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区委组织部 重庆市涪陵区经济信息委党委
2024年07月24日14:4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起因
涪陵区地处重庆市中部、三峡库区腹地,是制造业大区、产业承接转移大区,在重庆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受国际形势不稳定和经济下行等不利影响,合成材料产业面临不少问题:一是原材料要素价格上涨,产品价格下降;二是链上企业耦合度不高,信息交流不畅;三是领军链主企业龙头作用发挥不明显,产业链群式发展还有差距。如何持续推进产业链健康发展,让“单打独斗”变成“五指成拳”,是涪陵区产业链党建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2022年以来,涪陵区围绕建设千亿级新材料产业生态圈,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沿链聚合、集群发展、打造生态”,组建合成材料产业链党委,将党建与产业链建设深度融合,“链”起组织、党员、资源、人才,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上下游高效贯通、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高能级产业生态,逐步形成“党建强、产业旺、企业兴”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具体做法
(一)聚焦“组织力”,健全体系,发挥好“领航”作用
一是优化责任体系。由区委组织部牵头组建工作专班,明确区经济信息委党委书记为合成材料产业链党建第一责任人,将产业链党建情况纳入年度党建工作考核,与全年非公党建经费划拨挂钩,做到产业链党建与产业同谋划、同落实、同考核。二是优化组织体系。率先在全市成立合成材料产业链党委(功能型)(以下简称“党委”),党委书记由区经信委党委书记兼任,委员由4家轮值企业党组织书记兼任,目前已吸纳成员单位30个,成功聚合18家链上核心企业(含4家国有企业,14家民营企业),“链”接起 105 个企业党组织,汇聚党员1675 名、人才2152人。三是优化工作体系。以链主企业重庆华峰化工公司、万凯新材料公司为总部,充分发挥其龙头辐射作用,带动链上企业推进党建重点任务,实现党的建设全域推进、党员队伍全域培训、党建品牌全域打造,汇聚产业、企业、资本、人才、服务资源,形成抱团成长共同体。
(二)聚焦“保障力”,健全机制,发挥好“服务”作用
一是开好联席会议,打通产业链堵点。按照“常态一季一议、要事一事一商”原则,邀请发展改革、住建规划、科技环保、应急消防和财税金融等部门参加季度联席会议,重点研究解决当季急难愁盼问题,坚持清单式推进、闭环式销号,切实打通产业堵点。目前,已召开联席会议11次,制定稳企纾困政策26项、线上归集政策600余条,解决重点问题45件、协调项目11项,为13户企业兑现惠企资金1500万元,解决信贷供给3.1亿元。二是强化包链服务,巩固产业链结点。开展“服到位解难题、零距离办实事”干部上门服务企业专项行动,落实市管干部全覆盖包点联系,属地党委党建指导员、行业主管部门助企专员、村(社区)网格员包链服务,形成市管干部、区管干部、基层干部三级服务网格,常态化上门收集困难问题,提供“保姆式”服务,形成“日常问题助企专员主办、重点问题链长领办、专业问题职能部门承办、疑难问题联席会议研办”闭环,36名链上服务专员24小时畅通企业诉求渠道,主动上门常态化服务企业268次,解决问题312件次,真正成为企业的“贴心人”。三是压实轮值责任,畅通产业链节点。选定华峰化工、万达薄板、万凯新材、建峰化工4家企业党组织作为轮值单位,负责党委日常工作,承担开展学习、组织活动、协调服务等工作,组织开展“季度同心联动”“党建协作·互学互鉴”企业观摩交流活动15次,引导链上企业搭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平台,定期汇总分析链上企业党建、人才、技术等“需求清单”和招商、原料、设备等“资源清单”,提交产业链党委统筹优化资源配置。
(三)聚焦“粘合力”,互融互通,发挥好“耦合”作用
一是深化产业链融合,优化区域布局。提升产业区域竞争力。紧扣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战略,与长寿区携手共筑新材料产业创新平台,积极对接长寿巴斯夫 MDI 项目,打通聚氨酯产业链长寿巴斯夫MDI-涪陵华峰聚氨酯产业链条,向下游发展聚氨酯泡沫塑料、鞋类制造、电缆制造等产业,奋力打造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加强成渝地区产业协作。整合彭州苯、达州乙二醇、涪陵页岩气等上游原料资源,发展己二酸、氨纶等下游聚氨酯产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抓住浙涪对口支援机遇,承接长三角材料产业梯度转移,带动材料产业向附加值更高的先进材料迭代升级。二是重塑产业链关系,着力延链补链。强化资源整合。党委通过项目共建、技术创新、整合上下游等方式,积极破解蓬威石化PTA与万凯新材PET本地配套不通、建峰化工聚四氢呋喃供华峰化工己二酸本地转化利用率不高、钢铁材料与合成材料等资源聚合难问题。着力延链补链。通过产业链以商招商,以页岩气、建峰化工、天原化工等产业牵线搭桥,成功引入华峰化工、万凯新材等链主企业。三是培强产业链集群,增强整体实力。党委围绕三大产业链、强化龙头支撑,建立百亿级企业库、领军企业库,推行“一企一策”重点培育方式,通过产业规划、政策支持、项目服务等全方位赋能,促进资源要素向在链企业优先集聚配置,培强重庆市级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培优上市企业,育精骨干企业,持续提升产业链集群整体竞争力。
(四)聚焦“创新力”,三轮驱动,发挥好“赋能”作用
一是聚才引智激活产业链动能。围绕“产业地图”精准绘制“人才地图”,根据链上企业需求制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组织链上企业到兰州大学、重庆大学等20余所高校院所集中招聘5次,线上招聘12次,引进各类人才539名,链上成熟骨干人才获国务院津补贴、重庆市富民兴渝贡献奖、十大科创人物、创业领军人才等20人次,推动高端人才引进、技术人才培养、产业工人招聘与产业发展、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实现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有效激活产业链人才“蓄水池”。二是科技攻关引领产业链升级。整合科创扶持政策,积极搭建产业链创新攻坚柔性平台,配套“高价值专利培育”等 5 类计划 18 条扶持政策。组建重庆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8个重点领域和前沿方向,摸排企业技术需求和“卡脖子”难题19个,梳理形成“揭榜挂帅”项目清单,开展核心技术靶向攻关。三是数智赋能促进产业链转型。引导链上企业拥抱“数字化”,积极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借助先进的华为大数据中心资源,探索搭建“一链一网一平台”,拓展“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在重庆华峰试点建设“产业大脑”。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努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变废为宝”打造化工新材料循环产业链。
三、主要成效
(一)破解了本地协同和配套不够的难题,做大了集群规模。产业链集群的蓬勃发展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产业链党建积极响应了新时代产业链发展的迫切需求,有效解决了本地协同与配套不足的问题。通过产业链党委的引领,成功实现了产业链的补链、延链、强链,大幅提升了本地资源转化利用率。2022年,涪陵区成为重庆市首个材料产业产值千亿区,形成了较完备的聚氨酯、聚酰胺、聚酯材料产业链,2023年,链上企业实现产值1070亿元,利润达到46.2亿元、利税10.4亿元。
(二)破解了创新与绿色发展不足的难题,实现了转型升级。党委引领链上企业积极探索“科创+”“绿色+”发展路子,有效推动了传统企业向数字化、绿色智能化转型,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在科技创新上,华峰化工公司率先攻克己二腈“卡脖子”技术难题,利用专有技术成功建成10万吨的己二胺/己二腈生产装置,突破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华峰苯法制己二胺技术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己二腈及尼龙66全产业链制备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项目荣获中国石化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成功创建高性能塑料及树脂制造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在智能改造上,链上企业创建智能工厂10家、数字化车间26家,3家入选全国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华峰己二酸智能工厂荣登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00强、华峰化工跻身“重庆市十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在绿色发展上,链上企业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7家、市级绿色工厂2家,提升了产业链环保水平,也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破解了产业链竞争力不强的难题,强化了集群效应。党委积极培育打造链上企业矩阵,做大了集群规模,做优了产品质量,有效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增强了产业链整体竞争力。目前,产业链上已有全市领军“链主”企业6家、市级“双百”企业1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5家、单项冠军产品企业2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3家,荣获重庆市企业创新奖5家,百亿级企业4家,“涪陵造”合成材料产业链已成为重庆规模最大、供应链最完整、科技攻关成果领先的优势产业。涪陵区正从重庆市合成材料产业的第一大区,稳步迈向成渝地区的材料产业领头羊。
(四)破解了党建服务与发展脱节的难题,优化了营商环境。党委创新服务机制、健全运行机制,将党建工作与产业链构建、企业生产经营、文化塑造等深度融合,推动组织共建、事务共商、活动共办、品牌共创,沿“链”优化了营商环境,让“企业无小事”理念得以践行,各方用心用情用力为链上企业提供精准服务、顺安解困。党委成立以来,已累计收集涉企需求 218 个,解决链上企业生产经营难题163件,真正叫响做亮了涪陵“服到位·零距离”营商环境品牌。
四、经验启示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涪陵区组建合成材料产业链党委,让党组织成为产业的坚强战斗堡垒,实现了把资源聚到“链”上、把人才育到“链”上、把先锋力量汇在“链”上,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制胜优势、发展活力,为实现“企业共赢、行业领跑”的宏伟蓝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党建铸魂,创新机制“聚”链。如何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凝聚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是产业链发展需要破解的难题。涪陵区通过创新机制,成立“合成材料产业链党委”,秉承“参与不干预、引导不主导、协办不包办”的原则,建立季度轮值、议事协商、清单管理运行机制,通过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组织体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引领力和执行力,探索出“因势利导、沿链聚合、集群发展、打造生态”的发展路径,涪陵区把合成材料产业链上18家企业集聚在一起,就是生动的实践证明。
(二)五指成拳,凝心聚力“稳”链。面对国际局势不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的新形势新挑战,党委成为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依托党委,链上企业实现了深度对接,能够迅速掌握党和政府的最新政策导向、惠企措施、帮扶政策;链上企业集思广益,共同探寻新的发展契机,并协同解决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当前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在党委的引领下,不同规模的企业实现平等交流、打破隔阂、整合资源,因“链”而谋,应“链”而动,顺“链”而为,共同推动产业链持续发展。
(三)集群发展,以点带面“壮”链。产业一旦形成完备的产业链,竞争力都会有一个量级的提升。对合成材料产业而言,其链条长、技术壁垒高,更需要集群化的发展策略。产业链党委加强与其他区域深入合作,联合长寿创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基地,以此推动各材料链条的上下游发展。具体来说,产业链党委推动聚氨酯链向上游拓展至BDO、PTMEG的生产,同时向下游延伸至TPU、超纤等领域;聚酯链则向下游的生物基医用材料、光学膜、可降解塑料等方向发展;聚酰胺链也积极拓展下游的民用丝和改性工程塑料等市场。通过这些举措,在川渝地区打造规模领先的产业集群,有利于以集群的力量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全面发展与壮大。
相关专题 |
· 党建专题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