汇集群众智慧,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真正实现了群众的事情群众做主。
一是推动组织体系进居民小区。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居民小区党支部—街巷(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党组织体系,壮大幸福岭“巧手妈妈”等群团组织,“乐乡社工”等社会组织,“静和管家”等自治组织队伍,让幸福岭1208名党员及群众在组织中“找得到家、说得上话、做得了事”。围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将问题和治理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全面收集群众诉求,共收集人文传承、地质灾害、排污不畅、环境脏乱、小区改造等意见建议80余条。
二是推动议事平台进居民小区。依托居民小区“幸福e站”,建立群众议事平台,在“幸福e站”持续深入开展“周末议事”“街坊夜话”活动。推进街巷建“幸福e站”,确保“有地议事”;推进党组织进“幸福e站”,确保“有人管事”。2023年,“幸福e站”组织“周末议事”“街坊夜话”“坡上会”“巷子会”“小区会”活动48次,“幸福e站”成为党群工作的“连心桥”、矛盾纠纷的“调解室”、居民活动的“会客厅”、便民服务的“加油站”。
三是推动“民间智囊”进居民小区。社区充分吸纳有能力、有威望、有公心、有时间、有热情的“五老人员”、下沉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建“共同缔造顾问委员会”。全体顾问针对居民“急难愁盼”问题以及“幸福e站”议事平台的意见建议,进小区、进楼栋、进住户,深入实地调研,在社区党委的组织下,形成相关建议案。同时,充分发动乡贤能人、文创达人、工匠代表等参与社区治理。通过推动“民间智囊”进居民小区,真正让贤能所行,影响一坡、带动一岭。
(二)发展共建:“四方联席”解民忧
社区党委以“石板坡上、幸福花开”幸福岭示范点建设为抓手,全面推动项目引、街道补、部门帮、群众筹的“四方联席”建设机制,全面整治幸福岭背街小巷坡陡路窄、老旧小区房屋老化设施陈旧、地质灾害导致的墙裂路崩山体滑坡等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
一是强化机制建设。社区将“坡巷共建”作为硬核,围绕民情民生,成立由项目、街道、部门、社会群众全面参与的建设指挥部,建立“四方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召开四方联席会议,推动人力、资金等要素向“共同缔造”一线聚集。
二是强化多方筹资。以多种形式、多方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形成人大代表建议案,争取老街改造、地灾治理项目资金扶持,采取“三个一点”资金筹集方式,在政府承担大部分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发动辖区单位、联建单位共同出资,带动居民出小部分资金参与共建,鼓励居民或出力、出地、出主意。
三是强化群众主体。为保障各项建设高质量实施,社区形成“党委主导、项目主责、部门主动、群众主体”的“一核多元”建设考核机制,形成以社区党委为基础核心,广泛吸纳驻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居民群众等多元主体充分参与,全过程、全方位监督施工建设。
(三)建设共管:“五长联勤”集民力
三分建设,七分管护。社区党委坚持以群众为主体,建立“坡长制”“巷长制”“楼长制”“点长制”“队长制”,全面发动居民,“五长联勤”参与共管。
一是全面共管。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推进志愿服务等,发动群众加强对幸福岭共建成果的管理与监督,建立“坡长制”“巷长制”“楼长制”“点长制”“队长制”,对石板坡全坡街、8条小巷、10栋居民宿舍楼、幸福岭13个共同缔造节点,实施“五长制”长效共管。
二是全员共管。“五长”人员,由全体居民民主投票选举,人人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幸福岭居民小区共成立7个专业志愿服务队,由全体居民民主选举出1个坡长、8个巷长、10个楼长、12个点长、7个队长。
三是全程共管。对管理的坡、巷、楼、点、队进行责任分工,明确管理职能。坡巷清洁卫生专管、小区运转业委自管、停车场智管、植物园、幸福景园、幸福e站等公共共享空间领管、专项行动志愿服务队分管。“五长制”共管模式有效实现了建设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无缝隙覆盖对接,网格居民人人都是幸福家园的管理者。
(四)效果共评:“双向联通”听民意
社区党委抓实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对项目建设、活动开展、自治管理等环节的评价和反馈,广泛开展“网格奖评”“群众议评”活动,变单一单向评价,为“双向联通”的评奖机制。
一是“网格奖评”树标杆。依托“五长制”日常评分量化,细化夯实居民“共同缔造”积分管理机制,全面开展“五长制”“户评制”效果评比活动,定期开展“最美小巷”“最美小区”“最美庭院”“最美志愿者”“最美主人翁”“幸福人家”等评选活动。
二是“群众议评”强监督。试点建设项目质量及基层治理效果,最终由群众说了算。一方面组织居民代表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监督、监理和评审,另一方面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对网格各项工作的评价,定期组织问卷调查,评价网格服务各项工作,开展“最美五长”“最美管家”评选活动。
(五)成果共享:“全民联动”惠民生
通过居民的共谋共建共管,昔日破旧老街危坡,如今已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印象年轮、艾氏木艺非遗坊、乡愁文化长廊等,传承古今文脉;地灾点建起了幸福广场;荒坡地建起了生态文化园和科普植物园;垃圾堆蝶变为幸福景园;老旧小区枯木逢春、焕然一新;幸福e站、思松艺术馆、静和书吧等,居民自建自管,打造成为居民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乐园。临江而建的“幸福廊亭”,情景交织,极目松江舒,情满石板坡,五彩炫网格,幸福竞高歌……共同缔造,关切了民需,惠泽了民生,凝聚了民心,极大地提升了幸福岭居民的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三、工作成效
(一)让“你和我”变“我们”。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实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行动,决策共谋居民一块想、发展共建居民一起干、建设共管居民一道管、效果共评居民一起评、成果共享居民一同享,坡岭居民从观望关注向主动参与转变,环境整治建设的热情高涨,群众出资出力、投工投劳、让地让利,自发参与共建成果维护和管理,共同守护民生幸福。
(二)让“小变化”见“大成效”。随着“共同缔造”工作不断推进,社区将“居民想要的”和“社区想做的”紧密结合起来,用坡岭的点滴变化汇聚成环境“蝶变”的磅礴力量。曾经,幸福岭并不幸福。如今漫步幸福岭,低头有一路的故事,抬头有诗意的远方,地灾点蝶变文化园,垃圾场嬗变风情园。
(三)让“要我做”为“一起做”。共同缔造,群众不出力、不“合伙”,只能是旁观者而不是亲历者,就少了主人翁对待“自己事”的热情和执着,社区把群众参与作为最终目标,充分激发幸福岭居民群众共同缔造的内生动力,问需于民,让群众做问题的发起者;聚力于民,让群众做缔造的建设者;取信于民,让群众做管理的参与者;问效于民,让群众做社区的服务者;造福于民,让群众做成果的共享者,带动群众实实在参与到幸福生活建设中来,真正构建变“要我做”为“一起做”的和谐干群关系。
四、经验启示
(一)党建引领是核心。党组织是城市治理的“主心骨”“火车头”。为了更好地凝聚民心、服务群众,必须以党建为引领,打造坚强有力的“一元核心”“坚实堡垒”,把党的领导贯穿城市治理、共同缔造活动全过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扩大红色阵地的辐射范围,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组织体系,把每个居民都纳入一个或多个社会组织中,让每个居民都能在组织中找到位置。
(二)解决民生是重点。群众身边的点滴小事,是群众最关心的,也是最容易感受到的。必须抓住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作为“共同缔造”的切入点。在解决民生问题中,培育扎根小区的“本地人”,汇聚多方下沉的“身边人”,形成各方资源汇集、群众充分参与的有效机制,把群众最在意的“大事小情”解决好,不断增强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福祉。
(三)群众参与是根本。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尊重群众意愿,凝聚群众共识,推动基层治理由政府主导向社会多方参与转变,必须把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支不支持作为解决问题的成效标杆和工作作风的试金石,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有效调动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在“共谋”时,倾听采纳群众的想法,群众就更愿意参与进来,更加积极地参与“共建”“共管”“共评”,更好珍惜和“共享”成果。
(四)健全机制是保障。完善“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体制机制,形成完整制度,规范引导“共同缔造”。探索建立社情民意收集机制、群众议事机制,注重发挥乡贤能人在人缘、地缘、资源方面的优势,储备共同缔造人才库。拓展共建途径,丰富共建内涵,增强共建实效。完善建立认捐认建认管机制,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机制及成果共享机制,让居民共同享有并维护社区公共环境、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良好局面,增强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
相关专题 |
· 党建专题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