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江苏张家港市:“双引双融”筑牢县域现代化典范善治基石

中共张家港市委组织部

2024年05月09日11:1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

近年来,张家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健全和落实基层治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探索打造“党建引领、需求引导,党建网、治理网、服务网‘三网融合’,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双引双融”治理路径,推动条块融合、资源整合、力量聚合,形成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为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先行区筑牢善治基石。

二、做法

(一)强化党建引领,用“一核引领”兜住“千头万绪”

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突出“全链贯通”健全组织体系。建立健全“镇、街道—社区—小区—居民小组(楼栋)—党员群众”五级组织链条,以严密的组织体系支撑基层治理体系。突出“全面建强”夯实战斗堡垒。系统梳理党内制度及各级要求,编制镇(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指引,推行党支部“堡垒指数”和党员“先锋指数”积分管理,不断提升社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动员力、号召力。突出“全域覆盖”延伸治理触角。全面推行“行动支部”工作法,开展专项攻坚,汇聚治理合力。通过社企联建、产业共建、行业统建等方式,强化社区党组织对辖区内各类组织的兜底覆盖,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方方面面。

(二)注重需求引导,用“一线下沉”扭转“人少事多”

紧扣基层需求,持续推动治理重心下移、优质资源下倾、组织力量下沉,让基层有人办事、有资源办事。政策向基层倾斜。出台《张家港市新时代加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2—2026年)》,搭建“村级中青班”“书记讲给书记听”“履职资格认证”等立体式培养平台。推出“海棠解忧”鼓励激励10条政策包,构建积分制退休待遇保障机制,为基层干部减负增能。力量向基层充实。从基层党员、居民楼道长、“五老”人员等中聘任海棠先锋,开展入户走访,并成立海棠先锋工作室,以组团式、专业化服务,不断放大“根须”力量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资源向基层流动。推行市、镇两级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与社区逐一结对,建立“党组织一项目、党员一件事”服务机制,依托在职党员进社区“海棠云先锋”平台,推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领任务、办实事、解难题。

(三)推进三网融合,用“一网统管”整合“八方资源”

大力推进“党建网、治理网、服务网”三网融合,推动各方治理要素在网格内整合集成、拧线成绳,增强基层治理整体效应。区域统筹延展网格边界。深化“小区域·大党建”模式,建立社区网格“大党委”,由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两新组织等各类组织相关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进行“轮值主持”,通过“区域搭台、部门出力”,形成共驻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精细划分深扎网格根系。依托小区划分基础网格,以居民小组(楼栋)为基本单元划分海棠网格,把党组织建到网格上,遴选党员骨干、基层能人担任网格长、网格党组织书记,推动治理资源在网格中整合、治理力量在网格中集聚。融合赋能扩容网格承载。围绕建设集约、功能集成、服务集中,建立阵地建设使用联席审议、资质互认等机制,实行“一方所有、多方共享、综合管理”模式,将小而常、接地气的服务直送群众“家门口”。

(四)深化四治融合,用“一心共治”协奏“善治乐章”

把党组织统一领导下的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作为动力源泉,协调并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有效解决基层治理力量分散、成效不高的问题。协商议事增活力。以小区和居民小组(楼栋)为单位,搭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微议事”平台,构建“代表大会议大事、党群议事议难事、小组议事议琐事”的自治体系,不断拓宽协商议事形式。文明浸润添动能。为全市社区配备法律顾问,推动社区依法制定居民公约,“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示范户”实现社区全覆盖,确保基层治理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创新实施“村官法官”双向交流,通过“村官”驻庭实训、法官进站入格等形式,助力矛盾纠纷诉前化解。广泛开展积分制、文明家庭、文明楼道等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涵养文明风尚。数字赋能提质效。构建职能部门横向联动、市镇社区纵向贯通的“1+12+N”集成指挥体系,形成大受理、大分析、大联动、大服务的全要素一体化智能支撑。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建成覆盖市、镇、社区三级的一体化公共服务事项办理平台,做到“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三、成效

(一)以党的领导为核,推动治理工作一核统领

坚持“抓乡促村、整县提升”,压紧压实市镇社区三级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工作的责任链条,建强上下贯通、高效联动、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不断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深化“行动支部”工作法,在文明创建、环境整治、拆迁安置等基层重点工作一线建立行动支部100余个,汇聚基层治理合力。突出“开放共享”理念,不断拓展“小区域·大党建”内涵,全面推进社区“大党委”建设,2023年以来开展共建活动200余场,下沉法律援助、卫生健康等服务1200余次,惠及群众4万余人,形成社区党组织与各类党组织共驻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

(二)以组织体系为基,推动治理格局多网合一

依托小区划分572个基础网格,以居民小组(楼栋)为基本单元,因地制宜精细划分2128个海棠网格,做到基层治理在网格中集中力量、整合资源、集成发力。100%组建小区党组织、居民小组(楼栋)党小组,全链建强“镇、街道—社区—小区(基础网格)—居民小组、楼栋(海棠网格)—党员群众”五级组织体系,全面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深度整合各条线服务资源,建成“香邻客厅”“党群睦邻坊”等5级500多个“海棠花红”先锋阵地,形成“5分钟服务圈”。

(三)以资源力量为要,推动治理合力系统集成

稳步推进加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3年面向优秀村、社区书记首批选聘10名事业人员,推动5名村、社区书记跨区镇交流任职,建立100人的村、社区书记先进典型“种子库”和500人的后备人才库,成立头雁菁英锤炼营,连续举办4届村级中青班,选优育强基层治理带头人。从居民小组长、优秀志愿者等中选聘5000余名海棠先锋,开展常态化入户走访,并成立金牌调解员领衔的“倪永祥工作室”、退休老同志组成的“合有为工作室”等50余个海棠先锋工作室。创新选派文体广旅、法院、金融机构等部门单位168名“先锋合伙人”下沉基层发展一线,为基层治理导入各类专业人才资源。

(四)以制度机制为径,推动治理效能优质高效

社区居民议事会覆盖率达100%,形成极具基层特色的“遇肆说事”“民声茶馆”等一批议事载体,广泛开展民情恳谈、居民说事等协商活动,推动路灯亮化、健身广场修缮等一批民生实事在议事中解决。建立健全群众诉求收集、办理、反馈全流程机制,社区干部每人每月入户走访不少于30户、专职网格员重点对象入户走访每月全覆盖、海棠先锋入户走访每月全覆盖,及时记录汇总民情民意,形成民情档案,能当场解决的就地答复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经由居民议事、社区“两委”协调解决,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依托“1+12+N”集成指挥体系,强化基层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完善问题收集、处置、反馈工作机制和联动机制,日均集成受理群众反映诉求近万余件。

(五)以民生福祉为本,推动治理感知升温提质

基层“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广使用,建成覆盖市、镇、社区三级的一体化公共服务事项办理平台,实现59项高频服务事项“一网通办”。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推行无障碍信息服务和党员“帮代办”服务,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建立“海棠解忧·惠民连心直通车”机制,统筹搭建市、镇、社区三级听民声平台100余个,推动市镇两级党组织书记常态化走访调研。健全“平时常态下沉、急时迅即响应”的下沉服务机制,2023年以来机关企事业单位实施“党组织一项目”244个、在职党员领办“党员一件事”6000余件,成立志愿服务队158支,打造“非诉无声”“商务锋范”等先锋服务品牌200余个。

四、探讨

(一)强化党的领导才能把牢基层治理“方向盘”

在推进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张家港市始终压紧压实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治理市委主体责任、区镇(街道)党(工)委直接责任,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一方面,将组织体系嵌入治理体系。以更大力度推进基层组织体系和基层治理体系深度融合,打通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凝聚基层治理“根须”力量。另一方面,以组织功能提升治理效能。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功能,引导各条线惠民政策、利民服务有机融合,推动社区公共服务与群众诉求精准对接,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实践证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具有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协同优势,有利于形成上下一体贯通、要素高效配置的治理体系,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

(二)建强基层队伍才能激活基层治理“强引擎”

张家港市紧盯“人”这个关键,先后制定出台《张家港市新时代加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2—2026年)》《关于加强海棠先锋(微网格联络员)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专职网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不断构建“头雁领航、专兼互补”的基层治理队伍格局。一方面,建强“主力军”。2016年起连续举办4届村级中青班,创新实施优秀网格员“遴选直通”、退役士兵(士官)“积分进村”、大学生志愿者“躬耕计划”等,持续夯实基层治理“基本盘”。另一方面,壮大“朋友圈”。配强用好海棠先锋队伍,重点吸收优秀基层党员、“五老”人员等力量不断充实基层治理队伍,充分发挥海棠先锋联系群众的优势,注重在常态化入户走访中挖掘不同领域的行家里手,有效延伸基层治理触角。实践证明,基层治理关键在人,治理队伍建设质量直接关系着基层治理的成效,进一步提升人才质量、拓展人才来源,是加快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的迫切需要。

(三)注重分类施策才能找准基层治理“发力点”

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张家港市逐渐形成了商品房小区、老街巷小区、拆迁安置小区等不同基层形态,在地理区位、经济发展、居住形态等方面各有特点,治理重难点也各有侧重。一方面,加强分类指导。立足不同类型基层实际,张家港市开展精准化、差异化治理,总结提炼商品房小区治理的“区域联动”模式、老街巷小区治理的“资源更新”模式、拆迁安置小区治理的“亲缘重塑”模式等8大治理模式,通过典型带动、示范引领,不断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精细化。另一方面,加强重点突破。聚焦城中村、开放式街区、外来人口集中生活区等复杂区域,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形成基层精细化治理“海棠36计”,不断提升关键区域、复杂区域精细化治理效能。实践证明,面对基层治理的多元问题,需要牢固树立基层导向,着眼基层实际、遵循治理规律,分类施策、精准发力,以精细化治理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四)深化共建共治才能奏响基层治理“大合唱”

张家港市统筹协调多元治理主体,树立各方参与、公平平等、民主法治的治理理念,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一方面,深化区域共建机制。张家港市于2009年就开始探索“小区域·大党建”模式,以党建共建的方式推动政策、力量和资源持续向基层集聚、往一线下沉。建立机关单位“党组织一项目 党员一件事”下沉服务机制,立项实施党建共建项目,深化“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健全群众自治制度。搭建议事载体,规范自治活动,推动居民代表会议、党群议事会等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引导其在制定落实居民公约、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中发挥积极作用,提升群众参与度,不断激发群众自治活力。实践证明,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是基于基层社会治理需求变化的必然选择,对基层社会资源高效整合、民生保障提质、风险矛盾消解具有重要作用和现实可行性,有助于推动基层治理成果更好地惠及所有居民。

(责编:王珂园、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