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坚持人民至上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立场

孙存良 张力舵

2024年01月05日07:54    来源:光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从方法论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科学路径,并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置于“六个必须坚持”之首。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又把“要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作为推进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进行了深刻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深刻表明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

始终站稳理论创新的人民立场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也是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始终站稳的立场。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立言、为人民代言的理论,是为改变人民命运而创立、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与以往资本主义社会形形色色反映并服务于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理论不同,马克思主义一开始就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将消灭人类社会剥削和压迫,消除社会不公正不合理,实现人类全面解放,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作为奋斗目标。党的理论创新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必然要求站稳人民立场。

党的性质宗旨的必然要求。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从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集团、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推进理论创新是党的历史使命和重要活动,必须坚持党的性质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利益、谋福祉。

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站稳人民立场是党的理论创新的一贯要求,也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强大动力。回顾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我们党始终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密切关注人民的疾苦和期盼,时刻反映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不断创新和发展党的理论,形成满足人民需要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成果。

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精神财富。包括理论创新成果在内的一切精神财富都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离开了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任何精神创造都必然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人民群众是各行各业的主要力量,处于生产生活第一线,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对实践变化感知最敏感、感受最深切,也最聪慧,是真正的英雄。只要走到人民群众中去,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就能豁然开朗、找到答案。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人民群众不仅是浩瀚的力量之海,也是浩瀚的智慧之海。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群众创造的“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麻雀战”等战争形式,为抗日战争和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群众创造的“枫桥经验”等基层治理模式,为中国社会治理贡献了智慧。新时代以来,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智慧不断迸发,为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无不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理论创新必须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也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我们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经常深入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真心拜人民为师,诚心向人民学习,虚心向人民求教,就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实践力量和理论智慧。”调查研究是贯彻群众路线的有效形式,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调查研究,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从而发现问题、抓住本质、找出规律,才能不断推动党的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要善于总结提炼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注重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提炼出新的理论成果,着力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亿万人民心中,成为接地气、聚民智、顺民意、得民心的理论。”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只有经过系统加工、提炼、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产生创新性的理论成果。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就要紧密联系亿万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的真知灼见中汲取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灵感,深刻总结和深度加工群众在实践中形成的丰富经验,作出新概括、获得新认识、形成新成果。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造福人民

理论来源于人民的实践,同时又反过来指导实践,服务人民、造福人民。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只有不断造福人民,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才能彰显出其价值和意义。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对于提升广大党员群众的理论水平、精神状态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要坚持不懈深化理论武装,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各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按照客观规律推进。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与机制,推动理论武装常态化长效化。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解决人民所关注的问题。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不断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关注人民群众的新需求,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发展,服务人民、造福人民。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直面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问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解决好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突出问题,给出破解之道,彰显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真理力量。

坚持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要教育人民,转化为广大群众的思想和意志,转化为强大的社会实践力量,就必须大众化,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人民、造福人民,就要在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大众化传播上下功夫,处理好适应群众与引领群众的关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努力构建接地气、有生气、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大众话语体系,架起科学理论通向人民的桥梁,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均系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相关专题
· 党的建设数据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