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济宁市委组织部
2024年07月19日16:3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
山东省济宁市围绕山东省委组织部关于驻村帮扶工作“组团帮片区、示范带全域”有关要求,创新驻村帮扶工作思路,打破地域、领域壁垒,发挥驻村干部团队作战的优势,组建“第一书记联盟”,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从“封闭”运作到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联动”,实现从“就村抓村”向“抓村促片”转变,在产业谋划、项目建设、产品营销上“全链条”发力,推动帮扶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驻村干部产业帮扶的新路,让驻村第一书记在乡村振兴“百区千村”建设中勇当“尖兵”。
二、基本做法
(一)互联互建,联出“新格局”。打破“一人一村”传统模式,全面深化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的“第一书记联盟”路径。在横向联动方面,统筹全市11个县市区、3个功能区,146个帮扶乡镇和省、市、县三级第一书记,遵循“地域相邻、规模适度、便于管理”的原则,按照省派、市派带县派的思路,全市建立县级总盟11个,乡镇分盟145个,形成“省派(市派)+本乡镇县派+兄弟乡镇县派”的“1+1+1”联盟帮带机制。打破领域壁垒,按照第一书记派出单位、专业能力和擅长领域,分别构建党建、产业、合作社、种植养殖等专业分盟,统筹县级专业资源。在纵向延伸方面,联合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等15个行业单位,统筹第一书记、派出单位、帮扶镇村等资源,成立“联盟专家顾问团”,构建“第一书记联盟”向上对接、向下延伸、动态开放的运行体系。
(二)互学互比,激发“新动能”。常态化开展观摩交流、“比武打擂”活动,以互学互比促实干争先,抱团取经带全域提升。一是开展联盟观摩。各分盟设轮值召集人,每月开展1次分盟观摩,每季度开展1次总盟观摩,累计围绕基层党建、领办合作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开展观摩交流300余次,通过学先进、补短板、强弱项,共促能力提升。二是搭建比拼平台。围绕第一书记职责,每季度开展1次分盟“比武打擂”,每半年开展1次总盟“比武打擂”,通过晒实绩、比担当、展风采,激励各第一书记取长补短、奋勇争先。三是健全评价体系。第一书记每半年分别向所在分盟、帮扶村和派出单位述职,各分盟召集人向总盟述职。“比武打擂”和述职评议情况与年度考核、评先树优挂钩,记入《第一书记工作红黑台账》和个人实绩档案。
(三)互助互享,汇聚“新力量”。坚持共建共享,让资源向联盟集聚,力量向联盟汇集,形成1加1大于2的发展效果。一是两张清单促进力量汇聚。指导帮扶镇村与省市县三级第一书记派出单位签订联建共建协议,强化派出单位联村帮扶责任,帮扶镇村、派出单位分别列出“需求清单”“资源清单”,聚焦帮扶村急难愁盼,共同匹配确定帮扶事项。每年年初,由县委书记带队到省派、市派干部派出单位对接工作,最大限度争取支持,充分调动派出单位力量帮县促镇带村。二是资源优势引领实体平台。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及派出单位在农业、水利、市场、金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深度参与132个合作社联盟和相关产业项目,帮助新建、规范提升合作社675个,新增入社土地10万余亩,撬动涉农和社会资金2.4亿元,新增村集体收入2600余万元。三是“产才融合”拓宽致富通道。围绕产业发展,分盟汇总“问题清单”,县总盟“派单”,专家顾问团“接单”,优选一批党组织“带头人”和专业人才,持续在基层党建、项目发展及农业生产等方面提供支持,共评选“共富先锋”126名,推动人才向基层集结。引导金融机构与联盟产业项目结对共建,为240余个产业项目提供金融支撑,带动群众就业1.8万余人次。
(四)互带互促,凸显“新优势”。实行上带下,强带弱,上下促进,共同发力,搭建多方互动平台。一是帮带提升促共同发展。充分发挥省、市派第一书记站位高、眼界宽、资源和经验丰富的优势,由1名省派或市派第一书记帮带2至3名县派第一书记,建立319对帮带关系,以先进带后进,共同发展。二是“揭榜认领”促村级治理。围绕村级治理,开展有温度的党建“揭榜认领”行动,从党组织领办乡村物业、志愿服务队、“和为贵”调解室、信用管理、美丽庭院示范街等7个方面,选择其中的1-3项工作进行“揭榜认领”,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走深走实。三是联盟携手促党建融合。依托分盟各类活动,盟内第一书记以“四定三评双述一创”星级化管理工作为抓手,督促基层党建任务落实,密切分盟内各帮扶村党组织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构建“组织联建、产业联兴、活动联办、人才联育、治理联抓”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三、措施与成效
(一)健全围绕中心、协作配合机制,确保驻村帮扶工作运转流畅、高效开展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省市县协同发力促发展。建立市工作专班中的省、市人员常态联络、定期会商机制,每周共同制定计划、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有序推动驻村帮扶任务落实。扎实开展全覆盖调研、集中调研月、项目谋划月等主题活动,做好基层党建领域重点工作调研督查,助推全市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夯实基层基础。省委组织部《山东组工信息》、省专班《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情况交流》《第一书记帮扶动态》40次刊发我市经验做法。
2、健全完善机制,部门间协同作战共提升。市工作专班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与财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民政、交通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大力整合政策、资金、项目等帮扶资源,及时解决驻村帮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推动驻村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3、省市县三级干部同频共振,凝心聚力勇担当。以第一书记工作队为基本单元,遵循地域相邻、规模适度、便于管理的原则,对资金筹措、产业发展、矛盾化解等方面问题,汇聚力量共解,提高帮扶效能,构建“三级联动、资源共享、信息互联”的帮扶格局,有关经验被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省专班简报刊发推广。
(二)全力支持保障、注重能力提升,推动驻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履职尽责、担当实干
1、加强支持保障,确保“干劲足”。建立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专项帮扶资金保障制度,将资金列入年度预算。省委为省派第一书记每人每年安排帮扶资金100万元;为每支省派工作队每年安排帮扶资金300万元,有挂职县委副书记的省派工作队每年500万元。按照省文件要求,我市为市派第一书记安排帮扶资金、工作经费,保障“有钱干事”“干事带劲”。严格落实驻村干部伙食补助、交通补助待遇,全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障安心工作。
2、强化交流培训,确保“有思路”。先后召开驻村帮扶现场观摩会、“第一书记联盟”现场推进会等会议,每月开展“第一书记大讲堂”,通过现场看、当面讲,促进驻村干部交流互鉴、拓宽视野。收看全省基层党组织建设公开课,举办全市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培训班、基层理论宣讲骨干培训班等,对全市驻村干部全覆盖培训,确保驻村干部会干、干好。
3、严格日常管理,确保“蹲得住”。坚持分级管与属地管相结合,建立“市级专班统筹管理、县乡党委属地管理、驻村队伍自我管理、派出单位跟踪管理”的四级责任管理体系,分级抓好驻村干部日常管理。明确驻村干部与派出单位工作脱钩,确保驻村干部“轻装上阵”、身心俱驻。坚持“周总结、月交流、季评价”,实行重点任务台账、创新工作台账、信访台账、守底线防风险台账“四个台账”制度,对干部管在平时,将工作抓在日常。
(三)坚持正向激励与底线约束并重、以实绩论英雄,在乡村振兴一线识别干部
1、开展擂台比武。发挥“第一书记联盟”互动交流优势,采取视频展示、PPT汇报、现场问答等形式,定期开展擂台比武,让驻村干部上台讲经验做法、谈心得体会、比亮点成效,激励干部向高处攀、和强者比、与能者赛,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2、加强综合研判。坚持一线识别干部,采取不定时、不打招呼的方式到派驻地看吃住、到村看办公场所、到项目现场看工程建设、与帮扶村百姓交流,通过近距离接触群众,多渠道、多角度了解掌握干部的现实表现。建立《红黑台账》,每月调度正面、负面事项,与考核成绩挂钩,强化正向激励和底线约束。
3、优化考核奖惩。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实行考核“四挂钩”,明确牵头负责人考核与县(市、区)考核成绩挂钩,工作队队长考核与镇街考核成绩挂钩,驻村第一书记考核与帮扶村考核成绩挂钩,派出单位考核与驻村第一书记考核成绩挂钩,压实各方责任、凝聚帮扶合力。强化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至派出单位,作为评先评优、提拔使用、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全市417名驻村干部(含省派干部53名)受到各级表彰,其中11名驻村干部获得“省乡村振兴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市优秀共产党员”“济宁最美公务员”等荣誉称号,196名驻村干部被提拔重用,258名驻村干部晋升职级。
四、下一步思考
(一)科学选定帮扶镇村。在向脱贫村、强基村等规定类型的村全覆盖派驻第一书记的基础上,结合我市乡村振兴“百区千村”三年行动,每个县市区在“百区千村”范围内确定2个镇街选派市派第一书记,其他村选派县派第一书记,实现“百区千村”第一书记全覆盖。
(二)精准匹配驻村干部。严把程序关、条件关,新选派的市派第一书记,坚持“人岗相适”“人村相宜”,综合考虑“百区千村”特点、村庄性质、派出单位职能、第一书记特点,精准匹配驻村干部与帮扶村,做到人岗相适、才尽其用。
(三)稳妥做好工作交接。指导县乡主动对接,做好项目资产、档案资料移交,做到交接程序有序、交接内容清楚;召开全市新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动员培训会议,组织新选派第一书记及时到村工作,明确工作重点,压实各方责任。提前思考、主动服务,做好省派第一书记和省派工作队队员食宿安排、工作对接等事宜,助力省派干部尽快熟悉济宁情况,适应基层、转变角色,确保驻村工作平稳有序衔接。
下步,济宁市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将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驻村帮扶工作有关要求,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尖兵”作用,深化“第一书记联盟”运作,最优化统筹资源、力量,以更大力度投身全市乡村振兴“百区千村”建设;突出服务保障,全力抓好对上争取,协调省直派出单位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济宁更大倾斜;坚持驻村帮扶与基层党建融合发展,带领村“两委”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着力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持续推进乡村治理,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全力“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为建设现代农业强市、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贡献下派力量。
相关专题 |
· 党建专题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