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让每一个村民都过上好日子”(“我是党员,我在岗位”)

本报记者 崔 佳 方 圆

2024年06月04日07:4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这些年其实就是在忙一件事,让每一个村民都过上好日子。我不会忘记当初的承诺,一定撸起袖子,坚持不懈带着大伙儿干实事、谋发展,不负大家的信任。”

凌晨,天际刚刚露出鱼肚白,于海河已经脚穿雨靴、手拿铁锹,行走在水稻田埂上。“老朱,你家这片地抓紧施撒返青肥,要不然容易泛黄。”

“于书记,我这地多人少,运肥料实在忙不过来。”村民朱秀杰犯了难。

“别急,一会儿我开车帮你拉肥料,这节骨眼要是耽误了时间,可是要影响收成的。”于海河一边安慰朱秀杰,一边观察着秧苗的长势。

这里是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东方红镇富先村,村里两万多亩地,主要是种水稻。眼下,成片的水稻刚刚插完秧,正是补秧追肥的关键时期。

到地头看农情、跑企业解难题、来村民家帮忙……作为村党总支书记,于海河每天的行程都满满当当。

“要想把村民的心聚拢到一起,党员得带头。”为了改变村两委班子涣散的状况,于海河从返乡大学生、致富带头人中培养后备力量3人,激活村干部“源头活水”。

针对农村党员年龄大、流动快、理论学习不足等情况,于海河想了不少办法:主动上门送学、开办村级理论课堂、通过网络分享心得、用村里大喇叭宣讲……

“我腿脚不好,以前参加党组织的活动不方便,于书记上任之后,经常来家里串门,举办活动时还专门来接我,带我去现场。我就喜欢听于书记讲党课,能学知识,又能听政策,多好啊!”村里的老党员金国禄年逾八旬,说起于书记讲党课,他满口赞誉。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起来、带好头,富先村的变化正悄然发生。

杀菌、清洗、包装、冷冻……在虎林市大山来深山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盒盒包装精致的山野菜加工完毕,整装待发。

“目前我们已经开发了11种不同品类的山野菜产品,产品价值大幅提升。”公司负责人程友东拿起手边的一盒山野菜向记者介绍,“比如这一盒刺嫩芽,半斤价格能卖到25元。”

如今,企业不仅有多条山野菜加工生产线,还开发了山野菜饺子、黏火烧等产品,山野菜年加工能力突破200吨。

去年年初,于海河找到村里的党员程友东。“你看咱村有这么丰富的野菜资源,因为后续存储和加工能力跟不上,总卖不上好价。要是干个山野菜加工项目,保准能赚钱。”在一次日常交流中,于海河同程友东分享了他的想法。

“过去只知道埋头种地,从没想过自己也能干成别的。多亏了于书记指导我,才能有现在的规模。”在于海河的鼓励下,程友东推动公司大力发展山野菜加工,创造了效益,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

“他闲不下来,总想着为村里干点什么,带着我们干点啥,身上总有使不完的劲儿和‘金点子’。有了这些项目,农闲时我们就在公司生产车间里打零工,不出家门就有一份还不错的收入。”在大山来公司打零工的村民裴大伟告诉记者,去年一个冬天就收入1.4万元。

对于村里的变化,村民吕春香也有说不完的话:“这几年,于书记把我们聚在一起,帮着搭台子、想主意、找出路。村里人的精神面貌也越来越好了。”

在于海河的带领下,富先村从最初村集体负债40多万元,到如今每年稳定增收,带动200多户村民就业,实现人均年收入增长5000元以上。

“这些年其实就是在忙一件事,让每一个村民都过上好日子。我不会忘记当初的承诺,一定撸起袖子,坚持不懈带着大伙儿干实事、谋发展,不负大家的信任。”于海河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4日 19 版)

(责编:王子锋、宋美琪)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