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山东济宁市兖州区酒仙桥街道:创新共享村庄文旅融合模式 探索党建引领村级集体资产增值新路径

中共济宁市兖州区酒仙桥街道工作委员会

2024年07月08日14:3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酒仙桥街道付家楼村立足生态资源优势,通过全面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以“租赁流转+改造利用”的方式,建设“宜乐宜居、宜文宜游、宜业宜富”付楼共享村庄项目,全面开启党建引领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的新格局,打造“抬头看蓝天,低头见绿田,留得住乡愁,富得了口袋”的乡村振兴兖州样板。

一、背景

付家楼村位于酒仙桥街道北3公里处,共有199户、794人,其中常年在外95户、426人。该村位于城郊地带,交通便利、风景秀丽;但长期以来,由于集体“三资”利用不足,村民流失较多,是典型的经济落后、资源匮乏、产业单一的“落后村”,人均年收入不足2万元,靠“自给自足”式的发展已无法适应乡村振兴发展需要。针对部分村民全家外出务工,造成大量宅基地和农房闲置的现状,付家楼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因地制宜探索“合作社+企业+农户+合伙人”共享村庄经营模式,盘活闲置宅基地42套,有效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乡村振兴。

二、主要做法

(一)多方位“盘底”,理清闲置资源禀赋

综合运用入户走访、查阅资料、召开座谈等手段,全面掌握宅基地上的“人、地、房”信息,全面摸清家底。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付家楼村组织“两委”成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组成摸排工作小组,针对全村闲置宅基地、边角地房屋和闲置建筑物等开展地毯式摸排,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地;在入户摸排的基础上,实行现场必到、信息必问、照片必拍“三必”制度,对闲置宅基地所处位置、占地面积、房屋状态、产权归属等基本信息做好登记造册;按照“一户一档成册”的工作标准,对现场走访摸排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分类整理闲置宅基地、闲置住宅和闲置建筑物台账,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下一步全面盘活村内闲置资产奠定良好基础。通过调查摸底,全村共有农村宅基地210处,其中闲置宅基地和闲置房屋42处,闲置率达20%。

(二)多模式盘活,实现闲置资源长期收益

农村闲置宅基地利用的根本在于产业依托,只有把乡村产业发展好,才能实现闲置资产资源长期收益。在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下,付家楼村党支部采取多种模式鼓励引导农户腾出闲置宅基地,为打造付家楼村“共享村庄”项目提供更大发展空间。

一是创设“合作社+企业”模式。发展既要挖“潜力”,更要借“外力”。付家楼村党支部领办成立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作为企业与村民合作之间的“桥梁”,负责将村内42户有意愿开发的闲置宅基地整体打包给企业,由合作社统一租赁流转使用,为企业提供可开发的闲置土地资源;合作社与第三方运营公司联合成立恋乡别院文化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实行企业化专业管理运营,对42间闲置宅基地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改造,将乡村旅游发展“蓝图”落实落地。

二是创设“小院合伙人”模式。对42间闲置宅基地的运营管理,恋乡别院公司率先打造轻食闲舍、围炉煮茶等5间样板间,其余37间面向社会发布“小院合伙人”招募令,主要招募研学教育、休闲康养、文化创意、艺术创作、特色餐饮等八大类型人才,采取盈利奖励、亏损淘汰机制,收取佣金收益,逐步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产业链,实现闲置房变“黄金屋”。截至目前,“共享合伙人”计划已有8家合伙人签约,2个创业公司入驻,落地业态10余个,带动直接就业120余人。

三是创设农户自营模式。支持农户特别是在村闲置劳动力、在外人才返乡盘活自有或闲置住宅,发展农家乐、“邻家小院”等项目。今年以来,创新“邻家小院”项目,精选20户庭院环境好、能接待游客的农户,在保持农村乡土原生性的前提下,对自家农房的墙体立面、居住设施进行微改造、精提升,由农户提供吃农家饭、住农户家、玩大棚采摘等农村生活体验项目,满足游客吃住游“一条龙”多元消费需求。目前,除统一对外租赁的42间“恋乡别院”外,已有20余户村民加入“邻家小院”项目,户均年收入达到4万元。

四是创设村集体共建模式。村集体通过租用的方式,盘活闲置宅基地和边角地房屋4处,规划建设公共厕所、村史馆等配套服务设施。为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盘活1处闲置宅基地规划建设付楼村史馆,面向村民征集收藏耕锄、犁、耙等近现代农具和缝纫机、茶壶、碗、八仙桌等传统生活用具100余件,用一件件老物件向人们展示着以往的生产生活轨迹,讲好家乡故事,再现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帮助群众了解家乡历史,切实做到保护乡史根脉。

(三)强化三个保障,确保盘活利用成效

一是强化配套保障。把盘活闲置宅基地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建设高标准农田375亩,维修水泥道路2.3公里,建设“四好农村路”柏油路面2.5万平方米,改造绿化5000余平方米,提升整村亮化1万余米,美化墙面1500平方米,绘制长800余米“国潮文化一条街”彩绘墙,高标准打造国画大师傅星伯艺术文化交流中心,成立山东省首家村级“非遗曲艺小剧场”,打造独具付楼特色的乡愁记忆。美丽乡村带动了富民经济,通过盘活闲置宅基地建设的网红打卡地、研学基地、农家乐等,每天游客络绎不绝,年吸引游客量达20万人。

二是强化金融保障。组织街道金融机构召开支持盘活闲置宅基地推进会议,对有贷款需求的“小院合伙人”,提供“一对一”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精准投放,有效撬动金融支农杠杆,助力闲置宅基地盘活。截至目前,累计为4位“小院合伙人”提供上门服务,3人初步达成贷款意向。

三是强化服务保障。街道设置党员先锋岗“综合受理窗口”,对“小院合伙人”、自营农户等群体,由工作人员提供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及卫生、消防安全许可等证件的全程“帮代办”服务,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指导经营主体准备材料,对消防安全进行实地检查,在材料和设施齐全的情况下,由工作人员代为办理,并把办理好的送证直接“送上门”,实现审批办证“零跑腿”。

三、实际成效

如今的付家楼村面貌焕然一新,通过积极发挥组织优势,不断强基础、聚合力、兴产业、优治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利益各方唱“独角戏”变为党群共建“大合唱”。付家楼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市级文明村(社区)、市级优秀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一是闲置农房变特色“小院”。通过对整村的闲置宅基地进行重塑打造、规划开发、多元经营,以“绿”为媒,以“文”塑“旅”,原来沉睡的42间闲置房屋变成了一个个项目、一处处绿地、一道道风景,实现了“闲置”资源变“增值”资产,宜居宜游宜业空间场景得以搭建完成,真正实现乡村即景区、生活即旅游。

二是“单打独斗”变“四方共赢”。通过盘活闲置宅基地建设“共享村庄”项目,恋乡别院公司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200万元,“小院合伙人”投资即盈利,村集体和村民参与年底分红,村集体年收入增加40余万元;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宅基地租赁、为游客提供服务、销售商品等形式,能够获得流转、租赁、年底分红和就业创业等四笔收入,被返聘的村民参与村庄保洁、服务管理等工作,还可获得工资性收入,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约1万元,真正实现村庄发展与村民致富“双赢”。

三是“荒芜村落”变“活力村庄”。在改造之前,村内的闲置宅基地多为残垣断壁,杂草丛生,破旧荒凉,通过对闲置宅基地房屋进行统一设计改造,形成了独具乡土气息的民居风貌。同时,通过建设网红打卡墙、绿地、停车场、休闲广场等,进一步改善了人居环境,构建了盘活闲置宅基地与美丽乡村建设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良性机制。

四、探讨和启示

共享共赢、幸福宜居的付家楼村是济宁市兖州区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径的一个缩影。抓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持续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链上资源高效配置、链上村庄互利共赢,不断推动党建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党建资源同富民资源融合,助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一)“党建+班子”,夯实组织基础。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桥头堡”,是服务“三农”的“主阵地”,更是造福群众的“指挥部”。酒仙桥街道党工委抢抓村“两委”换届契机,严格执行选任标准,突出把好政治关、廉洁关,优先选任致富带富能力和服务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群众口碑好的优秀人才进入村(社区)“两委”队伍。

(二)“党建+产业”,探索发展路径。党建强则产业兴,产业兴则人心聚,酒仙桥街道党工委始终坚持将党建与产业相融合、治理与改革互促进,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思路,实施“一村一策”,积极推进付家楼村共享村庄、河头村特色采摘园、粉店村蔬菜大棚等特色优势产业,聚焦项目实施要素保障,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全力推动项目落地落实。

(三)“党建+人才”,激活发展活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积极培优“头雁队伍”,坚持从优秀青年农民、致富带头人、毕业大学生中培养乡村振兴本土人才,储备“后备人才”37名,并择优补充到村级班子;用情聚拢“乡土人才”,吸引“能人”回乡、企业家入乡、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大学毕业生到乡等23人,破题乡村振兴人才短板。

(责编:王珂园、秦华)
相关专题
· 党建专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