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委市直机关工委
2024年04月29日09:4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案例背景
为传承弘扬“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进一步发挥机关力量在“双报到”中服务群众的优势,持续推动力量精准下沉,资源精准对接、服务精准有效,提升基层党建信息化水平,推动近邻党建全域提升,打响“宁德服务”。2022年2月以来,福建省宁德市直机关工委运用互联网思维,着力破解在“双报到”工作中存在的扎堆报到、报而不到、到无所为、供需不称等问题,创新“双报到”工作的内容和形式,自主研发了“E报到”信息管理平台,同年6月正式在机关推广使用。
二、具体做法
(一)构建信息沟通机制。从社区、党员和共建单位实际出发设计简便易操作的手机端和电脑端操作功能,建立以社区线上发布、党员认领需求,线下执行上报,社区线上审核办结机制。解决了党员、党组织和社区三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现了“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模式,平台开通以来,在职党员通过政策宣讲、环境整治、义诊、治安巡防等志愿服务,力所能及为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
(二)完善责任落实机制。平台建立了“社区吹哨,单位呼应,党员自主”的机制,倒逼党组织扛起主责,推动机关资源下沉,党员主动服务社区。党组织加强工作统筹,把参与共建社区治理与模范机关创建、文明单位创建等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工作成效;社区要协调做好评比表彰工作,并及时反馈机关党员参加社区治理情况的综合评定;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关心社区建设,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带头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三)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在广泛推广使用E报到平台的基础上,推动建立服务情况“双向反馈”机制,由单位党组织把单位资源优势和党员特长、服务意愿等情况提供给社区,社区党组织把党员报到服务情况反馈共建单位,作为干部年度考核、党员民主评议的依据之一。引导推动市直单位在对党员评先评优、推选“两代表一委员”等方面征求社区党组织意见,保障社区党组织“话语权”。
三、取得成效
(一)党组织落实双报到工作评价更科学。党组织最初在组织党员落实“双报到”工作仅通过开会发倡议书,年底收集党员服务情况表,对党员服务社区的真实性无从考证,难免落于形式。在E报到程序应用以来,党员每参与一次志愿服务均需上传服务图片,服务时长、服务地点等信息,并由社区审核通过,破解了志愿服务形式化的痛点。同时基于后台管理的本单位在职党员报到社区情况、服务任务数等信息数据,党组织对党员服务情况一目了然。另党组织在平台上将党员以支部为单位进行设置管理,根据各支部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指导,把压力传导到神经末梢,志愿服务工作有“数”可查,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都得到提升。截至2023年市直机关除分布各县之外的在职党员6000多人实现到50个社区报到全覆盖,社区服务近2万人次。
(二)社区工作更便捷。在E报到上线之前,社区在对接机关党组织、社区党员工作基本以手工纸质为主,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一定程度上给本就人手紧张的社区工作增加了负担。从去年6月份推广之后,社区工作人员只需掌握基础计算机应用知识即可进行操作,且管理后台自主生成相应统计数据、党员服务凭证,工作质效明显提高了。
(三)党员主动服务意识更高。以往个别党员对参与社区服务意识淡化,加之没有有效的评价和制约手段,也影响了党员志愿服务的积极性。E报到程序应用之后,党员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可以进行实时记录、积分兑换当地农产品、话费等,同时通过“E报到里的好故事”选登,评选志愿服务典型,激发了党员主动服务意识,比学赶超的氛围更浓厚了,在职党员服务社区成为打响“宁德服务”的一张亮丽名片。
四、创新亮点探讨
(一)双报到工作可量化。平台按社区、单位、党员三个主体从任务、积分、组织等方面进行量化,上级党组织通过平台管理后台随时调阅工作台账、查看积分情况、执行任务等,实时掌握、动态跟踪双报到工作落实情况,了解下级党组织服务社区情况,及时进行督促提醒指导。另外,本级党组织可收集所辖党员个人年度服务情况凭证,使双报到工作真正全覆盖、实起来。
(二)打通服务社区最后一公里。突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党员通过手机端小程序随时随地了解社区需求,实现线上社区报到,社区在线上发布、审核党员服务情况,避免了扎堆报到、扎堆服务、扎堆审核等情况。
(三)拓宽服务社区方式。小程序设置一人一岗、一人多岗、多人同岗的社区服务方式,党员根据“自主择岗、发挥特长”的原则,灵活利用“八小时外”时间参与居住地社区治理服务。同时通过积分兑换手机话费、本地农产品等,激发党员在家门口提供志愿服务积极性。
相关专题 |
· 第七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