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重庆市荣昌区:探索建立“三方”协作机制 构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新格局

中共重庆市荣昌区委组织部

2024年07月02日16:3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近年来,重庆市荣昌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探索建立党建引领网格力量、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委员会“三方”协作机制,打通小区治理“最后一公里”。

一、背景情况

近年来,荣昌区坚持党建引领、多方协作,在社区治理特别是小区治理中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同时,我们也发现部分城市小区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党建引领不强。部分基层党组织党建引领意识不强,小区党的组织体系不完善,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有差距,导致小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二是工作合力不足。小区治理问题涉及多个方面,需要整合各方资源来解决,但经常陷入物业服务企业单打独斗的局面,网格队伍、业委会等各方力量没有充分激发出来、形成合力。三是协调机制不健全。随着小区矛盾纠纷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物业矛盾纠纷持续上升,在矛盾纠纷处置过程中,业委会往往充当“旁观者”,而社区党组织忙于社区事务,缺乏对小区治理的有力指导,各方协调配合较差,制约着小区治理效能。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荣昌区迭代实施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做法,逐步健全网格力量、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委员会“三方”协作机制,架起了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二、主要做法

社区治理是城市基层治理的“基础底座”,小区则是城市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2020年,荣昌区充分总结疫情防控工作经验,在全区探索实施“先锋业委会”创建工作,强化小区及业主委员会党组织在小区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在职党员到小区报到服务并参与治理。2021年,荣昌区深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开展“先锋物业”创建,推动物业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积极协调化解小区矛盾纠纷,提升小区综合治理能力。2022年,荣昌区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小区党组织、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三方”联动作用,构筑了坚强堡垒,共同守护了小区群众生命安全,取得了积极成效。2023年,荣昌区深入开展“党建统领网格治理专项行动”,通过优化调整网格、建强网格党组织、配强网格力量、健全网格机制等措施,推动全区网格治理高效运转,网格“探头”“前哨”作用逐渐突显。在此基础上,荣昌区迭代优化2.0版本“三方”协作机制,构建起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小区党组织引领的网格力量、物业服务和业主委员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区治理体系。

(一)健全组织体系,夯实治理根基。一是坚持纵向到底。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优化调整小区和网格党组织设置,逐步形成“街道—社区—小区(网格)—楼栋(微网格)”的组织体系。其中,小区范围大于网格的,推动在小区建立党支部,在网格设立党小组;小区范围小于网格的,推动在网格建立党支部,在所辖小区设立党小组或选派党建指导员,确保党的组织体系上下贯通、执行有力。二是坚持横向到边。以“先锋业委会”创建为抓手,推动符合条件的业主委员会设立党小组,接受小区(网格)党支部领导;以“先锋物业”创建为抓手,鼓励引导符合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及时建立党组织,接受社区或小区党组织的领导;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通过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加强党的工作覆盖。分类制定党组织工作清单,推动“三方”共同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三是坚持党建联建。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主导,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推动项目、资源、力量向小区汇聚,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做实“万名党员进网格”报到服务机制,引导机关企事业在职党员带头在小区开展志愿服务、联系楼栋居民、争取各方资源支持等,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建立协调机制,激发治理合力。一是统筹“三方”工作力量。深入实施党建统领网格治理专项行动,每个社区网格按“1+3+N”模式配强网格力量,即落实“1名网格长+1名专职网格员、1名兼职网格员、1名网格指导员+专业执法力量、在职党员、志愿者等N方面力量”,充分调动激活网格内的资源力量。支持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的党员负责人与社区、小区(网格)党组织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推动“三方”力量形成叠加合力。二是健全“三方”联席会议制度。以小区为基本单位,建立党建引领下的网格力量、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委员会“三方”联席会议制度,由社区党组织成员或网格长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定期组织“三方”负责人或成员召开联席会,研究小区重大事项和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难事协商解决”。三是组建“三方”协作组。在社区党组织指导下,推动“三方”负责人组建协作组,负责定期联系沟通、协调配合、组织活动等日常工作。建立协作组工作群,加强信息沟通交流,凡涉及重大矛盾纠纷、公共安全、突发事件、信访稳定等方面问题,第一时间通报各方协作处置。依托“小院讲堂”、居民议事会、恳谈会等工作载体,“三方”共同组织开展“邻里节”“好媳妇好公婆”“最美阳台”等群众性活动,探索小区居民自我管理、协商共治的有效方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区治理格局。如昌元街道拓新红城小区先后举办三届“邻里节”活动,1000余名小区业主参与其中,获得感大幅提升。

(三)聚焦民呼我应,提升治理效能。一是推动服务下沉。“三方”协作组定期梳理小区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双向对接、双向服务,统筹解决小区需求和难题,架起党群“连心桥”,同时采取“群众点单、小区派单、党员接单”的方式,组织在职党员认领“微心愿”,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如昌州街道各小区广泛开展“同馨问需”活动,摸排老年需求310条,发布和实施互助服务400余人次,开展个案服务24人次。二是强化数字赋能。部署用好重庆市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推动数字化在网格(小区)深度落地应用,更好在信息归集、问题感知、风险预警、诉求回应等方面发挥作用,不断强化小区源头治理功能。以智治平台增效小区治理,牵动各级各部门资源力量向小区汇聚,推动多跨协同解决群众所期所盼,确保群众反映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三是实现闭环管理。健全联动解决问题的闭环机制,针对“三方”收集的群众诉求或联席会议商定的民生事项,各方按照职责任务迅速推动落实;超出三方职责范围或不能协调解决的问题,通过“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动问题闭环解决。强化考核评价,定期对网格力量、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委员会推动小区治理情况进行晾晒,把工作成效作为网格人员考核、业主委员会履职评价和物业服务企业考核评级的重要内容,推动工作落实落地。

三、工作成效

通过探索建立党建引领网格力量、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委员会“三方”协作机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一是党建引领更加有力。推动小区、网格、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党组织应建尽建、隶属清晰,全区240个小区全面建立党组织,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构建了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党员在小区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小区成为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二是治理效能更加显著。细化基层治理“颗粒度”,推动治理单元从社区下沉到小区(网格),并由“三方”力量共同推动小区治理。示范创建“先锋业委会”22个、“先锋物业”6家,依托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赋能,建立完善问题闭环解决机制,累积解决小区矛盾纠纷、人车分流、老旧小区改造等问题1200余件,推动全区基层化解率从64.32%提升至93.15%,平安报表和群众安全感调查分别排名全市第4和第2。三是力量整合更加有效。通过整合“三方”力量,以及各级部门单位、各类资源力量向小区聚集,推动了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形成治理资源的叠加效应,提升了小区统筹调度能力和服务群众水平,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2022年,拓新红城小区被评为全国“加强物业管理·共建美好家园”100个典型案例之一;2023年,“三方”协作机制被评为全国社区党建创新案例入围案例。四是群众参与更加有效。通过“三方”协调配合,广泛听取收集小区群众的意见建议,引导群众参与小区各类重大事项决策商定和各项群众性活动,帮助小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小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明显提升。

四、经验探讨

荣昌区探索建立党建引领网格力量、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委员会“三方”协作机制,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有效传承和创新实践,为提升小区治理效能提供了一定参考:一是强化党的领导,让小区治理更有力度。小区治理是城市基层治理的痛点、堵点和难点,更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突破点。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建强党组织这个“主心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做好组织巩固、人心凝聚、资源整合等工作,为小区治理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强化多方联动,让小区治理更有温度。小区虽小,但涉及的矛盾纠纷多元面广,且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小区治理仅靠社区工作力量是不够的,还要统筹协调网格、物业、业委会等各方力量,网罗各级各类资源下沉小区、服务群众,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的获得感更足。三是强化共建共享,让小区治理更有靓度。小区是群众自己的家,要建立完善协商议事和居民自治机制,保障群众的“参与权”“话语权”。在涉及小区事务的一些重大问题上,必须积极引导小区群众通过召开恳谈会、楼栋会等方式表达意见建议,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携手共建小区美好家园,助力推进小区长效治理。

(责编:王珂园、秦华)
相关专题
· 党建专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