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1日07:53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走在福建省上杭县临城镇九洲村的村道上,望着漫山遍野的蜜雪梨,64岁的梨农罗兴隆脸上的皱纹一时间舒展开来。去年以来,村里的“梨享九州”红领共富工坊以保护价收购蜜雪梨后,老人再也不担心蜜雪梨没人要了。同样的事也发生在上杭县庐丰畲族乡丰乐村,年过六旬的李杨昌在家里种植萝卜、芥菜,庐丰畲族乡“畲味小菜”红领共富工坊对其产品进行订制,每年除烟稻收入,李杨昌还能有2万余元的收入。
2023年以来,上杭县以福建省实施“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为契机,率先在全县推进星级“红领共富工坊”建设,通过企业党组织和农村党组织联建共联,实现乡村港湾美起来、产业饭碗端起来、农民口袋富起来。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红领共富工坊”32家,带动从业人员1.6万余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较2022年增加3000多万元。
全域联动——
找准主导产业发展方向
位于中都镇富光村的“山水文旅”红领共富工坊,培育引入人文书店、特色民宿等新业态,将空置房屋、荒废滩涂、闲置土地打造成山水文旅特色工坊,吸引多样化业态进驻,带动20余名低收入农户致富,2023年吸引游客超40万人次,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原来不足15万元跃升至超100万元。
2023年5月,上杭县制定印发《关于创建星级“红领共富工坊”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实施方案》,紧盯集体经济增收、扩中提低、就业创业等指标,建立健全劳务输出、入股分红、产业带动、技能帮带、平台共享等利益联结和分配模式,并以村社党组织为重点,找准联建单位利益契合点、需求连接点开展精准结对,推动乡镇、部门、村(社区)、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资源共享、协同发力,构建“党组织领着跑、企业帮着干、党员带着做、群众跟着富”的共富新模式。
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坊一特”创建思路,找准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将上杭萝卜干、旧县豆腐等特色产品打造成具有区域辨识度的大品牌。持续巩固提升优特品种规模效益,将临城蜜雪梨、通贤乌兔等特色品种打造成富民强村的大产业,并成功入选“全国一村一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延链补链做大做强做优特色农业,将杭梅、蜜柚等特色产品打造成全链协同的产业集群,累计带动从业人员3300余人。
抱团聚力——
发展乡村产业联盟
“过去我们村产业单一,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20万元,后来加入了‘青绿富农’红领共富工坊,依托工坊抱团发展优势,成功与和康药植公司对接,种植骨碎补、金线莲等药材,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长!”谈到未来发展,白砂镇扶福村党支部书记龚颖先满怀信心。
“青绿富农”红领共富工坊依托白砂国有林场优势,通过“合作社+农业龙头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由6个村联合组建合作社联合社,与和康药植公司、白砂国有林场联建联创,盘活国有林场种子园林下空间2000亩,实现林下经济由“单打独斗”到“抱团聚力”的转变,助力集体经济由“一条腿”走路到“多条腿”快跑。
像“青绿富农”红领共富工坊这样的例子,在上杭还有很多。上杭县充分发挥特色农业产业优势,积极探索“飞地”抱团、片区组团等模式,依托红领共富工坊,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手工业等乡村产业联盟,为当地群众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打造产业创新体系,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研发机构落地本县,延伸工坊产业链,推动生态旅游、文创产业与乡村本土资源深度融合,依托数字下乡、电商进村,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经济,建设电商服务中心、乡村直播间等,让农特产品出山入海,实现项目、流量“双导入”和村民、村集体“双增收”。
创新机制——
持续放大致富效应
古田镇蛟潭村是上杭县海拔最高的行政村,拥有1000多亩高山茶园。过去,家家都是家庭小作坊,没有统一技术、价格等标准,好茶总是卖不上好价钱。2023年底,得益于政策扶持,蛟潭高山茶红领共富工坊应运而生。“工坊建起来后,我们统一组织架构、利益联结、运维管理模式,如今的茶园,村民们的收入翻倍都不止!”古田镇党委组织委员蓝秀蓉介绍。
为持续放大红领共富工坊致富效应,上杭县从政策扶持、机制保障和服务供给等方面入手,推动红领共富工坊可持续发展。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围绕红领共富工坊建设、运营全流程,县委组织部联动8个涉企涉农部门,提供项目引进、星级奖补、贷款贴息、技能培训等12个方面的政策支持。打通惠坊政策审批绿色通道,设立专项贷款,加大补贴力度,创新红领共富工坊扶持政策,县财政每年对获评二级及以上星级红领共富工坊所在村给予资金奖励,并优先推荐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及省级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村。
上杭县还构建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风险评估与监控机制,严格准入、严肃管理、严防风险,做好环保、安全生产、消防等重点环节,建立红领共富工坊公约制度,增强参与主体风险抵御能力。同时,建立工坊联席会商、资源调度、协同生产、安全退出等8项工作机制,加强县级13个部门协同联动,压实县、乡、村三级责任,凝聚共富工坊建设合力,确保建一个、成一个。(本报通讯员 黄洪辉)
相关专题 |
· 党的建设数据库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