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内蒙古鄂尔多斯:打造党建引领“根数据库” 数智赋能基层治理减负增效

中共鄂尔多斯市委组织部

2024年07月08日11:2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及动因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各级政府和各条线部门的工作效能,促使各级政府和各条线业务部门加快推进各类数字平台建设。其中,部分信息化平台直达基层,需要基层干部进行维护,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由于各条线部门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时各自为战,在建设条线部门信息化系统时,未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也未为基层决策共享所需数据,更未授权基层截留、复制数据。这导致基层在协助上级部门收集数据后,常常陷入决策、管理缺乏数据支撑的困境,不得不将统计任务层层下达至基层。基层干部需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统计、整理,然后逐级上报,额外增加了基层干部的工作量。

以鄂尔多斯市为例,2023年5月统计显示,苏木乡镇、嘎查村共承担着22个部门单位的42个信息化系统平台的维护工作,其中,属于国家级系统14个、自治区级系统15个、市级系统5个、旗区级系统8个;使用类别方面,常规办公信息化类9个,各类基础信息及数据更新维护类30个,督办反馈类3个;使用频次方面,随时使用的26个、每周使用的1个、每月使用的4个、每季度使用的2个、每半年使用的3个、每年使用的6个。街道、社区共承担着24个部门单位的56个信息化系统平台的维护工作,其中,属于国家级系统24个、自治区级系统21个、市级系统7个、旗区级系统4个;使用类别方面,常规办公信息化类17个,各类基础信息及数据更新维护类34个,督办反馈类5个;使用频次方面,随时使用的38个、每周使用的3个、每月使用的4个、每季度使用的3个、每半年使用的3个、每年使用的5个。而这些数据因尚未向基层共享,在上级部门调度工作时,仍需要填报大量的表格,苏木乡镇每年需要定期填报的表格至少有76张,其中高频报表有32张(至少每月填报一次);街道每年需要定期填报的表格至少142张,其中高频报表有36张;加之条线部门日常临时统计的数据、表格,数量至少要翻倍。基层干部被各种行政事务缠身,大量时间用于填表报数和维护各类系统平台,缺少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的时间,严重制约了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因此,迫切需要以新理念新方法为基层减负、为治理赋能。

鄂尔多斯市按照自治区党委“打造基层‘根数据库’,实现基层数据资源综合采集、一表通用、多方共享,让基层工作者从定期维护名目繁多的信息系统中解脱出来”的工作要求,于2023年5月率先在全自治区打造“根数据库”。通过数据综合采集、报表自动生成、服务主动提醒、报表审核准入四大功能,民政、人社、卫健、医保、残联、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高频报表实现一键填报。目前,全市26个街道和51个苏木乡镇已全面上线运行,基本形成了市、旗区、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共建共享共用的四级全口径“根数据库”,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各级系统数据壁垒,初步解决了基层条线业务多、填报系统多的问题,基层工作者填表报数负担减少50%以上,填表报数和系统维护时间每周缩短8小时以上,服务群众时间增加11小时以上,为“车”减负、为“马”赋能的成效显著。其经验做法先后获媒体报道,自治区党委改革办将其作为典型案例上报中央改革办。

二、做法与成效

(一)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机制保障,下活共建共管“一盘棋”

一是建立统筹联动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根数据库”建设,将其作为推动为基层减负的关键举措,通过召开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议等,定期听取建设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困难问题,并明确由市委组织部负责牵头抓总、市大数据中心提供技术支持,成立市、旗区两级基层“根数据库”建设专项工作组,制定16项任务清单,形成“市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项工作组统筹推进、基层单位共建共享”的统筹联动工作格局。二是建立统一保障机制。针对各级系统接口复杂、管理困难、各自为战等问题,采取“整合已建、统筹在建、规范新建”方法,由市大数据中心统一搭建系统平台、统一治理数据、统一入库管理的方式,建立市级人、财、物统一保障机制,避免旗区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实现“一方建设、多方共用”。目前,市级财政统一负责“根数据库”建设推广和数据治理经费,全市26个街道、77个苏木乡镇按统一标准进行数据治理和推广运行。三是建立跟踪问效机制。将基层“根数据库”建设使用工作纳入全市绩效考核体系,市、旗区两级“根数据库”建设专项工作组坚持向部门问工作能效、向基层问减负成效、向群众问服务质效,适时开展基层调研、调度推进、督查问效,形成常态化、长效化跟踪问效工作机制,确保“根数据库”建好用活。

(二)坚持数字赋能,构建四大功能,织密共享共联“一张网”

一是构建数据综合采集功能。通过蹲点式调研和地毯式排查,梳理出需要嘎查村(社区)填报的140多张高频报表和维护的50多套常用系统,对高频数据中的人、房、企、事、农牧资产等事项进行精准画像,制定了一套涵盖245个标准字段和450个统一标签的基层数据要素模板,根据模板综合采集基层基础数据以及市级业务条线回流数据24类1200余万条,经过清洗比对、分类存储及动态更新,完成239.3万条人口数据、104.9万条房屋数据、14.1万条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据、20.3万条农牧资产数据的整合工作,建成“根数据库”。同时,建立与政法“智治”平台、智慧养老平台、全员人口信息平台、市场监管“暖城多味”平台等信息化系统的数据接口,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实时共享;通过开发手机端小程序,设置信息采集、走访巡查、问题反馈等板块,方便基层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图文识别、智能匹配等技术,实时与公安人口库进行比对,将人、房、企、事等信息一键录入“根数据库”,并及时维护和更新各类数据标签和字段。目前,累计更新各类数据233.4万人次,实现一键录入、多方共享,有效重塑基层数据采集机制和数据更新机制。二是构建报表自动生成功能。对于各类统计摸底类报表,基层工作者可在电脑和手机端登录“根数据库”系统,通过信息检索功能即时检索、调取相关信息,一键生成电子报表,无需反复录入统计;对于需要定期维护和报送的报表,基层工作者可在更新和维护数据后一键报送,切实减轻填表报数负担。此外,后台设置了数据分级分类、存储加密、数据水印、访问控制等安全保护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三是构建服务主动提醒功能。通过“根数据库”及时汇算各类数据,自动筛选生、老、病、死等关键数据,推送给旗区部门工作人员,部门工作人员可通过“根数据库”系统“短信通”功能,将服务提醒和相关政策发送至基层工作者手机终端,指导基层精准开展各项惠民工作。同时,基层工作者还可根据人、房、企、事标签数据信息,向特定群体传播党的惠民政策、提醒办理惠民事项,改变了以往逐一致电通知和上门通知方式,切实提升工作质效。四是构建报表准入准出功能。按照“一表一议、非必要不新增”原则,对各部门新增报表需求,进行严格在线联审和备案上线,将不需要基层填报的报表“拒之门外”,并明确部门不得要求基层通过除“根数据库”以外的其他形式填报数据,基层有权拒绝填报未经审核上线的报表,切实从源头上规范基层报表业务,有效破解基层重复多头填报等问题。同时,按照“精简集成”原则,坚持“取消一批、合并一批、规范一批、纳入一批、保留一批”工作要求,定期梳理“根数据库”中报表,及时下线使用频次低、评估效果差的报表。“根数据库”运行以来,经梳理可减少报表70张,已减报表39张,整合重复报表4张,通过平台一键填报21张,以“瘦身健体”提升平台运行效率。

(三)坚持需求导向,赋能基层治理,理顺共治共享“一条线”

一是减轻基层干部负担。通过“根数据库”赋能,实现了相关行业领域数据全口径归集利用,基层高频报表可一次录入、一键生成、随用随取,破解了长久以来基层表格多、维护系统多、数据难赋能等问题,切实让基层工作者从重复填报同类型报表中解脱出来。涉及安全生产、创城创卫、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安建设、林草保护等工作领域的台账记录,苏木乡镇、街道可一键生成各类工作台账、活动记录,直接报送相关部门。以康巴什区青春山街道为例,网格员填表报数和系统维护时间每周缩短8小时以上,服务和保障民生时间增加11小时以上,实现了数据跑路、社工减负、服务加速的良好效果。此外,平台还可以实时存储社区活动、服务群众等日常工作资料,动态监督网格员入户走访、安全排查等工作情况,有效解决“人走数据丢”“干多干少一个样”等问题。二是提高部门工作质效。从不同途径汇入“根数据库”的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自动比对、自动关联和纠错相关信息,数据实现常用常新。以民政、人社、残联等部门为例,通过平台按需查询信息、一键定制“表单”,数据统计时间平均缩短95%以上,工作效率、数据准确率明显提升。同时,部门可根据信息数据比对精准识别服务对象,开展矛盾排查化解、养老医疗、减税降费、困难救助等工作,有效提高工作质效。三是提升服务群众水平。“根数据库”的实体化运行,实现各类证明事项一次采集、在线出具、多方共认,大幅缩减居民高频事项办理时限,高龄津贴、残疾人补助认证、失业保险等事项办理实现“零次跑”,各类涉民生补贴审核发放周期由过去的72小时缩短为3小时以内。“根数据库”成为推动基层减负,实现数智赋能的强大利器。以东胜区天骄街道为例,今年以来,网格员利用手机端小程序和“短信通”功能,“点对点”精准向辖区居民发布通知公告、办事指南50余次,办理高龄老人、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津补贴发放事项1400余件,精准向18周岁至24周岁符合征兵条件的男青年发送征兵动员信息1000余条,切实提高了服务群众效能。有效提升了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彰显了“暖城”力量。

三、经验与启示

(一)抓实工作保障,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方面,统筹全局工作的关键在于严格落实各级各部门“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职责。鄂尔多斯市坚持把“根数据库”建设作为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为基层减负的务实举措和推动为基层治理赋能的重要举措,定期研究推动。市委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带动各级“一把手”直接抓、具体抓,形成市—旗区—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四级纵向联动、各级直属部门横向协同推进,全市“一体化”抓“根数据库”建设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抓实部门间的统筹协调重点在于明确各部门的职责。鄂尔多斯市“根数据库”建设以来,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市大数据中心提供技术支持,成立市、旗区“根数据库”专项工作组统筹推进、指导调度,注重从整体出发,压实工作责任,凝聚各级各部门推动“根数据库”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抓好制度建设,夯实全门类数据基础底座。制度保障是“根数据库”建设成功的重要基石。鄂尔多斯市及时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根数据库”运行机制》,统一数据标签字段,规范数据采集、管理,强化安全保障。全面夯实数据底座,向下全面归集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日常管理的人口、房屋、企业、农牧资产等基础数据,通过数据清洗、治理,以标准格式导入“根数据库”;横向全面梳理分散在各部门的业务数据,制定数据归集清单,按时回流业务部门条线数据,与基层归集数据进行碰撞比对,持续丰富数据字段和标签;向上及时开发与自治区“根数据库”的数据接口,实现互联互通。始终保持数据处于常用常新的良好状态,各部门可按需从“根数据库”中提取数据,使“根数据库”既能大量减轻基层填报数据的负担,又能及时准确为部门提供所需数据。

(三)坚持问题导向,建好基层所需便捷应用。“根数据库”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满足基层工作的实际需求。鄂尔多斯市通过深入调研,聚焦基层所需和群众所盼,坚持以问题导向、务实管用为原则,以是否为基层减负提质增效为评判标准,以数智赋能基层治理为目标,着力建成顺应时代要求、服务基层需求的工作平台。通过对基层工作人员业务培训,让基层干部会用、善用。基层工作者结合日常走访,实时更新维护基础数据,全面提高数据质量,让数据“活”起来,为各级政府和部门决策提供依据;通过运用系统“活动”“检查”等功能,各级业务部门可实时查看基层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解决上报问题。

(四)注重技术创新,做好系统功能升级优化。数字化治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领域,只有持续关注新问题、新需求,不断创新和优化治理模式和手段。鄂尔多斯市将技术创新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驱动力,积极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构建数据综合采集、报表自动生成、服务主动提醒和报表准入准出四大功能,实现数据的精准采集、高效利用、安全保护和规范管理,不断优化基层治理的“服务链”体系。通过拓展苏木乡镇、街道和各业务部门的“根数据库”应用场景,实现了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提高了服务的响应速度和精准度,提升了基层干部减负获得感和数智赋能体验感。同时,技术创新也推动了服务方式的变革,从传统的人工服务向智能化、自动化服务转变,极大地提升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责编:王珂园、秦华)
相关专题
· 党建专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