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福建宁德市:构建“1+10+N”基层培训阵地矩阵 推动“普通党员进党校”成常态

中共宁德市委组织部

2024年07月16日14:2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

新时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重点,逐渐从抓党员示范培训到抓直接培训、全员轮训的转变。基层党员数量庞大、人员类型构成多样,市、县党校培训机构力量无法满足全员培训需求,如何实现高质量对基层党员每年集中轮训,基层培训阵地发挥作用尤为重要。

近年来,为解决基层党员教育培训阵地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办班质量不高、培训覆盖面不广等问题,进一步推进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宁德市先后出台《宁德市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和现场教学点评选工作方案》《关于实施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百千万”工程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制度,通过建好用好市级“四下基层”学院,推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同时,培育10个市级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建立多条县级区域主题培训示范带,用好126个乡镇党校,用活800多个现场教学点,构建“1+10+N”的市县乡村四级党员培训阵地矩阵,推动党校触角向基层延伸、教育培训向一线拓展,“普通党员进党校”成为常态,有效抓实基层党员直接培训、全覆盖培训。

二、做法

(一)构筑共享阵地,实现培训对象从“上级调训”到“家门口”参训

瞄准党员教育培训覆盖不到位、实效不明显的问题,按照分区域布局、分领域打造、分战线推进的思路,综合考虑工作基础、特色亮点、辐射带动等因素,建立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党员教育培训阵地体系,打通培训“最后一公里”,让基层党员实现“家门口”参训。集合力成立“四下基层”学院。立足传承弘扬“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及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依托市委党校挂牌成立宁德市“四下基层”学院,系统研究、总结提升“四下基层”促发展见成效的实践经验,开发核心课程,编写特色教材,打造精品现场教学点,开设“向基层学习”大讲坛和“三都澳”云讲坛,面向全国承接党员干部培训班,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学深悟透新思想。高标准提升培训示范基地。按照办学方向正确、办学资质合规、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实绩突出、办学保障有力五个方面,在全市遴选培育寿宁下党“学习小镇”、周宁“森林党校”等10个,培训承载量达100人以上、规范办学经验3年以上的不同类型、各具特色、主题鲜明的市级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由市委组织部统一指导、统一管理,为基层培训提供阵地支撑。精细化培育区域主题培训示范带。每个县结合本地资源特色,根据主题相近、地域相邻原则,按照有一个精品阵地、有一个鲜明主题、有一条路线设计、有一批专人讲解员、有一定接待能力的“五个一”标准,实施县、乡捆绑建设,培育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党性教育等不同主题的党员教育培训区域链主题培训示范带15条,实现培训资源捆绑、培训阵地共享、培训成果共用,推动县与乡、乡与乡联合办学取得良好效果。全覆盖建强乡镇党校。按照“有组织架构、有场地设施、有师资力量、有教学计划、有管理机制”的“五有”标准,整合乡村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等资源,在全市规范建成126个乡镇党校,出台基层党校培训管理、师资管理、教学管理等3个制度、推动每个乡镇党校每年举办4期以上基层党员轮训班,常态推进党员培训。沉浸式用活现场教学点。用好用活宁德作为新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以“四下基层”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的资源禀赋,打造了福鼎赤溪、福安下岐、摆脱贫困主题展览等22个新思想现场教学点,开展沉浸式现场教学体验,为基层党员、干部开展新思想教育培训提供阵地保障,近三年吸引市内外党员干部现场学习体验20.5万多人次。

(二)夯实基础保障,力促培训资源从“头重脚轻”到“下沉一线”

坚持多渠道、多路径把多元化培训资源集聚到基层,切实解决教学力量较为薄弱的问题。挖掘特色教材进课堂。坚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搬进课堂,系统构建了“新思想(总论)”总讲课程和15个分讲课程相结合的“1+X”教学体系,开发了《〈摆脱贫困〉与宁德市情研究》《闽东革命简史》等一批高质量的新思想教育、党史教育、党员教育精品课程,推动闽东党员干部深刻学习领悟新思想。下沉优秀师资到一线。着眼组建接地气的师资队伍,坚持内培外引、专兼结合、优势互补,让懂政策的人讲政策、有经验的人谈经验、会方法的人教方法,全市建立开放性师资库145个2000多人,组建各级宣讲团226个,确立理论进基层市级联系点19个。依托“三学三讲三进”“新思想我来讲”“千堂党课下基层”等活动,广泛组织理论专家、领导干部、先进典型、乡村振兴指导员等到基层一线授课,形成党校教师定点挂钩授课、专家人才公开应邀上课、镇村干部常态讲课、兼职教员辅助教学的师资体系。推动经费保障成常态。按照“财政拨补、党费统筹”相结合的原则,在培训阵地建设、规范提升、开展培训等全过程给予经费补助支持,让基层培训阵地建得起来,培训班办得起来,阵地效果发挥出来。乡镇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万元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市、县委组织部根据乡镇党校阵地建设、现场教学点培育等情况,每年给予10万元左右的党费补助,形成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三)搭建多元载体,推动培训方式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施教”

全市不同层级培训阵地,根据不同培训主体实际,推行理论阐述、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现场体验等多元化培训方式,形成以理论辅导为支撑、现场教学为依托、沉浸式体验为主体的培训模式,推动教育培训既接地气又有人气,让基层党员坐得住、听得懂。精品路线体验学。每个主题区域示范带推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党性教育、研“习”学“习”等不同精品教学体验路线、设置教学套餐,在“宁德组工”公开发布,推出网上VR“路线实景”,体现每条教学路线精品课程、教学特色等,并提供场地预约服务,供全市各级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点餐施教。周宁以森林党校为中心的“生态周宁 逐绿前行”体验路线,福鼎在赤溪、柏洋等地打造“研习”新思想体验路线等均深受党员、干部喜爱。多元讲坛灵活讲。在乡镇党校、村级现场教学点推行“方言讲坛”“乡音课堂”,邀请“先进典型”“示范户”“田秀才”等“乡土教员”灵活用本地方言、乡俗技艺等,为农村(社区)党员讲述新时代新变化,教授种养殖新技能新方式,让基层党员坐得住、听得懂、用得上。坚持把课堂搬到基层治理先进示范点、红色革命基地、田间地头、车间班组等,组织开展“书记讲给书记听”“党员讲微党课”等活动,开设“向基层学习大讲堂”,打造党员“身边的课堂”,把基层生动实践和鲜活经验转化为生动教材,用身边事教育培训身边人。流动课堂实时训。依托“党建院落”“党员中心户”等平台,推行“海上渔排党校”“小区微党校”等做法,在全市建立“流动党校”68个,定期组织宣讲队伍、师资力量深入海上渔排等区域作业人员中开展宣传宣讲和业务技能培训。广泛开展“千堂党课进基层”“流动讲师团进基层”等活动,推动优质课程送课下乡、送教到一线,围绕农民增收、“一村一品”、土地流转、村级领办合作社等课题,在田间地头开课、开讲,为基层党员、群众“加油充电”,帮助提高乡村振兴一线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分类施策精准教。坚持精准培训、学用结合、“靶向”补短,结合受训劳动力党员从事行业、产业种类等情况,采取“小班制”“讲座式”等灵活组班形式,确保培训“全覆盖”“专题化”。根据农村(社区)党员实际情况,结合流动党员返乡,灵活安排培训时间和地点,集中开展冬训、春训,推动教育培训扩面提效。

(四)规范制度管理,促进培训模式从“走过场”到“规矩办”。注重健全基层培训阵地管理运行机制,严格学员考勤管理、完善教学评估机制,推动以制度管人、用制度办学,保障基层培训办班规范开展。责任定向落实。坚持上下联动分级负责,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党校统筹指导、机关部门密切配合、乡镇党委兜底负责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将基层党员教育培训阵地建设、管理运行情况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县、乡每年至少2次专题研究基层培训阵地建设和党员培训工作,及时研究解决问题。阵地定期评选。按照阵地建设规范化、教学形式创新化、教学内容务实化要求,高标准、严要求推进乡镇(街道)党校、示范基地、现场教学点规范建设、科学管理,采取“两年一评选、一年一评估”,优者上、劣者下的方式,对基层党员教育培训阵地实施星级评定,动态更新调整,在经费激励等方面给予差异倾斜。师资定点帮带。建立党校骨干教师联系乡镇党校、现场教学点制度,设立党校教师指导站,按“师带徒”“老带新”方式,组织骨干教师帮带基层培训阵地教员、党政干部挂钩现场教学点解说员、机关部门选派专技人员定点授课等,由县委党校统一培训管理,全面提升基层培训师资力量。广泛推行挂钩县领导上乡镇党校第一堂课,组织开展“精品课程”评选、“学员评价教师”等活动,通过教学“双向”评估,进一步提升乡镇党校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学员定标管理。出台《乡镇党校学员管理实施细则》《现场教学点规范管理方案》等,严格基层培训阵地学员考勤、考核等培训管理制度,落实学时制度,登记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培训情况,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档案。同时,将培训情况作为年度考核、民主评议和评星定级重要依据,纳入党员档案归档内容。

三、探讨

1.建强培训阵地是推进党员教育培训常态化的基础保障。基层党员数量庞大、类型多样,市、县党校培训办班承载力有限,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在县、乡、村,只有打牢基层培训阵地,按属地辖区开展党员轮训,才能广泛提高培训的覆盖面、实效性。宁德市构筑市县乡村四级党员教育培训阵地体系,通过加强场所建设、配强师资力量、落实经费保障、完善管理机制,全面夯实了基层培训工作基础,真正破解了基层党员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问题,构建了横到边、纵到底,全面覆盖、全员轮训基层党员的教育培训局面,近三年开展基层党员教育培训22.8万多人次。

2.下沉办学资源是提高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质量的有效手段。基层培训阵地师资弱、不专业,教学课程单一是影响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质量的关键难题。宁德市在建立基层培训阵地矩阵中,坚持完善区域党员教育师资、课程、基地等资源统筹机制,强化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各级党校、现场教学点的职能互补,深化与有关职能部门培训任务、师资培养、课程开发、经费保障等方面合作,有效推进全市教育资源的归集整合、集成优化、矩阵开发和统筹运用,建立起立体化教学模式,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整体合力,提高了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质量。

3.灵活培训方式是激发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积极性的重要方法。为破解基层党员类型多样、文化程度不同,党员集中培训难组织、坐不住、听不懂、学不会等问题,宁德市结合实际培育了15条区域链主题培训示范带,打造20多条不同主题的现场教学精品路线,800多个现场教学点,并根据培训对象特点,按需点单、按需施教把培训班延伸到田间地头、小区楼宇、生产一线,打造一批“理论+技能”现场培训路线,设置一批“短小精尖”培训课程,用方言乡音、快板说唱、畲歌畲语等形式灵活授课,极大激发了基层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实现了参训党员从“被动训”到“主动学”的转变。

4.健全管理机制是形成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合力的有效路径。宁德市坚持将加强基础保障作为推进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发展的切入点,从市级层面统筹资源、协同联动,打造了更多务实管用的平台基地,形成了更多符合基层实际的教学方式,建立更多符合基层需求的保障机制,并着力打破空间限制、实现培训阵地扁平化管理,为全面提升党员教育培训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实践证明,新形势下提高党员教育培训质量,不能单打独斗、各自为战,要健全工作机制,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规范管理、攥指成拳,才能凝聚起强大合力,实现阵地和资源建设质量效益最大化。

(责编:王珂园、秦华)
相关专题
· 党建专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