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重庆市荣昌区:创新构建“三项机制” 推动形成党建统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新格局

中共重庆市荣昌区委组织部

2024年06月07日15:1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为新时代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重庆市荣昌区为探索建立与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党建工作模式,创新构建“党建+”工作模式、“1+N”党建协作平台、“链”上党建引领机制,推动形成党建统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新格局。

一、背景

荣昌区非公有制企业达到1.66万家,非公企业党组织218个,党员1721名。非公企业具有变化快、情况复杂等特点,是党建工作基础相对薄弱的领域。从荣昌乃至全市的情况看,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困难问题:一是“两个覆盖”质量有待提升。党组织覆盖率不高,特别是新兴领域的组织覆盖还有空白点,还有部分非公党组织以联合党支部、功能型特设党支部以及党员挂靠管理为主,组织活动开展不频繁、“三会一课”不规范、党员管理宽松软等问题。二是工作载体举措不够丰富。与发达地区相比,非公党建思维理念、方法手段总体上比较保守,还缺乏针对性强的载体抓手,党建引领发展的效应不够充分。园区党群服务中心覆盖面不广、服务载体有限、作用发挥不足。三是党组织领导力组织力偏弱。党组织负责人与中高层管理人员“一肩挑”比例不高,党务工作者业务不“精”,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生产经营、人才培养、文化建设不足,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发挥不充分。四是工作体系不够完善。“条抓块统”的责任边界不清晰,离构建“严密的组织体系”要求还有差距,与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还不能完全匹配,党建促资源统合、力量聚合、服务集合作用发挥不够。

二、主要做法

荣昌区因地制宜创新构建“三项机制”做实做细做优非公企业党建,将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有机融合成为非公企业行稳致远的“定盘星”。

(一)构建“党建+”工作模式,持续提高党的领导力组织力。党建+协会:在全市成立首个非公党务工作者协会,将党建和发展“双强”的重点企业吸收进入协会,将区级重要经济部门作为协会兼职会员单位,形成抓党建促发展的最大合力、最强阵容,以协会为载体,以党建为牵引,加强与内江、泸州、自贡等合作交流,推动制造业、科技创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数字经济各领域合作共进。党建+培育: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出资人(负责人)“全周期”教育培养引导机制,依托区内棠城研学点、成渝地区党性教育培训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建培训学院等,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双向互动模式开展非公党建人才培育,共建培训基地,共同开发产业项目,开启双向互动绿色通道。党建+服务:聚焦解决企业急难愁盼,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开通服务民营经济热线电话966556,常态化开展“百名干部进企业”“服务企业专员”活动,为重点企业量身定制“1+1+N”服务专班,完善问题交办、办理、反馈、销号闭环管理机制。率先在全市出台《荣昌区政商交往正面、负面清单》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深化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持续擦亮“123456”营商环境品牌,荣昌区获评“2023优化营商环境优秀城市”。

(二)建立“1+N”党建协作平台,找准补短板强弱项有效抓手。一是构建“以点带面”工作体系。即明确1个党建强的企业为组长单位牵头,N个成员单位协作共建并轮流“承办”开展党建活动,形成“一家统筹、多方服务、条块联动、齐抓共促”的非公党建工作体系,推动非公党建从“单打独斗”向“合作共赢”转变。二是细化片区协作“颗粒度”。按照行业相近、业务相关、地域相近的原则,将全区企业划分为5个片区,将党员人数在10人以下的企业党组织,分行业组建陶瓷、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16个非公党建协作组,形成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业内问题共商共解、业界企业合作互助新模式,推动党建工作向精细化、精准化转变。三是构筑变革型组织形态。针对“小、弱、散”等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无场所、不规范、无吸引力等现实问题,党建协作组通过重构党组织活动开展模式,确保常态化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活动,以“大党建”思维打破传统党组织之间的形态壁垒,增进企业党组织之间的横向交流,实现共建共享共促。

(三)健全“链”上党建引领机制,助推产业链“链”上企业开放合作。一是培塑党建“共建圈”。围绕荣昌“2335”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成立陶瓷、电子信息和眼镜等3个产业链联合党委,建立“区委非公工委统一领导、行业主管部门统筹协调、产业链党委具体负责、链上企业党组织落地执行”四级联动工作体系,指导和服务链上党组织49个、链上企业274个,融合涉链部门22个,深度凝聚非公党员370余名。二是拓展合作“共赢圈”。产业链党委建立定期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探索推行轮值机制,轮流主持开展党组织活动,组织联动推动集群间、集群企业间战略合作、供需对接、技术攻关,加速产业发展“内循环”,推动企业相互融通创新。共同打造链上党建阵地,集中展示企业文化、企业产品及党建成果,共创党建品牌,筑强“延链、强链、补链”核心。三是定制资源“共享圈”。推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产业链综合党委统筹各方资源,组织链上部门组建“服务团”,以政策宣讲、要素对接、政企沙龙等载体主动服务,通过企业点单、党委派单、部门接单,帮助企业解决政策落实、项目申报、职工招聘等问题,推进26件涉企“一件事”全程网办。

三、取得的成效

(一)实现非公党建与企业经营发展“深度融合”。近三年,全区新发展党员172名,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从84%提升至90%,提高6%。近三年新增党员示范岗122个,党员示范区36个,建成市区两级非公党建示范点28个,推动区内各部门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累计解决难题1310个,制定惠企政策33项。近年来,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由5家增至151家,市级科技型企业由53家增至1507家。2023年1月至11月,荣昌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15.2亿元,同比增长10.6%;完成工业投资45.1亿元,同比增长25%。成功举办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合作峰会。

(二)实现党建赋能与品牌创建“齐头并进”。通过创新构建“三项机制”,党建赋能机制平台不断完善,党组织活动不断规范,党员参政议政能力得到强化,现有109名民营企业家和管理人员担任“两代表一委员”。非公党建已成品牌,华森制药成为全市首批清廉民企试点单位;全区建成非公党建教育展示中心、 “舌尖上的洽洽”、加合夏布“经纬党建”等市、区两级非公党建示范点28个,近三年党建示范点共接待考察团队及访客1828场次、2.98万人次,累积服务党员群众2.3万余人次。

(三)实现“两个作用”发挥与弘扬企业家精神“同频共振”。通过引导全区非公组织资源共享、党建联建、工作联动,有效发挥企业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通过参与全区中心工作弘扬企业家精神,非公组织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民生实事等领域充分展现了“非公”力量。近三年,荣昌非公党务工作者协会成员企业主动捐款捐物价值1500余万元,19家企业与18个村(社区)签订20个定向帮扶协议,涉及帮扶资金1600余万元。2023年,荣昌区实施“百企联百村”行动,企业与村围绕“五大振兴”联合共建,已有140家企业与137个村达成合作意向,基本形成多主体参与、多业态打造、多要素集聚、多种功能价值共同实现的乡村发展新格局,有效推动将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推动发展资源,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荣昌区入选全市首批“万企兴万村”典型区县名单。

(四)实现工作创新与经验固化形成“共享效应”。非公党建有关做法被多家媒体采访报道。《党建协作组推动非公党建工作提质增效》获评2021年度全国百个两新党建优秀案例。《坚持选育管用并举锻造非公党务铁军》获评2022年度全国百个两新党建创新案例。

四、经验探讨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与企业发展相统一。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非公党建工作的首要政治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在加强党的领导的大前提下,要推动党建与企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支持和引导非公企业依法依章开展工作、发挥作用。近年来,我们始终紧扣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将党组织的政治属性与非公经济组织的社会属性、党员的政治追求与职工的人性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打通党建与发展的关节,实现党建与发展相统一。比如,开展业务竞赛、岗位示范、诚信建设等实践活动;深化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服务窗口、党员设岗定责、承诺践诺等活动,开展法律援助、助教义诊、政策咨询等志愿服务,助推社会和谐。

二是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要注重一致性,确保党建工作的统一规范。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党建的基本理念、基本思路、基本要求上与其他领域党组织保持一致。比如,在总体目标上,都是要把党组织建设成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在工作要求上,都要按照“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组织书记讲党课等“规定动作”不变样、不走形。要注重多样性,坚持分类指导。非公领域党建与传统领域党建相比,在目标定位、内容方式、对象环境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再加之,非公经济组织的情况千差万别,一定要区分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不同规模,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建工作,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实效。

三是坚持探索创新与求真务实相统一。非公党建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坚持求真务实,要不断探索非公党建新方法,不断进行思想创新和实践创新,要始终坚持抓党建的落脚点是促企业高质量发展,党建是企业发展的“红色引擎”,党建工作与经营管理同频共振、互融共进,党的领导和企业发展才能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事业强,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应是“一条心”,而不能是“两张皮”。把党建工作作为非公有制企业的自身事业来抓,不断让党的组织和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才能实现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的双赢格局,为企业树起金字招牌。

(责编:王珂园、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