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9日15:05 来源:农民日报
智能化蔬菜大棚成方连片,农家小院整洁雅致,“道德银行”“幸福食堂”“道德讲堂”展示着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的显著成绩……近年来,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强化党建引领,激发全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汇聚干部、党员、群众合力,持续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支部带头 西红柿变“致富果”
走进南和区贾宋镇郄村,成方连片的蔬菜大棚、智能化的先进设备、鲜红欲滴的西红柿……移步换景,目之所见皆是新时代美丽乡村新气象。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郄村有多年种植蔬菜的历史,但真正形成特色规模产业还要从村党支部带头组织发展说起。种植户的态度从“试一试”到“扩一扩”,从最初种植技术上的“不懂行”,到现在逐渐掌握各种蔬菜的生长周期、常见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这些变化都与村“两委”班子带头成立的三多蔬菜专业合作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过去种植西红柿的都是小散户,自从村‘两委’带头成立了三多蔬菜专业合作社后,西红柿成了全村的‘致富果’。”郄村党支部书记孟增山介绍,目前全村共有1800个西红柿大棚,种植面积3500余亩,年收入达1.15亿元,郄村2020年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21年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近年来,南和区坚持干部“领跑”,注重发挥村干部“领头雁”作用,将25名经验丰富的三星级村党支部书记纳入“智囊团”成员,督促其就和美乡村建设积极谋划、认真落实,并对工作成效明显的农村党组织书记给予激励。目前,南和区共将63个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工作突出的村党支部评为星级党支部,激发各村在党建引领下壮大集体经济、引领群众致富。
党员率先 “灰脸”展“新颜”
设施齐全的活动广场、整洁雅致的农家小院、展示农村新生活新风貌的创意墙绘……走进南和区郝桥镇吴村,移步皆美景,入目即画卷,一幅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画卷铺展开来。曾经的吴村还是个道路泥泞、“灰头土脸”的小村庄。从昔日的“灰脸”到如今的“新颜”,离不开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
吴村村民高兴地说,过去村里连个像样的小游园都没有,经过村里组织党员们带头干,现在终于有了设施齐全、美丽整洁的小游园,还能时不时在这里跳跳舞、看看戏,简直是美极了!为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吴村组织村委会成员和村民代表走家串户,了解村民对提升村容村貌的具体需求,发动全村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到改善人居环境当中。
在谋划阶段,村“两委”召集全村党员干部为建设宜居吴村集思广益,经过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最终制定了“扮靓乡村,留住乡愁”的整治方案。在整治阶段,党员干部踊跃参与,有物捐物,有力出力,许多党员将家里的黑白电视机、石碾子、石磨、木水桶、二八大扛自行车等“老古董”捐出来用于装点“乡愁大院”,带动村民自发捐献老旧物件,变废为宝,既整治了村内环境,又让村民留得住记忆、记得住乡愁。
目前,南和区组织全区6800名农村党员学习和美乡村建设相关政策,成立和美乡村党员先锋队8支、党员志愿服务队209支。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热烈氛围下,吴村的“颜值”不断提升,文化底蕴持续增强,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文明乡风扑面而来。
村民自治 陋习换新风
赵彦华拾到一串钥匙及时上交村委会,存入10分;赵平江参加志愿服务,存入5分……在南和区河郭镇赵牌村的“道德银行”里,一本本红色“存折”颇为显眼。但这个“存折”不存钱,存的是村民们美德善举转换成的积分值。村民们可用积分兑换相应分值的日常用品,激励村民行善事做好事,营造“德者有得”的文明乡风。
“‘道德银行’作为倡树文明风尚、推进精神文明创建的有效载体,将无形的道德兑换成有形的物品,为乡村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气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赵牌村党支部书记李进国说。
近年来,南和区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创新实施“凝聚思想、干部领跑、党员先锋、治理提升、强化激励”五项行动,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建设和美乡村注入新活力。
目前,南和区已创建省级和美乡村78个,先后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等多个荣誉称号。南和区强化全域和美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治理改革经验入选邢台市委改革办典型改革案例。
“南和区将进一步激励全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汇聚干部、党员、群众合力,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持续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南和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郝家磊说。(耿昭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小川)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