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四川广安携手重庆毗邻区县——

“睦邻共兴”带旺集体经济

2024年07月23日08:04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今年五一假期,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万隆镇凤栖小院与重庆市合川区燕窝镇红豆小院成功“出圈”,川渝两地游客纷纷前来打卡,沿线垂钓基地、水果采摘园、“燕小二”茶餐厅生意火爆。“我们充分发挥万隆镇、燕窝镇毗邻区位优势,有效盘活乡村资源,携手开通‘燕窝红豆小院—万隆大雅柑基地—凤栖小院’精品旅游路线,五一期间,迎接游客20余万人,带动村集体增收70余万元。”万隆镇党委书记谭罡说。

广安市作为川东门户,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双核双圈”空间格局中的“战略前沿”,下辖4个区县毗邻重庆,22个乡镇88个村与重庆山水相连。近些年来,广安市积极探索渝广协同发展新路径,联合重庆市渝北区、长寿区、合川区、垫江县共同出台《实施“睦邻共兴”行动助推渝广毗邻地区村集体经济协同发展的九条措施》,通过组织共建、产业共兴、资源共享等方式,奏响渝广毗邻地区联合联动、互融互促、共富共强的“协奏曲”。

构建协作“红色矩阵”

近日,广安市邻水县高滩镇保家村迎来了几位“常客”,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秦家村党支部书记张来均等人前来洽谈扩大“高山土猪”合作养殖事宜。

“在邻水,这种‘串门’场景已经成为常态,我们和重庆市渝北区、长寿区、垫江县开展毗邻村党建联建,大家有事商量着来,产业联合着干。”邻水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双圈”建设中做好“融”字文章,党建引领是关键,广安市通过党建联建把力量组织起来、资源统筹起来,合零为整兴产业,齐心协力谋发展。

渝广签订“服务双城经济圈·共建党建先锋区”合作协议,在毗邻地区推动党建联建,构建起睦邻协作的“红色矩阵”。市级层面,定期举办毗邻地区党建先锋区联席会议,毗邻区县共聚广安商政策、话发展,累计签订人才、党员教育等方面合作协议23个;县级层面,成立毗邻地区片区联合党委16个,分别明确1名县级领导兼任片区党组织书记,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统筹推进两地协同发展事宜;乡村层面,两地162个村开展党建联建,深化农村党建、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领域交流合作,推动村村联动、抱团发展。

“我们充分发挥毗邻村党组织政治引领、组织动员、协调推动作用,逐步形成以村党组织为引领,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支撑,专业合作社、强村公司、家庭农场等共同参与的‘1+1+N’协作联合体,探索毗邻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新模式。”广安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向勇介绍。

共建产业合作项目

走进广安市武胜县街子镇九石坎村,千亩“大雅柑”园尽收眼底。“2022年,我们借助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同隔壁重庆市合川区沙鱼镇双堡村合作发展,种植晚熟柑橘1200亩,套种时令蔬菜200余亩,带动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村党支部书记宋尧海说。

九石坎村“晚熟柑橘”是武胜县和合川区产业联合发展的一个侧影。“近些年来,我们积极对接补位重庆果蔬产业布局,充分整合政策资源、统筹各类资金,通过合作经营的方式发展水果、优质水稻、大棚蔬菜种植,共同打造合武嘉陵江流域特色农业示范带。”武胜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吴海洋介绍。

为推动毗邻村组团经营、协同发展,渝广两地以党建联建为抓手,共建产业合作项目,打造毗邻地区乡村产业示范带。出台推进乡村片区高质量组团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毗邻乡村签订产业合作协议37个,落实合作项目112个,抱团增强片区产业竞争力。设立渝广毗邻地区产业项目储备库,共同包装储备乡村旅游、特色种养等产业项目76个。实施集体经济“消薄扶强”计划,聚焦财税、土地、金融、项目等方面推出24条针对性政策,实行政企让步、减费让利,推动毗邻地区2023年村均增收7.4万元、同比增长23.3%。

广安市还创新推出“产业村长”制度,从毗邻区县农业农村、水务、文旅等部门选派57名精干力量与重点毗邻村结对,支持产业发展,帮助协调项目资金700余万元、解决生产技术难题170余个,有效激发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

联解区域发展难题

近日,走进层峦叠翠的华蓥山,一条条公路宛如黑色丝带盘在山腰,汽车缓缓行驶,生动述说着觉庵村和康佳村的巨大变化。

觉庵村和康佳村位于华蓥山深处,风景秀美、资源丰沛,但以往道路不畅,村民出行不便,制约了发展。“自从和毗邻的重庆市合川区三汇镇合作后,对村里的道路进行了扩宽和黑化,还开通了跨省公交‘川渝21路’,华蓥山宝鼎、玛琉岩瀑布等成了远近闻名的打卡地,村集体每年增收20余万元。”华蓥市溪口镇党委书记王小兵说。

广安市和重庆毗邻区县不断深化各领域合作,推动基础设施、乡村治理等方面共建共享,为两地集体经济协同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建立渝广毗邻地区基础设施共商共建共享机制,打通毗邻镇村“断头路”“宽窄路”17条,累计开通渝广跨省公交3条,整修、畅通灌溉水渠10.4公里。建立毗邻地区市场、信息共享机制,共享毗邻镇村电商直播基地、农贸市场等平台32个,联合举办产业对接会、推介会11场。出台协同治理实施方案,实行环境共护、平安共创、监管共抓,开展环保联合巡察100余次,调解两地矛盾纠纷300余个,监测整改集体“三资”问题63个,为毗邻村集体经济协同发展“保驾护航”。(本报通讯员 胡佳文 耿广东)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相关专题
· 党的建设数据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