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委
2024年07月02日15:0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
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牢牢把握人大“四个机关”职能定位,创新打造“情系民生 服务代表”党建品牌,通过代表“请进来”、机关党组织“走出去”和打造特色党支部,推动机关党建提质增效、提档升级,高质量服务保障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
二、做法与成效
(一)代表“请进来”
聚焦中心任务邀请代表。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组织代表参加“实施‘九大战略’人大代表在行动”“双百双联”“人大代表看城建”等主题活动,建立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等制度,深化代表工作参与。开展19个代表主题活动,五级人大代表1.38万人次参加。邀请280余人次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或参加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协调引进帮扶乡村振兴产业项目74个,帮助就业8096人次。
聚焦履职成效邀请代表。动态更新代表履职档案,常态化发现在本领域表现突出、作出积极贡献的代表,走进机关分享履职故事,或深入基层宣传宣讲。全国人大代表于安玲等围绕全国两会精神,深入机关、基层、企业开展专题宣讲和履职经验交流30余次。王法义、李建军等专业领域代表,走进人大常委会机关分享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和弘扬英烈精神等履职实践,推动乡村振兴、加强烈士设施保护管理等建议已经纳入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工作要点。
聚焦干部需求邀请代表。深化“两个联系”制度体系,推动44名常委会组成人员与31名省人大代表、220名市人大代表建立直接联系,实现常态化联系、精准式服务。创新代表建议督办机制,474件建议全部答复,34件重点建议由市党政领导领办,确保代表真满意、群众得实惠。精心设计调查问卷,按照党员干部投票排名确定代表“请进来”、机关党组织“走出去”的具体安排,征集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打造机关党建特色的思路举措60余条。
(二)机关党组织“走出去”
走进代表所在单位“听”。机关党组织、党员干部结合“两个联系”工作、开展组织联建活动等,深入代表所在单位(选区)走访调研。“听”代表履职需求,梳理代表履职经验,找准代表履职培训的重点,为代表提出高质量建议提供有力支撑。“听”推动发展成效,了解涉农、助企等国家政策落实情况,找准人大开展地方立法和精准监督、有效监督的重点。“听”群众反映评价,为评价代表履职成效、更好提升人大工作质效等提供重要参考。
走进教育培训课堂“学”。依托人大讲堂“系统学”,邀请代表、专家和业务骨干等开展培训教育,打造机关理论学习品牌。举办专题培训班“提升学”,有效提升全市人大系统干部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走进培训基地“充电学”,通过多种形式为机关党员干部充电赋能。先后举办或参加专题学习班次5个,培训全市人大系统干部职工800余人次,培训机关干部200余人次,有力提升党员干部做好新时代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的核心能力和看家本领。
走进先进地区单位“看”。放眼全国“看标杆”,主动到杭州、徐州等工作有广泛影响、有地域特色的省外地市人大考察学习,找差距、明方向、添动力。紧盯省内“看特色”,常态化到省内兄弟地市人大交流学习,互学互鉴、守正创新,与枣庄、泰安、菏泽等市人大开展双向学习交流10余次。深入基层“看首创”,开展视察调研活动80余次,总结吸纳、宣传推广基层鲜活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探索,积聚放大基层首创力量。
(三)打造特色党支部
打造理论学习特色。发挥人大讲堂、主题党日活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等主阵地作用,加强党性教育和理论提升,推动党员干部筑牢理想信念、学出使命担当。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每年高质量做好省人大工作理论研究会课题研究工作,获评全市机关党建理论研究和创新案例一等奖1篇、二等奖4篇、创新案例1篇,1名同志入选济宁市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名同志获评市直机关青年理论学习标兵。中央和省级媒体120余次宣传报道我市人大工作。
打造业务融合特色。把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自觉做到中心工作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党员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全国人大《联络动态》《地方立法动态》5次推介济宁人大工作,省人大《情况交流》14次推介济宁人大工作亮点经验。全省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座谈会在济宁召开,济宁人大在省人大召开的8次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机关连年被评为模范机关建设工作表现突出单位,党建和地方立法融合的经验做法入选《济宁改革创新》。
打造支部文化特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弘扬宪法精神,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涵养法治文化。坚持和完善重温入党誓词、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培育政治文化。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进机关,加强干部政德教育,厚植廉洁文化。机关三个党支部被评为五星级党支部,两个支部成功争创为市直机关特色党支部。通过多元文化建设,助推打造“一支部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砥砺队伍、淬炼作风,建设坚强战斗堡垒。
三、探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机关”的重要论述,丰富和拓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深刻回答了什么是人大、建设什么样的人大、怎样发挥人大职能作用等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加强人大自身建设指明方向、提供遵循。
为做好新时代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建工作,济宁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在深入总结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创新打造“情系民生 服务代表”机关党建品牌,旨在以高质量机关党建服务保障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取得了积极成效,并积累了如下工作经验供探讨交流。
一是要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精准融合。坚持把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摆在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推动落实到机关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自觉做到中心工作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党员作用就发挥到哪里。推动机关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立足常委会及机关中心工作,探索建立机关党建与业务更深层度融合、更深层次促进的有效载体,真正做到支部建在连上、更要强在连上。引领各工作部门在依法监督、履职为民的工作实践中,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切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二是要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理念。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和谈心谈话制度,严格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将党员教育培训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既要抓支部层面,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支部、把从严教育管理党员落到支部,把党的群众工作落到支部;又要相信支部、依靠支部,发挥支部主体作用,使支部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立足工作需求,不断向党建工作出题目、提要求、求实效,着力在理论学习、党建与业务融合、支部文化建设上凸显党支部特色,助推打造“一支部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
三是要坚持党建引领、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积极申报基层党建突破项目、党建研究课题、工作创新项目和优秀主题党日案例,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深化拓展主题党日活动内涵,推动学习主题、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不断创新,不断增强组织生活创新力和吸引力。积极发挥机关群团组织作用,常态化开展文明宣传、法律宣传、爱心助学、爱心助残、走访慰问等志愿服务活动,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成果。要立足人大职能,聚焦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工作目标,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和创新点。
相关专题 |
· 党建专题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