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动力更强劲 活力更充沛

——江苏综合施策激励干部干事创业

2024年05月14日08:02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干部是关键力量。去年以来,江苏着眼推动干部敢担当、善作为,系统谋划、综合施策,出台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20条措施。全省各地及时出台有关配套制度,逐级强化责任,以“组合拳”推动干部干事创业的导向更鲜明、动力更强劲、活力更充沛,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汇聚更强动能。

聚力铸魂提能,激发内生动力

在位于盐城的新四军纪念馆内,连日来,馆长仇金标用声情并茂的讲解,带领一批批党校培训班学员重温新四军浴火重生的光辉历史。这样的沉浸式实境教学,让受训干部对初心使命有了一次深入的思考与追寻。

盐城充分用好248处红色遗址遗存、128个烈士名字命名镇村,打造以新四军纪念馆为代表的首批16个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示范点,通过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全面激发干事创业动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去年以来,镇江以出台激励干部敢为善为十条举措为契机,聚焦政绩观错位问题进行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市委常委会对“违反正确政绩观,大肆举债盲目搞建设”反面典型案例进行现场解剖调研,带动各级领导班子围绕绿色转型、民生实事等方面188个问题举一反三,进一步端正为党尽责、为民造福的事业追求。

发展每跃升一个层级,干部能力也要提升一个能级。无锡出台实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40条”细化落实举措,聚焦培养具有现代化建设能力、实干担当的专业干部,坚持专业培训和实践历练相结合,大力实施党政干部专业素养锻造行动,进一步围绕构建“465”现代产业体系主题,分级分类开展现代产业、科技自立自强、数字经济、党的建设等专题培训,累计举办1100余个培训班,培训干部12.2万人次。

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做示范。扬州市委创新开展全市干部队伍能力作风提升行动,由市委书记部署推动,市委印发实施方案,明确“向第一看齐、向一等看齐”的目标,切实让干部思想上有触动、能力上有提升、工作上有进位。

让有为者有位,强化用人导向

把担当者用起来,主动担当就会蔚然成风。

今年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常州召开万亿之城再出发动员大会,一批企业、单位、个人领到了沉甸甸的奖牌,满怀激情奔赴岗位。近年来,常州出台支持鼓励“四敢”12条举措、激励干部担当作为10条举措,每年拿出不低于10%的职级职数用于专项激励。过去一年,60余名担当作为干部得到提拔或进一步使用,70余名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扛硬活、打硬仗的优秀干部优先晋升职级。 

去年以来,南京市委创新实施“五拼五比晒五榜”竞赛活动,市委组织部同步配套制定锻造敢为善为干部队伍“八项举措”,涵盖干部考察识别、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等全方位各环节,在拼经济促发展的火热一线发现识别并使用一批敢担当、敢作为,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干部。

为着力破解制约“干部敢为”难点堵点,各地进一步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探索用好真招实招,以鲜明用人导向引领干事方向。    

“以事察人、因事择人,关键要把干部谋事、干事、成事的能力和业绩梳理清楚、摆上台面。”南通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南通建立干部实绩和不足“两张清单”制度,确保组织部门对干部实际表现考察准、识别清,推动“考人”与“考事”深度融合。不少领导干部感触深刻:“通过填写‘两张清单’,干成的大事要事难事,组织上都能看到,这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鞭策。”

为担当者担当,营造浓厚氛围

“我们进一步细化风险报备情形,对因先行先试、攻坚克难、抢抓机遇、化解风险等正当需要出现失误或偏差的单位或个人,能容皆容、应容尽容。”苏州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说,去年,苏州出台风险报备工作指引,更加旗帜鲜明地为首创性、引领性改革创新提供制度保障,为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一年来已累计实施风险备案431件。

在推动改革创新过程中,如何破解缓解干部的“问责恐慌”?各地拿出实招硬招和行之有效的机制,切实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徐州市委组织部坚持以组织减压推动干部减负,坚决修正简单以“属地管理”名义把责任层层下移等问题,大幅精简压缩一般性督查检查,严格控制新增考核项目,先后取消纸质台账71项,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精力抓落实、抓发展。

宿迁以更大力度开展及时奖励,给敢为善为者尊崇。对于敢于担当、实绩突出的干部,宿迁在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时开展及时奖励,在重大工作完成后及时开展总结性奖励。连云港围绕推进干部实绩考核,鼓励激励乡镇党政正职、年轻干部、村党组织书记等群体干事创业,澄清正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文件,以制度创新推动履职尽责。(本报通讯员 苏组宣)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相关专题
· 党的建设数据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