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一行脚印一行诗

——河南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纪实

2023年12月12日08:09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万里黄河,千回百折,一往无前,把壮美风光留驻中原。

这是一片流淌国风诗韵的土地,回响着先民劳作的号子,富蕴着农耕文明的密码。这里的山与河见证了大禹治水的壮举,这里的星和月传颂着愚公移山的故事。红旗渠清流如许,润泽一方沃土;焦桐树华盖如云,播洒“千顷澄碧”。迎立时代潮头,中原儿女矢志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优良传统,创造新传奇、书写新诗篇。

一步一履动人心,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始终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5次亲临河南考察调研,寄予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省目标”的殷切期望。

使命在肩,勇毅前行。新时代新征程,河南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胸怀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聚焦“粮”和“农”两个棋眼,紧扣高质量发展,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奋力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上走在全国前列,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上展现河南担当、贡献河南力量。

担当砥柱石,深耕责任田

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三门峡大坝雄姿伟岸,大坝下方的中流“砥柱石”巍然挺立,守护黄河世代安澜。

“石”上春秋见证“中原熟,天下足”:今年夏粮总产达710亿斤,秋粮预计产量600亿斤以上;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18元,增长6.8%;全部行政村通硬化路、通客车,乡镇和农村热点区域实现5G网络全覆盖,基础网络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这张浸透着汗水的成绩单,背后凝聚的是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及广大群众的辛劳、智慧和创造,是河南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结果。

河南现有4.5万多个行政村,4304万乡村常住人口,县域面积占全省近九成。建设现代化河南,大头和重头在“三农”,潜力和空间也在“三农”。办好河南的事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河南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提供坚强保证。

欲事立,须是心立。河南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融会贯通、学深悟透,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筑牢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田间地头、项目工地、城乡社区……省委书记楼阳生带头落实联系点制度,深入乡村振兴一线,同基层农民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心听取农民群众呼声。“不断增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楼阳生这样强调。

全局上谋划,关键处落子。河南坚定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将乡村振兴战略列入“十大战略”,出台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召开省委农村工作会议进行工作部署,明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实施意见。立足于打通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楼阳生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出台“五星”支部创建指导意见,在全省农村深入开展以争创支部过硬星、产业兴旺星、生态宜居星、平安法治星、文明幸福星为主要内容的“五星”支部创建,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拉清单,定任务。聚焦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明晰支部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村治理、乡风文明5个方面29项重点任务,拉出一看就懂、上手即干的任务清单,让村党支部明确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制定评星标准,既设定高线要求、又划出底线条件,并将创成产业兴旺等4颗星作为获评支部过硬星的前提条件,引导村党支部把精力和干劲用到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上。实行一年一评、动态管理,鼓励村党支部“跳起来摘桃子”,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向着“五星”支部的目标稳步前进,打造一批可看、可学、可复制的样板间。2022年,全省创成“五星”支部的村591个,预计今年将达1100个。

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刚表示,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选优配强带头人,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打造高素质乡村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当好第一责任人,种好振兴责任田。河南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狠抓“五星”支部创建,构建职责明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责任体系。县委书记当好“一线总指挥”,带头包乡联村、抓乡促村,把推动创建工作与谋划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县委“一线指挥部”作用;乡镇党委书记带头坚持岗位在村、阵地在村,整合各方力量,帮助村党组织制定创建计划、落实创建任务,切实履行乡镇党委“前沿作战部”职责。省级层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市县两级实行“一星一专班”,定期召开推进会、观摩会、调度会,部署推动创建工作,层层传导责任和压力。

考核是指挥棒、风向标。河南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出台“五星”支部创建考核评价办法,注重以结果说话,将考核结果作为综合考核评价重要依据,作为政策试行、项目安排和资金分配的重要参考。开展年度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突出开展“五星”支部创建、整顿软弱涣散村党支部的硬招实招等大项,推动各级党委聚焦重点任务落实,帮助党支部书记提素质、强本领,推动资源下沉、服务进村,使村(社区)党组织有条件为群众办事。

配强村班子,选育领头雁

豫南大别山深处,新县田铺大塆村碧水环绕蜿蜒,农舍错落有致,各具特色的民宿、农家乐、文创店星散其间,别有一番豫风楚韵。一群群游客纷至沓来,移步换景中,有的动手体验传统工艺品制作,有的驻足拍照,定格美好瞬间。

然而,这里10年前却是另外一幅场景:许多房屋老化破败,村民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整个村庄了无生机。华丽“变形记”,在于背后过硬的村党支部。抓住村子列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的契机,村党支部决心改变,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党员带头示范,拆除自家牛棚猪圈进行房屋改造。这座有着400多年历史的传统村落,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寒舍”不再寒,“旺铺”越来越多。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河南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坚持赋能增效、强基固本,持续在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上下功夫、用力气,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乡村振兴走深走实。

打硬仗,就要选最能打仗的人。换届中,河南把选配好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作为重中之重,一大批党性强、作风正,有能力、有情怀的优秀党员进入党组织书记队伍。据介绍,全省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占比达99.73%;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比换届前下降7.4岁,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比上升10.4个百分点,以往村“两委”班子成员年龄相对较大、构成相对单一等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届中分析强班子。河南把开展村“两委”换届后“回头看”与摸清支部创建基础有机结合起来,把村“两委”届中分析作为加强班子建设的重要契机,以二星、一星和软弱涣散村为重点,对班子运行情况逐一分析研判,从能力素质、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廉洁自律、群众反映等方面,对26.1万余名村“两委”干部逐一过“筛子”,及时发现和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调整不胜任不称职村“两委”干部。

支部班子既要有敢担当的精神,也要有能担当的宽肩膀。河南统筹运用省内外优质培训资源,针对先进村、中间村、基础薄弱村、软弱涣散村等不同情况,分类举办培训班22期,调训村党支部书记2600名;坚持“走出去”搞培训,组织200余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到浙江实地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示范带动各地分级分批抓好全员轮训。

把课堂搬到工作现场、“书记面对面”案例教学、分组研讨碰撞思想火花,7月23日至28日,全省农村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强化晋级班在焦裕禄干部学院举办。“通过理论学习、外出观摩、集中讨论,不仅让我看到了差距,感受到了压力,也开阔了眼界,坚定了信心。”舞阳县贾湖村党支部书记贾彦辉说。

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河南压紧压实市县党委主体责任、乡镇党委直接责任和帮扶单位“捆绑”责任,强化督促指导,严格评估验收,提供支持保障,推动整顿工作扎实开展,有效解决了少数基层党组织瘫痪、失能问题。

党支部涣散、位置偏远,基础设施差、集体经济薄弱,是周口市淮阳区黄德寺村曾经给人的印象。淮阳区委选派政治过硬、素质过硬、能力过硬的3名年轻干部到村任职,组建新的支部,实现了由“乱”到“治”、由“治”到“强”的蝶变。新乡市安排优秀乡村干部与成建制派村结对,邀请经验丰富的“治乱书记”、成功转化的“摘帽书记”、请缨驻村的“帮扶书记”现身说法,“手把手”教会选派干部工作方法,推动干部沉在村里履职尽责、干事创业。

河南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共排查认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2129个,向这些村派驻第一书记1878个、工作队154个,对97个支部书记无人可选、有人难选、工作瘫痪的村实行“成建制派”,从县级以上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党员干部3至5人到村重组支部班子,走百家门、访百家情、知百家事,解决突出问题,加强班子建设。明确由县委书记直接联村,经常到村指导,从纪检监察、公安、信访等部门抽调骨干入村,开展综合施治,同时协调财政、农业农村、发改、民政等部门帮助制定发展规划、整治村容村貌、扶持产业项目;乡镇党委书记直接包村,指导支部开展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此,专题召开全省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推进会,通过现场观摩交流等,持续加压、深入推动。

“晒的是成绩,比的是干劲,取的是真经。”6月30日,南阳市会议中心大厅,一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五星”支部创建“大比武”擂台赛火热进行,20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代表同台竞技、共学互鉴。淅川县邹庄村党支部书记邹玉新说:“作为党支部书记,我把强班子、带队伍、聚合力作为头等大事,让支部真正成为敢打硬仗,敢于担当的坚强堡垒。”

做精“土特产”,鼓足钱袋子

“真得感谢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为我找到了一条致富路!”项城市东薛村村民谢高红说。2022年,东薛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行“企业投资+合作社管理+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投资建设22个温室大棚,发展猕猴桃、葡萄种植,直接带动100多名村民致富,同时为村集体增加收入6万多元。

产业强,农民富。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河南坚持党建引领,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行农户“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龙头企业的“双绑”机制,推进村党支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入股保底分红、盈余返还等分配方式。全省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万个,绑定农户955.4万户,绑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300多家。农企利益联结,盘活分散的土地、资金、资源,实现了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

党建强起来,发展添活力。鄢陵县成立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孵化中心, 337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占比达87.3%。县乡村同步开展“集体经济发展谁来干、怎么办”大讨论790余场次,坚定了发展信心。集体经济壮大了,村民的钱袋子鼓了,基层党组织的威信越来越高。

在镇平县向寨村长彦观赏鱼基地内,波光粼粼的鱼塘里锦鲤来回游动,宛如一幅晕染的水墨画。全村2300多人中,有近2000人从事锦鲤养殖,年产值高达数亿元。

解码小锦鲤“游”出富民大产业,关键在于镇平县建立的观赏鱼产业联合党委。联合党委吸纳整合科技特派员、农技专家,有效解决了锦鲤繁育选种等产业扩容“中梗阻”问题,并由县直、乡镇主要领导及专业人士、技术能手担任党支部书记,统筹协调各方力量,为观赏鱼产业壮大发展增添了红色动能。

这种“抱团兴产业、合作走富路”的全域党建模式,使得一批批勇立潮头的“堡垒群”因需而建、一条条同心协力的“生态链”因事而联、一张张撬动资源的“辐射网”因业而结,更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产生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联动效应。

“能人带头,致富不愁”。鹤壁市三家村“95后”大学生村支书张桂芳,创新思路,在打造“网红村”的基础上,组织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开办农产品直播基地,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使一个负债百万的贫困村走出困境,转变为集体收入达20多万元的新兴村。

党员带着群众走,示范引领有动力。“把致富能手、优秀青年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后备村干部”,河南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形成“组织领富、党员带富、干部帮富”的帮扶带富机制。2023年全省新培育高素质农民51386人、领办创办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13251家,其中有1655人担任村“两委”干部。

特色是撬开产业振兴的“金钥匙”。“一村一品”“千村千面”,针对各地资源禀赋不同,产业基础差异,河南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做足做活“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全省60%以上的村明确了特色主导产业,348个村被评定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集体经济年经营收益2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1300多个。

唐河红薯搭上“互联网+”东风,确山提琴让世界倾听“河南好声音”;林州山谷变身“中国画谷”,秀美风景拉来“写生经济”;变“沟沟坎坎”为“走走看看”,沟域经济理念撬动催生山区破局。统筹整合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乡村振兴底气更加充足。

“农业不加工,等于一场空;农业不成链,到头不赚钱。”河南以党建链引领产业链,加快推进科技兴农、品牌强农。农科“芯”城中原农谷拔地而起、蓄势待飞;卫龙辣条、米多奇馍片、思念汤圆、三全水饺、想念面条,来自“老家河南”的农产品走上世人餐桌,更给乡村产业富民带来勃勃生机。

集聚“新农人”,播种“兴农梦”

头枕北汝河,背靠伏牛山,在汝阳县小店镇李村,一座座甜瓜大棚鳞次栉比,香气浓郁溢满全村。曾经的贫困村,短短几年转身变为远近闻名的“甜瓜小镇”。这一切,离不开一群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更离不开当地为各类人才返乡创业提供的良好环境。

“看着一箱箱甜瓜销往各地,我们的创业梦在家乡扎了根。”大学毕业,土生土长的汝阳人马明盼在小店镇种下了甜瓜创业梦。洛阳开展党建引领乡土人才联络和回归工作,小店镇党委决定扶持一批成长潜力好、效益佳的返乡创业人才团队,马明盼的甜瓜种植项目脱颖而出。仅用一年多时间,拥有85个大棚的“甜瓜小镇”瓜熟蒂落,带动附近村民260人就业。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河南出台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计划,通过创新乡村人才工作机制、引进培育乡村产业领军人才、培育农民技能成才等措施,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人才引领乡村振兴路径。

游子桑梓梦、依依故里情,乡情是剪不断的纽带。河南实施“凤归中原”返乡创业工程,通过政策支持、环境优化、主动服务等措施,选树“返乡创业之星”,激励吸引外出务工能人、在外企业家、产业带头人、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反哺乡村,不少人实现了从“外出谋发展”到“返乡当老板”的转变。

甜瓜老产区探索种植新模式、数字化育苗工厂用科技改变农业、苦瓜酿造甜蜜生活……在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前夕,河南省2023年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大赛决赛火热进行,各地选手带上好产品、用上新模式、讲述创新创业故事,展开激烈角逐。选手中,不仅有在乡创业的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还有村“两委”成员。“靠产业吸引人才,靠人才带起产业”,广袤的农村正在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

“院士啊!那么大的科学家,看上去与咱农民也没啥区别啊!”“没啥区别?你有恁高的个子、恁白的头发、恁结实的身体吗?”庄稼地里,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笑声。小麦生长关键期,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小麦专家许为钢带领专家团队,辗转小麦产区查看苗情、指导生产。年过花甲的他高大、魁梧,顶着满头白发在绿油油的麦田里,专注的背影令人动容。

许为钢这样的专家,正是河南省科技特派员中的中坚力量。河南引导各类人才资源下沉到乡村振兴一线,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打通科技兴农“最后一公里”。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家门口”享受大专家“手把手”教,通过“技术活”走上致富路。

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农民也获得了更多赋能的机会。河南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桥梁,充分发挥高校、职业培训机构、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各类主体在乡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强乡土人才培训,打造“永不离土”的乡村人才队伍。安阳众兴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魏军涛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的培训后,对合作社发展有了新的规划和定位,成长为推进当地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有证没证,大不一样。”新安县陈村香菇种植大户单玲玲,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管理技术,成为远近有名的“土专家”,经常受邀外出开展技术指导。由于没有职业技能评价证书,收入比有职称的技术人员差了一大截。经过培训考评,拿到“农作物种植技术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不但收入更高,底气也更足。”

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为抓手,河南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创新乡村人才评价机制,深化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开展种养大户、农副产品加工、乡村建筑工匠、转移就业劳动力等各类涉农技能培训,推动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致富。越来越多的“土把式”变成“正规军”,一大批“新农人”活跃在田间地头,凭技术闯市场、富口袋。

念好“善治”经,同心筑和美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在兰考县张庄村“讲理堂”入口处两侧,写着这两句话,横批是“讲讲理”。张庄警务室民警说:“鸡毛蒜皮事儿,就是群众自家的大事。大伙儿到这说说话、评评理,心气顺了,矛盾纠纷也就化解了。”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及时排查风险,就地化解矛盾,张庄村基层治理的实践探索,是河南扎实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缩影。

河南农村人口比重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河南注重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坚持基层党组织对乡村“四治融合”的全面领导,实施乡村治理领导力建设、体系建设和平台建设“三项建设”,98.79%的村制定自治章程,99.67%的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99.92%的村建立村务公开等村务管理、民主理财、财务审计等制度。党的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乡村“塑形”“铸魂”。

“老品牌”焕发新活力。作为“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发源地,邓州市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把支部活动与运用工作法议事决策结合起来,建立重要决策事项清单。工作法这一“金钥匙”在新时代乡村治理中溢彩生辉。

新实践带来新变化。“群众的事情跟群众商量着办”,获嘉县发扬基层首创精神,推行“3533”党群代表议事会制度,这是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基础上的升华和创新。干部和群众常议事、议常事,变“干部干、群众看”为“干部带着群众干”,实现了群众的“微心愿”,解决了他们的“大难题”。

建立党员联户、干部包片、支部会商和村报告、乡处理、县办结两项工作机制,是河南推动乡村治理的重要举措。通过及时掌握村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对村里依靠自身力量不能解决的问题,上报基层治理信息平台,推动县乡干部快速响应、入村处理。全省171.4万名农村党员、村组干部参与联户,每户村民都有1名党员或村组干部联系,就地化解矛盾纠纷58万起,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

“经过支部会商,我们成功解决两起房产纠纷和土地边界纠纷。”鲁山县瓦屋镇楼子河村党支部书记李红伟说。每周一瓦屋镇党委都召开研判会,对村级“吹哨”上报的问题研判分析,制定解决方案,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该镇还将矛盾化解情况作为年度民主评议党员、评定先进党支部的重要依据,不断增强党员责任感和党支部战斗力。

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推行网格化管理,以村民小组为基础,将每个村划分若干网格,由村干部分包网格、分片管理,根据党员数量将村内网格划分若干微网格,确定1名联户党员。“一张网”兜起民生千万事,激活乡村治理“末梢神经”,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全省87%的村实现零上访、零案件、零事故。

擦亮人居环境底色,乡村焕发新颜。“党建引领、支部组织、党员带动、群众参与”,河南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越来越多的村子按下“美容键”,绿起来、净起来、美起来,留住了乡韵,记住了乡愁。

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魂。河南全省新修改村规民约11.3万条,规范“四会”组织16.7万个,各村普遍制定红白喜事办理标准和流程,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推进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信阳每个村党支部每月组织老人吃饺子,随着“饺子宴”的常态化举办,有的村增加了文艺演出,有的村过起了集体生日,还有的村同时调解了纠纷,“热乎乎的饺子温暖人心”,一幅孝老爱老、乡村善治的图景徐徐展开。

做好基层治理“大文章”,不仅要着眼于“治理”,还要答好“服务”考卷。河南把“智慧党建”服务平台延伸到每个村社,能在网上办的放在网上,能在村里办的放村里,实现党务、村务、服务实时感知、一网通办,让网络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

一行脚印一行诗,一路耕耘一路景。阔步今日中原大地,乡村振兴大道如砥,气势雄浑,激荡着新时代的交响。行走豫山豫水,放眼千里沃野,倾听茁壮的庄稼拔节生长,喜看金黄的麦浪直铺天际,欣赏丰收的画卷五彩斑斓,不由得赞叹:猗猗嘉禾,今盈我仓;粮丰农稳,盛世和安。探因河南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成功实践,答案在党的领导政治优势里,在党建引领的红色动能里,在共产党员的先锋行动里,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里!(本报记者 徐月高 刘序明 李肖璨)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相关专题
· 党的建设数据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