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浏河镇党委
2024年06月06日16:0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农文旅融合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拓展乡村特色产业,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与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江苏省太仓市坚持以“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的城市定位,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以旅游休闲为形态、以风土文化为灵魂,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太仓市浏河镇作为“江尾海头第一镇”,充分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主动把文旅产业作为推动富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以七十二家理想村项目为重点的乡村文旅发展示范带,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努力为全市文旅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背景起因
七十二家村位于太仓市浏河镇东南部,东濒长江,南邻上海,该区域现有村民小组6个,总户数171户,户籍人口597人。过去存在环境较差、交通不便等问题,虽经多轮整治,但因毗邻省际边界,“散乱污”作坊和废品回收点等回潮时有发生,影响村民生产生活质量,逐步发展成为边缘村落。近几年,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加速推进和党建工作的不断创新,浏河镇党委始终坚持把强化党建统领作用贯穿工作全过程,经过多轮拆违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升生态环境,区域内环境秩序、整体面貌获得极大改善。特别是2021年七十二家理想村项目纳入苏州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后,先后投入4.3亿元对1150亩核心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开发建设,一座集亲子研学、文化旅游、田园度假、乡野生活功能为一体的新乡村聚落逐步形成。2023年9月一期项目正式投运,在中秋国庆期间,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占来浏游客总数的42%,对浏河旅游消费贡献度达36%,成为太仓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标志性项目之一。
二、主要做法
在长期探索中,浏河镇党委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依托沿江临沪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创新,采用抱团合作模式,形成共创共赢机制,着力打造党建引领共同富裕的“理想村”,探索乡村振兴浏河样板。
(一)建强“组织链”,打造沿江近海田园乡村新样板。一是系统布局,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成立“攻坚先锋”行动小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建立调查动员、拆违整治、长效督导、后勤保障等专项工作组,通过“263”专项行动、“国土空间全域整治”,腾退低端低效产业,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要素配置,整合农村集体低效零散资源。二是力量融聚,打通建言献策“最后一公里”。联合8个村党委和国资公司抱团成立“江风海韵”行动支部,组织“海棠先锋”深入群众一线,累计收集、提出发展循环农业、观光旅游等“金点子”28条。重点采纳改进园区交通问题,增设摆渡车、电瓶车等交通便民设施,大大提高便利性。三是党建引领,加快自然生态修复。引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授权,实施“沿江湿地修复项目”,推动党员干部主动担起长江生态保护责任,利用长江口原生态芦苇湿地,开展活动30余场,形成80多种候鸟迁徙地自然景观,为长江大保护、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二)优化“产业链”,创新资本抱团合作开发新模式。一是精心谋划,组建平台公司推进开发。成立3亿元的浏河镇文旅产业发展基金,用于七十二家理想村项目建设,由国资公司以市场化方式,统筹七十二家村区域规划建设、业态招引、运营管理,在做大做优国资的基础上,助力村集体抱团发展。二是整合资源,连片化租赁整体打造。梳理整合区域内用地空间,承包土地连片化流转,24亩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土地定向招租形式,由国资公司承租,用于统一开发建设。近45亩拆迁村民集体建设用地以租赁形式出租给项目公司,折现作为项目公司注册资本。三是强化要素,根据股权比例保障集体分红。国资公司负责项目开发建设运营,村集体根据股权比例享受项目效益分红,确保不低于5%的收益率,有效保障村集体权益。
(三)打造“创新链”,形成多方参与共创共赢新局面。一是引入专业机构。积极引入国内知名乡村文旅企业乡伴集团,创新采用“EPC+O”模式,对核心片区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施工,构建建管运一体化闭环机制。成立专业运营公司,负责管理运作、市场营销,由乡伴集团委派专业人员,培养项目管理团队,保障园区常态高效运营。二是推动社会资本参与。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民宿娱乐项目等特色产业,先后引入树蛙部落、溪地阿兰若等主题民宿,园区内精品民宿集群初步成形。强化江海市集特色街区招引,共计引入社会资本超1.5亿元,稳得福、老浏河等品牌商户顺利入驻,有效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发展。三是发挥改革集成效应。作为经济发达镇改革试点,充分发挥审批服务效能,制定民宿审批备案文件,在全市率先完成民宿备案发证。开发智慧旅游平台,集成餐饮、住宿、停车等服务模块,打造全域旅游数字体验。实施农田生产、监管、养护数字化建设,探索智慧农业项目应用。
三、取得成效
浏河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锚定高质量建设“全域旅游的滨江田园城镇”目标定位,聚焦“组织链”“产业链”“创新链”“示范链”四链合一,整合“江南水乡古镇、三鲜特色美食、独特江海文化”资源,有效激发党组织引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构建起“党建统领统合、条块齐抓共管、各方协同参与、数智精准赋能、作用实质发挥”的全域党建引领工作格局。
(一)坚持系统谋划,农文旅发展基石日益稳固。一是总体布局更加科学。浏河镇党委主动融入太仓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扎实推动《浏河镇全域旅游规划》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浏河古镇保护规划》等规划有机衔接。成立10余支“攻坚先锋”行动小组,累计取缔违法养殖25户,拆除人棚混居点位110户,整治“散乱污”企业7处、废品回收站点20家,清理腾退土地760亩。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新建高标准农田968亩,整治提升10条河道共计5.24公里。二是基础配套逐渐完善。先后投入1500万元,建成杨家宅等6处康居乡村点,新修桥梁5座,开辟多条镇村旅游公交线路,新建停车场5处,新增停车位300余个,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围绕七十二家村、浏河古镇、湿地公园等点位,全力打造乡村休闲游、古镇文化游、滨江亲水游等多主题精品旅游路线。三是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在七十二家理想村一期项目基础上,加快建设开发二期项目,江海巷等一批特色旅游点位顺利落地,多家本土特色餐饮店、农家乐等集中开业,新改造网红市集广受好评,不断完善游客游玩、体验、休闲、购物、美食一条龙服务。
(二)强化要素供给,全域旅游品牌不断擦亮。一是农旅文章特色显著。以本地特色农产品为基础,整合优势农业资源,组织开展亲子体验、水果采摘等系列活动,不断打响“浏芳百食”IP知名度。做优“长江口农旅”等电商平台,建立完善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体系,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农业多功能效益日益显著。二是文化品牌亮点纷呈。充分放大“核物理女王吴健雄”“丹青大师朱屺瞻”等名人效应,融合娄东画派、妈祖文化等地域文化,全力打造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全域旅游新样板。自开园以来,七十二家理想村累计开展、承接各类活动50余场,承接省市县各级研学91批次1400余人次。三是服务保障优质高效。规范园区民宿经营服务,提升“吃住行游娱购”行业管理水平,打造“旅游到站消费首选站”和“沿沪周边区域度假休闲目的地”。全年接待游客超115万人次,增长43%,旅游消费总额3.9亿元,增长28%。
(三)深化多元融合,乡村振兴路径持续拓宽。一是村级“造血”功能显著增强。推广村级经济抱团发展新模式,积极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农文旅项目,累计帮助100余人实现转移就业,共计400多名村民从事保洁、安保、绿化等工作,实现“家门口”就业。2023年带动浏南村村集体经济增收约300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二是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推动广大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鼓励激励乡贤、回乡创业人员、海棠先锋等发挥个人专长,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作风优良、担当有为的村级骨干队伍,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三是乡村治理质效有效提升。聚焦基层治理模式创新,推行“党支部+海棠先锋”模式,建立以“板凳夜谈”为载体的村民自治机制,通过7次“板凳夜谈”活动,以聊家常的方式听取百姓“不痛快”的真心话,收集并解决界河堵塞、道路破损等35条民生实事问题。
四、经验启示
浏河镇党委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立足特色资源,深入挖掘、精准发力,积极构建多点开花、多产业融合的全域旅游格局,让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书写美丽乡村新答卷。
(一)坚持人民至上,抓班子,强队伍。七十二理想村项目极大改善七十二家村区域生产生活条件,为群众提供就近就业和在家创业的良好条件,有效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这是党员群众齐参与的结果,充分彰显了领导班子“领头雁”“主心骨”作用,党员领导干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以实际行动推动工作落实,为七十二家理想村的“爆火”奠定坚实基础,也为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新路径。
(二)坚持问题导向,细调查,强落实。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七十二家理想村的成功,关键在于紧紧围绕农业产业不强、村庄环境不佳、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实际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找准症结,结合“全域旅游的滨江田园城镇”建设,发挥沿江临沪的资源禀赋优势,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一条一条抓落实,逐步解决环境、交通、资金、就业、农文旅融合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在推进发展中持续破解各类难题。
(三)坚持系统观念,扬优势,强根基。做优党建引领农文旅融合发展是一场攻坚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加强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保持高度的战略定力和耐心韧劲,才能实现乡村振兴。在浏河镇七十二家理想村项目建设中,只有以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为建设切入点,以党建的高谋划系统性引导乡村发展,以党建的低姿态细致性促成布局实施,乡村振兴才盘得“活”,文旅项目才做得“精”,党建引领才不是一句空话,党建惠民才能真正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相关专题 |
· 第七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