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钦 尤惠阳
2024年07月31日07:56 来源:光明日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从全面深化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表明了我们党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六项重大原则,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证明,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性和艰巨性要求坚持党的领导。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只有坚持和加强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才能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问题相互纠缠,涉及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诸多矛盾关系的协调处理。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必须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事业各方面全过程,不断提高党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能力和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全面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和独特优势。要不断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和担当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用改革精神管党治党,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效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中国共产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强调“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在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要体现在“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和“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三个方面。“改革为了人民”,体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依靠人民”,彰显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主体力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经验创造和总结都来自人民的实践。“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表明了改革发展成果要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之一,更是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集中体现。
坚持守正创新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的推进过程。守正,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创新,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守正创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守正基础上的创新,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能够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其中,理论创新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的抽象化凝练,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创新是基于新的理论指导,对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进行的创新性探索,着力解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制度创新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制度保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同时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为目标;文化创新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厚植文化根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是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最终在理论上概括为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在内的一整套制度体系,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重要指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加强制度建设,破除不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体制机制束缚,释放制度活力,增强社会发展动力。
根本制度引领和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制度的属性、方向、价值取向,必须筑牢根本制度,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基本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和发展的基础性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持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要结合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实践加以改进和完善。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是对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的延伸和重要补充,新时代进行制度创新要创新一系列重要制度,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出更多制度红利。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于国家治理过程中,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法治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将改革与法治相统一,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将改革成果及时上升为法律制度,推动了我国改革事业和法治事业的发展。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不是简单地将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叠加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法律依据,而是要求法律规范、法律实施、法律监督、法律保障、党内法规等要素形成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改革与法治都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主题,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加强法治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不断发挥好法治对于改革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坚持在法治轨道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立法和执法过程中妥善处理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
坚持系统观念
全面深化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一要处理好经济和社会的关系,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增进民生福祉提供重要的资源、资金和服务,社会的稳定、民生的改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二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三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效率,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正向互促。四要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寄活力于秩序之中,建秩序于活力之上,实现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创造稳定和谐有序又充满创新活力的经济社会氛围。五要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和目的,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和保障,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作者分别系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首席专家、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海派经济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